直播|“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沃格林与中国文明的“天下时代”
一百多年来各种不同层面的“译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思想的语境。撇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世界的变迁不谈,仅西方经典的格义和诠释,就已经极大地拓展了汉语表达的疆界。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回到“纯净”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语境,恐怕只是一种无助的“乡愁”。当代汉语的丰富性,蕴涵着新的哲学可能。如何在延续中国固有哲学的精神的基础上,面对当代世界展开新的思考,是中国哲学研究应该面对的问题。“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作为一个系列的讨论,将围绕当代中国哲学的问题、形态、语言等论域中的主题,在深入的阐发和对话中开启新的思想可能。
沃格林是继施特劳斯之后,近些年颇受当代中国思想界关注的西方学者之一,他在《秩序与历史》前三卷中,判定中国文明为宇宙论秩序的文明;十七年后第四卷《天下时代》出版,他对中国文明的看法发生了质的变化,将“中国天下”与“西方天下”看作平行存在的历史现象,这标志着沃格林思想历程中的第二次突破性转变。唐文明新著《极高明与道中庸》聚焦沃格林的这部巨著及其思想演变,试图回答“沃格林不同时期究竟如何看待中国文明”和“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沃格林的中国文明研究”这两个关键问题,在梳理其秩序哲学全貌并且高度认同其秩序哲学理路的基础上,补充沃格林原有分析的不充分性,修正其不正确性,进而回应中国文明如何通过持续不断地向西方文明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获得自身的更新这一更为宏大的历史性课题。
本次“五人谈”将聚焦唐文明有关沃格林的最新研究,试图讨论如下几个问题:如何看待沃格林的秩序哲学及其“存在的飞跃”?如何评价沃格林的中国文明论述?如何理解早期中国文明的神圣性、超越性和历史意识,它是一种怎样的“艺术性文明”?韦伯、雅斯贝尔斯、沃格林和史华兹等西方学者的比较文明理论,对形成我们自己的文明理解有怎样的镜鉴和启示?
唐文明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政治哲学与中国哲学。著有《与命与仁:原始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性问题》《近忧:文化政治与中国的未来》《隐秘的颠覆:牟宗三、康德与原始儒家》等。
丁耘
中山大学哲学系
中山大学哲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德国哲学、古希腊哲学、比较哲学及政治思想史。著有《道体学引论》《儒家与启蒙》《中道之国》等,译有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等。
李猛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元培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与政治哲学、古希腊哲学、早期现代哲学。著有《奥古斯丁与世界秩序的理念化》《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等,编有《科学作为天职: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命运》等。
吴增定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政治思想、德国哲学。著有《利维坦的道德困境》《斯宾诺莎的理性启蒙》《尼采与柏拉图主义》等,译有《〈敌基督者〉讲稿》等。
吴飞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礼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哲学、礼学、经学、基督教哲学、宗教人类学。著有《礼以义起》《人伦的“解体”》《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等。
杨立华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来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的研究。著有《思诚与见独之间》《庄子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十五讲》《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宋明理学十五讲》《中国儒学史(宋元卷)》《郭象〈庄子注〉研究》《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等。
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第七季
沃格林与中国文明的“天下时代”
时间
2024年3月23日14:00—17:30
地点
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B101
主办
北京大学哲学系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深圳市兴正德公益基金会
协办
北京大学儒行社
本活动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深圳市兴正德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将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微信视频号、B站等多媒体账号及“哲学五人谈”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
北大文研院视频号
北大文研院b站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