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2024年3月22日(星期五),42岁的英国王妃凯特·米德尔顿(kate middleton)发布视频消息:自己确诊为癌症,正在接受化疗。2024年1月17日,凯特王妃做了腹部大手术,并确诊了癌症。早发型癌症(发病年龄低于50岁)发病率的骤增,使之成为学界最重要的研究领域;我们之前也曾多次发文阐述。20230410:Science:为什么癌症在年轻人中呈上升趋势?
20230915:BMJ Oncol:中青年人群癌症发病率急剧增高,关键原因是这三个
20240315:Nature: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患上癌症?!
- 相较于1990年,2019年全球早发型癌症病例数超过326万,不到30年间发病率增加79.1%。
- 与1990年相比,2019年全球早发型癌症死亡率增加27.7%。
- 2019-2030年,全球早发癌症的发病和死亡人数还将分别增加31%和21%。
尽管医学科学家已经总结了很多数据,但仍未完全查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青年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持续大幅增高?我们仅对已有的数据做一总结,期待对各位同仁和读者有所启发。显然,更好的诊断手段,早发现确实是癌症发病率数据增高的原因,但显然解释不了过去和以后持续40年的早发型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双双增高。如果进一步细分癌症类型,会发现消化系统癌症,如结直肠癌、胰腺癌和胃癌的发病率在早发型癌症中增长最快。以结直肠癌为例,该癌症在美国男性中的高发年龄段传统上约为65岁,而如今却一跃成为50岁以下男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 早发型结直肠癌有六种危险因素,包括饮食风险、饮酒、吸烟、体力活动量低、体重指数(BMI)高和空腹血糖高。
- 早发型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饮酒(4.5%)、吸烟(4.4%)、高饮食红肉(2.9%)。
- 早发型气管-支气管-肺(TBL) 癌症 ,吸烟(41.4%)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低水果饮食(4.4%)和高空腹血糖(3.2%)。
除此之外,2023年3月16日,哈佛医学院的学者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A common cancer at an uncommon age”观点文章,通过分析早发型结直肠癌快速增长的原因,提出了一个亟需被重视的问题“为什么癌症在年轻人中呈现上升趋势?”【2】。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结直肠癌发病增长的重要原因;其次,遗传因素、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及更高的剖腹产,也是青年人结直肠癌发病增高不容忽视的诱因。正如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尽管已有的研究已经提到了“生活习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与早发型癌症相关,但这个很明显放在任何疾病都适用的“万金油”、不是医生科学家想要的答案。
我们必须要明确,到底是哪一个当代的生活方式(是久坐-具体几个小时、少睡-睡眠时间如何)、哪些最新的环境因素(使用电脑、手机?还是其他)与骤增的早发型癌症(哪一种?)相关。另外,癌症是多基因病,往往是携带某一遗传特征的人群、在特定环境的影响下发病。那到底是携带的哪个基因、在何种环境刺激下诱导了癌症逃逸免疫功能?这些都需要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来推断和验证。
从这个角度看,亟待加强全球合作、纵向研究和患者支持。美国癌症协会已将结直肠癌筛查的推荐起始年龄降至45岁,部分高危人群的筛查年龄则更为提前。而乳腺癌筛查的建议年龄则从 50 岁降低至 40 岁。实际上,筛查对于早期发现癌症非常重要,尤其是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早期筛查一方面发现了更多癌症,也降低了癌症的死亡率。英国凯特王妃对自己病情的坦诚,有力地传达了健康意识的重要性以及与癌症作斗争的人们所面临的挑战。她向其他受癌症影响的人传达了希望和团结的信息,强调了在这种时期支持和理解的重要性。早发型癌症是无论是民众、还是医生科学家都不得不急需重视的问题。早发型癌症的这些因素,何尝不是易发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诱发因素?青年卒中、青年猝死屡见不鲜的背后,是生活和饮食的不规律、长期高度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持续的环境恶化;解决这些因素不仅对于降低年轻人的癌症发病率至关重要,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饮食风险因素(高红肉、低水果、高钠、低牛奶等饮食)、吸烟和酗酒是早发癌症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没错,病从口入!当年轻人总认为身体还好、可以再放纵几年的时候,殊不知危险已经悄然临近。这项特受重视的研究是中国医学科学家利用公共数据库的研究成果【1】,这对于其他学者也有启发。A,开放的“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 2019) Data Resources”是个聚宝盆【4】;赶紧去挖矿吧。B,利用公开数据库,最重要的就是选题;这决定了研究的高度。好的选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勤于思考及对临床重要而未解决问题的敏感。【1】https://bmjoncology.bmj.com/content/2/1/e000049#DC1【2】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e7114【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0720-6【4】 https://ghdx.healthdata.org/gbd-2019本文只是分享和解读公开的研究论文及其发现,以作科学文献记录和科研启发用;并不代表作者或本公众号的观点。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完整而客观的信息视角,我们有时会分享有冲突或不同的研究结果。请大家理解,随着对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证据有可能修改或推翻之前的结论。
编辑:Jessica,微信号:Healsanq;加好友请注明理由。美国Healsan Consulting(恒祥咨询),专长于Healsan医学大数据分析(Healsan™)、及基于大数据的Hanson临床科研培训(HansonCR™)和医学编辑服务(MedEditing™)。主要为医生科学家、生物制药公司和医院科研处等提供分析和报告,成为诸多机构的“临床科研外挂”。点击👆;From Bench to Bedside, Healsan Paves the Path.(点击👆图片,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辑。或点击“资源”,浏览本公众号所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