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24耶鲁中美峰会 | 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王宏伟教授专访

2024耶鲁中美峰会 | 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王宏伟教授专访

公众号新闻



2024耶鲁中美峰会


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教授:

乘技术赋能之船,扬中美合作之帆


撰稿 | 张玲瑜

采访 | 钟雪丽

审核 | 王沛懿


2024年耶鲁中美峰会将于4月6日在耶鲁大学Science Building和耶鲁北京中心举行,文末查看活动注册方式。


在此之前,我们特地策划了系列峰会专访。本次,我们荣幸地采访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教授。内容也同步发布在小红书号:耶鲁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




“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还有生命科学与你为伴”。


当健康与长寿成为社会共识,我们看到,年轻的力量正悄然注入养生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显露出一股不可抗拒的年轻化浪潮。这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它更预示着生命科学领域即将迎来空前的发展契机。


今天,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教授做客本期采访。在这场一小时的交流里,我们共同探索了科技如何赋予人类以力量,特别是生命科学技术如何塑造出“健康未来”。我们也深入讨论了中美两国在医疗领域合作的重要性,探求两国合力可以如何为全人类的福祉贡献力量。


这场对话只是开始,真正的旅程就在前方。如何在全球合作大潮中捕捉生命科学的脉动,造福人类共同的未来?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走进本期采访。






科学技术赋能人类


在2019年这个转折点上,新冠疫情的爆发让生命科学领域成为了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它贯穿学界研讨、产业开发和民众生活的日常谈资。王宏伟教授反思了这一时期并指出,公众对生命科学关注的提升不仅展示了我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也暴露了人们对生命过程的理解还远远不足。这敦促着科学家对传染病原理加强认知,鞭策着科研界对感染机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在这场“全球抗疫保卫战”中,科学家们迅速响应、深入研究,促进了包括病毒复制、转录、扩增及其在细胞内感染机理等多个方面的重大进展,产出了诸多科学发现。谈及mRNA疫苗的诞生,王教授将其视为学术界与工业界合作的典范,一个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各界齐心协力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公共卫生解决方案的成功案例。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AI)也在为科学赋能。一项算法的问世如引力波般,迅速让学术圈为之沸腾,把我们推至数字生物学新时代。这就是AlphaFold。王教授解释道,它基于大量结构生物学数据实现了蛋白单一形态的高精度预测,实现了一场「AI+生物」的强强联合,让人类在“我是谁”的追寻上越发明朗,为蛋白质研究带来重大机遇。


有了AI加持,生命科学领域的成果会如 ChatGPT一样层出不穷吗?在王教授看来,医学领域新兴技术的发展确实有可能像人工智能技术那样迅速普及,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未来医疗创新和疾病治疗的重要驱动力。他指出,学界目前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进展源自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药学领域认识的拓展;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新工程技术如微流控、自动化机器人及远程通信技术等集合了已往的智慧,利用了科技的赋能,实现了高效准确的技术融合。这些技术的问世都会提高医学研究的效率、质量和精确性。




智慧创新开启时代

揭示了生命科学的奥秘和学术前沿动态后,我们将视线转向了2024年的全国两会。在那里,“智慧、多元、创新、国际化”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高频热词,反映了国家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广阔愿景。时代窗口已经打开,王教授为我们解读了这些关键词背后的深远意义,以及它们如何融入到生命科学的科研实践中。


首先,“智慧”在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技术层面的智慧,是在信息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通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借助数字技术和计算力,深入挖掘并解析复杂信息,从而加速生命科学研究的步伐。而在更深的层次,智慧(Wisdom)代表了一种认知与哲学层面的理解,它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动力,也是我们进行工作和研究时不可或缺的伦理道德。此外,智慧还意味着长远的思考(Vision),引导我们在可持续发展与当前客观实践间找到平衡,处理好多层次关系,有效推进问题解决。


谈及“多元”,王教授强调了包容不同视角、层次和群体的重要性。医疗领域的多元化则囊括了医院、社区及个体等不同的主体,医学研究的多元化也意味着由科学家、医生、工业界和政府等多方力量参与。


在对“创新”的理解上,王教授视其为推进生命科学发展的关键力量。不仅科学研究和探索机制的创新促进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且经济学领域的创新,尤其是新兴业态和医疗技术的引进也推动着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并为社会健康福祉开辟新的途径。


至于“国际化”,王教授倡导积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促进更广泛的开放性和创新思维的融合。他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仅是医疗和健康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激发更多创新成果诞生的关键路径。


在这个时代窗口下,王教授引导我们探索了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科技——冷冻电镜技术。这种技术让我们能够在不破坏生物分子原有状态的前提下,直接观察和分析细胞内的结构,深入洞察其在细胞内的天然状态和功能。如同工程师能够在不拆解汽车的情况下理解其工作机制,冷冻电镜技术允许科学家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探索细胞内部的秘密。这一进步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以用少量的样本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将研究从一维线性信息扩展到包含空间和时间变化的三维结构分析。


这种技术不仅增强了我们对分子空间结构的理解,还揭示了它们在整个系统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对于开发新的医疗方案和药物至关重要。可见,生命科学与其他领域的新兴技术一道,正如破晓之光般为时代赋能。


中美合作造福世界

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词反映了汇聚智慧、相互理解和激发交流的碰撞,将会催生更广泛的合作契机。随后,王教授也向我们介绍了中美医疗健康领域合作的必要性


谈及中国医疗保健领域的挑战和机遇,他指出两者在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并存。一方面,不均衡的发展和广泛的人口分布带来医疗条件的差异,人口老龄化也带来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在这庞大的人群基数中,他也指出了机遇和潜力。这一基数在医疗体系建设中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新技术应用,解决多样化问题,进而建立全面的医疗保健方案,可以助力全球医疗保健。这一基数也可为医疗创新和研究提供大量样本,为统计分析提供坚实的样本基础。这不仅能造福中国,也可为全球医疗健康体系的完善贡献“中国智慧”。


谈及美国,王教授以其在耶鲁的工作生活经历为背景,分享了对美国医疗健康领域挑战与优势的看法。他指出,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医疗健康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医疗设施和水平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强大。然而,他也注意到美国医疗体系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与中国迅速的就诊处理相比,美国的医疗服务往往需要预约并等待很长的时间。这背后反映了美国医生数量的相对不足和培养成本的高昂。


中美两国各有所长,也均有可提升空间。合作成为弥合差距,促进共同发展的契机。王教授坚信合作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中美医疗合作对促进该领域发展至关重要。他强调,医疗健康领域关系到全人类福祉,人类基因组的差异微小,因此医疗研究成果和实践对全球人口都有益。中国可借鉴美国的创新和科研经验,而美国亦可从中国的医疗实践中获得新的启发。这种合作超越了国界,关乎全人类的健康。




深情寄语共创未来

在访谈的尾声,王教授回望在耶鲁大学的时光,感慨万千,对青年学子们寄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寄语。耶鲁学术氛围的和谐与美好孕育了各学科间的跨界对话和多元视角,激发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跨领域学习的热情。


他期望这些年轻的学子不仅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而且能探索学科前沿,掌握创新的知识与技能。王教授倡导保持一颗开放而包容的心,拥抱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洞察科学与人文的辽阔境界。在这无尽的学术征途上,他鼓励学生不断追寻新知,勇于探索未知,让对知识的热爱成为他们步入社会、迎接未来的坚实基础。


论及中美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合作,王教授坚信,这不仅仅是跨越国界的学术交流,更是促进两国行稳致远的一大途径。中美两国的合作共赢将促进知识、技术和人才的互惠互利,为两国乃至全球的医疗健康领域带来创新与突破,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他建议,两国的学者、科学家和专业人士共同努力,推进相关领域的合作,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

 

随着访谈的落幕,我们沉思于这次深刻的对话之旅。从2019年疫情的阴霾中走来,我们见证了科技如何“拨云见日”,扬起“中美合作之帆”。王宏伟教授以他的经历和见解,勾勒出生命科学的发展脉络,更凸显了中美合作在推进全球医疗健康事业中的至关重要性。期待在2024耶鲁中美峰会上,我们能够探索更多促进两国乃至全球共赢的发展机遇,共同绘制人类健康和科技进步的美好未来。

 

活动注册

纽黑文会场注册通道已经正式开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购买门票。北京分会场门票已售罄,考虑物料准备时间,纽黑文主会场早鸟票将在本周关闭。



普通早鸟:$65 $100

耶鲁学生早鸟:$25 $40

学生/耶鲁校友早鸟:$40 $70

*学生票需携带校园ID签到入场。购买错误票档将无法入场且不退票,请谨慎购票


欢迎个人捐款,资质审核通过(简历)将有机会和嘉宾共进午/晚餐,请单独联系黄天舒微信18653152292或ACSSY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办方Co-hosts

协办方Co-organizers

官方合作媒体

Next Billions


峰会赞助Sponsors


排版:冯心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推荐 | 耶鲁大学学联活动:揭秘中美影视行业,你准备好了吗?原北京四中、一零一国际部、鼎石等6所帝都名校长&升学指导齐聚!留美博士、世外校长、星河湾学生做客分享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霞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揭示原发肿瘤中转移种子转移的起源和机制转发|4月6号!塔夫茨大学年度中美峰会!候静波教授专访:OCT的临床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 CCIF 2024清华大学副教授,为何选择成为军队文职人员?黄仁勋:生命科学才是未来科学副校长来了!怎么答好这道“加法题”?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北师大/东方明见/香港大学/纽约大学/香港大学|海内外心理学相关RA&工作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辰宇团队“换血疗法“新发现:年轻血液中隐藏的抗衰老“密匙”转发 | 有龙则灵 | 2024耶鲁龙年春晚开始售票!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万蕊雪实验室招聘推广|与生物科技企业哈佛MIT校友对话|生命科学中的创新与商业洞见陆浩教授专访:聚焦新兴交叉学科,助力肿瘤心脏病学发展 | CCIF 2024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李丕龙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李增鹏合作开发利用降解凝聚体的蛋白质靶向降解“垃圾桶”华人男子射击警员被控谋杀未遂; 华裔入选费城学区新董事会提名小组; 大费城地区生命科学投资大幅下降饶毅:国内引进的一批国际正教授几乎被“清零”!西湖大学国际正教授已超北大清华,除浙大外,大部分国内大学都接近放弃招聘国际正教授中美对话方式的巨大不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易文/朱强团队和王勇课题组合作开发在活细胞和活体动物中识别糖链的新工具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稳坐前三甲35、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第八章 心愿难遂(3)聚焦丨施一公副会长在2024耶鲁中美峰会作主旨演讲普华永道:2023未来英国生命科学50强报告美股基本面 - 2024_01_26 * 晚报 * 托克集团油轮在红海遭胡塞武装导弹击中并发生火情家常小炒:酸菜回锅肉 - 肉香浓郁,酸辣过瘾,回味无穷平和、世外、领科、WLSA等14所名校校长论坛来了!还有留美计算机博士、广东顶流校长、AMC金牌教练开讲……“医”心守护 霍勇教授专访——浅谈高血压管理发展及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金日成大学副教授:朝鲜的经济建设与法律环境2024耶鲁中美峰会 | 耶鲁主会场分论坛全揭晓、嘉宾持续更新中捷报:威廉姆斯学院、卡尔顿学院+4、南加州大学+4、塔夫茨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4、佐治亚理工学院+2录取到!​刘巍教授专访:聚焦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助力心梗早期诊断 | CCIF 2024卜培莉教授专访:畅叙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评估和进展 | CCIF 2024《留学》环球资讯:美国南加州大学宣布取消5月份毕业典礼,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美国人寿保险种类和基本知识 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排名 美国人寿保险价格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