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小行星撞地球?发个飞镖打偏它!| 赛先生天文

小行星撞地球?发个飞镖打偏它!| 赛先生天文

科学

封面图:美国宇航局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 探测器与其撞击目标——双星小行星系统艺术合影。图片来源:NASA/Johns Hopkins APL/Steve Gribben

  • 导 读


如果有一天,原本安分守己的小行星突然狂性大发要撞地球了该怎么办?我们会重蹈恐龙的覆辙么?别担心,人类已经迈开了积极应对的第一步。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7日清晨7点14分,由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一颗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DART)探测器,在历经了十个月的太空飞行后,终于抵达了自己既定命运的终点站——双星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和迪莫佛斯(Dimorphos)轨道附近,最终以每小时23760公里的悲壮姿态一往无前地撞向小行星迪莫佛斯,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瞩目的一生,为人类的行星防御战揭开了历史性的篇章。本期赛先生天文,让我们聚焦虽死犹生的“人类飞镖”——DART探测器。

撰文 | 郑晓晨(北京天文馆)
责编 | 韩越扬、吕浩然

  • 小飞镖,走你


北京时间 2021 年 11 月 24 日 14 时 21 分,NASA使用SpaceX猎鹰9号火箭,将一颗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DART)探测器从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而DART的任务就是探访两颗近地小行星(见图1),这也开启了人类行星防御的首次演习。

图1:“人类飞镖”DART探测器的轨道动图,其中黄点代表太阳,蓝色代表地球实时轨迹,绿色代表此次探访的两颗近地小行星的实时轨迹,紫色代表DART探测器的实时轨迹,青色、橙色分别代表另外两颗近地小行星2001 CB21和Orpheus的实时轨迹。图片来源:Phoenix7777

实际上,这并非是人类首次向近地小行星发射探测器,前有日本宇航局(JAXA)发射的隼鸟2号(Hayabusa2),后有NASA发射的冥王号(OSIRIS-REx)。不过,与这些前辈探测器不同,这枚英文缩写意为飞镖的探测器,不再重复“登陆→取样”的老路,自诞生之日起,它就注定要踏上一条无法返航的粉身碎骨之旅。

众所周知,除主星太阳外,太阳系主要由八大行星组成,这八颗行星又可以根据大小、成分进一步细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以地球为代表的岩石类行星,另一类则是以木星为首的体型庞大的(气态/冰)巨行星。有意思的是,太阳系内的这两个行星阵营楚河汉界、泾渭分明,距离最近的类地行星火星与气态巨行星木星之间,恰恰隔了一道天堑,即为小行星遍布的小行星带(Main Asteroid Belt)。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小行星最为密集的区域。据估计,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数目高达几百万颗,大小从(约)直径525千米(灶神星Vesta)到小于10米不等,其中直径超过1千米的小行星约为110-190万颗,更小的小行星也有几百万颗之巨[1]。这些小行星大多形状不规则,外表坑坑洼洼,仿若历经风霜、饱受摧残。事实上,这些小行星确实是(约)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早期遗留下来的残骸,曾见证了太阳系早期诸多激烈动荡的演化史。

历经千帆的小行星们,现下和整个太阳系一样趋于平静,它们大多轨道稳定,以近圆或椭圆轨迹绕太阳转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地球之间井水不犯河水。不过,仍有部分小行星,它们的轨道或由于木星的巨大引力扰动,或由于火星(等天体)的近距离交汇而改变,进入火星轨道之内,接近甚至穿过地球轨道。一般的,近日点距离小于1.3地日距离的这一类小行星即称为近地小行星(NEAs)。

图2:过去20年间,已探知的近地小行星(图中青色点)与太阳系八大行星轨迹图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目前,已记录在案的近地小行星群体超过29000颗(见图2),其中大小超过140米的近地小行星数目也超过了10000颗,这些小行星中潜藏了一些令我们寝食难安的危险分子[2]。要知道,如果一颗个头超过10千米的小行星直直撞向地球,则足以造成全球性的物种大灭绝。所幸,大块头的小行星为数不多,与地球轨道交汇的概率更低。

据估计,平均亿年间,才可能有一颗大小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上地球;数十万年间,地球才可能遭遇一颗千米大小的小行星撞击。以我们人类短暂的文明史来看,暂可忽略不计。不过,个头越小的天体,撞上地球的概率越高。一个大小超过140米的小行星,或许将在两万年间造访地球。这类小行星虽然个头不大,伤害却不小,如果它撞击到陆地,可能将直接摧毁一座小型城市,即使它撞击到海洋,也将引发威力巨大的海啸[3]

这些未来可能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情节,成为众多灾难电影的灵感来源,人类的渺小与挣扎所引发的共鸣,根植于心的英雄主义情怀,无一不是票房收割的利器。无论是早年间的《世界末日》(Armageddon),还是今年上映的《独行月球》,荧幕前的观众都在为一个个救世主般的英雄欢呼雀跃,而在荧幕之外的现实之中,确确实实有那么一群科学家,正在默默无闻的将艺术落地为现实,为人类百千万年后的危机未雨绸缪。

  • 小行星,看镖


那么,如何为百千万年后的人类,阻拦下疾驰而来的小行星冲击?这正是需要举全球之力方能开展的行星防御,即利用行星科学来解决近地小行星(小天体)撞击危险的艰巨任务。

在很多灾难电影中,人类都选择通过核爆炸毁那颗即将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在一片璀璨夺目的烟火中,拯救文明于既倒。当然,我们也可以不那么眩目地抛出一颗飞镖,打偏小行星原有的行进方向,最终与地球擦肩而过各自安好。

此次由美国宇航局掷出的“飞镖”——DART探测器,正剑指小行星迪莫佛斯(Dimorphos)。在此之前,人类已经累计了一些小天体撞击的经验。比如,早在2005年,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探测器通过释放撞击器成功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4];2019年,日本宇航局的隼鸟2号探测器通过释放撞击器在小行星龙宫(Ryugu)上撞出了一个大坑[5]。所以,撞击小行星在当今的技术水平下,并非难事。但撼动一颗小行星,使之产生可观测的偏离,却也绝非易事。

要知道,小行星迪莫佛斯的直径约为160米(见图3),估重约为50亿公斤,而这颗人类飞镖DART探测器,即使展开其太阳能板全长也不足20米,撞击质量预计约为570公斤[6]。不难想象,这样一颗人类小飞镖投掷上去,带给迪莫佛斯的影响着实有限。

图3:与罗马角斗场大小相当的迪莫佛斯。图片来源:ESA

如果迪莫佛斯是一颗特立独行的小行星,这种影响引发的公转轨道改变微乎其微,恐怕以现有的技术手段都难以探知。但妙就妙在迪莫佛斯隶属于一个双星小行星系统,距离其(约)1.18公里处,有一颗主导伴星——小行星迪迪莫斯[6]

相较于迪莫佛斯,迪迪莫斯可谓体型庞大,直径约为780米。所以,迪莫佛斯常常也被视为小行星迪迪莫斯的卫星。迪迪莫斯的公转周期约为2.1年,轨道离心率达到0.38(即它的椭圆轨道有点“扁”,不像地球轨道那么圆),虽然被划分为近地小行星中的潜在危险群体,但其轨道实际与地球并无交汇。

两颗小行星彼此绕转,绕转周期不到12小时,其中一者微小的速度改变都将明显地体现在两者的双星轨道上。比如,若迪莫佛斯由于探测器的撞击而速度减缓,则双星系统的绕转轨道将望远镜可见地缩小(见图4)。据测算,如果DART探测器以它的身量能以每秒6千米的速度迎头撞向迪莫佛斯,将导致两者之间的绕转周期缩短几分钟[7],这一轨道变化,对于现有的探测技术不在话下。

不仅如此,由DART探测器撞击带来的动能冲击,在迪迪莫斯引力主导的环境下,并不足以破坏小行星迪莫佛斯的稳定性,引发可怕的连锁反应。所以,虽然迪莫佛斯和迪迪莫斯两者彼此绕转,岁月静好,(几)百年内都不会对地球构成实际威胁,但仍然难逃觊觎,成为人类开展行星防御实验的首选地。

图4:DART探测器的撞击将改变双星系统中小行星的绕转轨道(由白色的原有轨道变为蓝色的新轨道)。图片来源:NASA/Johns Hopkins APL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7日晨6点54分,在历经十个月的太空旅程后,DART探测器终于精准锁定了小行星迪莫佛斯,20分钟后,切断了所有推进器的DART探测器以每小时2376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上了小行星迪莫佛斯,粉身碎骨[8]

此时此刻,双星小行星迪莫佛斯与迪迪莫斯刚好飞掠地球上空,DART探测器的葬身之地距离它的诞生地(最近时)不过1100万公里。虽然这个距离范围,并不足以让地面的望远镜们一窥撞击全貌,却也是个千载难逢的观测良机。

比如,由NASA和夏威夷大学的合作项目——小行星对地撞击最后警报系统(ATLAS)项目,就利用世界各地的四台望远镜追踪小行星迪莫佛斯,其中作为撞击事件的最佳观测地点——南非萨瑟兰观测站拍摄到了一段高能的撞击画面(见图5),捕捉到了小飞镖DART探测器陨灭时的刹那璀璨。

图5: ATLAS拍摄到了DART探测器与小行星迪莫佛斯撞击的小视频。视频来源:ATLAS Project, University of Hawaii via Storyful

磨刀霍霍的地基望远镜们也可以利用掩星法,通过观测双星系统中小行星反射光的周期性亮度变化,推断双星小行星系统在碰撞前后的轨道周期改变情况。

目前,世界各地的多个天文台早已枕戈待旦,包括在前一段时间大出风头的韦布太空望远镜也已调整方向,共同参与这场观测的盛宴。

通过本次小行星撞击偏向试验,人类有望通过迪莫佛斯的(双星)轨道变化,获取真实的撞击数据。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往往只能窝在实验室里制造些微小的撞击事件,并据此构建计算模型,至于这些计算模型是否适用于物理性质复杂的小行星犹未可知。而DART的撞击结果将验证,甚至提升计算模型的准确性[9]

当然,DART探测器的牺牲,意义远不止于此,圆满完成撞击任务的DART探测器开辟了小行星试验场的先河,成功验证了诸如自主导航、新型离子推进系统等各项新技术的可行性[10],为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小行星撞击危机,趟出了一条光明前路。

为了初步评估撞击试验的成果,DART探测器在设计之初便自带摄影师——一颗称之为LICIACube的轻型立方卫星,用于小行星成像。该卫星由意大利航天局(ASI)部署,包含两个光学相机,早在撞击几周前就已脱离DART探测器单飞[8]。根据计划,该立方卫星通过轨道调整,在DART探测器撞击约3分钟后飞掠过撞击地点,拍摄确认撞击状况,观察碰撞后的物质喷溅情况(见图6),并将照片传回地球。

日前,由LICIACube拍摄的第一批图像业已传回,科学家们仍在对这些图片进行详尽的科学分析,比如评估小行星迪莫佛斯在本次撞击中的受损情况、撞击引发的喷流等等。 

图6:由LICIACube拍摄的四张小行星迪莫佛斯被DART探测器撞击前后的图像。图片来源:ASI/NASA

也许不久后,我们还能看到迪莫佛斯表面新鲜出炉的撞击坑,欣赏到DART探测器永远都不可能看到的另一个半球的风景。

不过,想要深入了解DART探测器的撞击成果,还需要另一个后继者。由欧洲航天局(ESA)制定的赫拉号(Hera)将担此重任[11]。赫拉号由一个主探测器和两个伴生立方卫星组成(见图 7)。按照计划,赫拉号将于2024年发射,并在2026年底(DART探测器撞击四年后)抵达小行星迪迪莫斯附近,针对DART探测器碰撞试验,开展后续的深入探测,包括对小行星表面陨石坑的测量,和撞击后动力学效应的详细研究。作为再次造访的人类探测器,赫拉号有望进一步明确迪莫佛斯的质量,极大地扩展人类的行星防御知识。

当然,行星防御需要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努力,中国也将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争取在2025年或2026年实施一次小行星撞击防御试验,为人类应对小行星等地外天体对地球家园的威胁尽一份力。

图7:欧洲航天局赫拉号及其两个子卫星调研DART探测器撞击产生陨石坑的示意图。图片来源:ESA

  • 后 记


回首整个太阳系的演化史,撞击从未缺席,尤其在尚未划定势力范围的早期,太阳系曾处处硝烟弥漫。今时今日,太阳系内仍残留着往昔大碰撞的印记。

我们也许要感谢碰撞,地球正是在无数次碰撞中孕育成长,而头顶那颗为无数文人墨客提供了大量创作灵感的月球(当然除了精神层面,也有很大的实际作用),可能也正诞生于约45亿年前的一次大碰撞[12,13]。不过,恐龙如果在天有灵的话或许会强烈反对这一论调,因为导致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很有可能正是6500万年前的一颗直径约12公里、名为希克苏鲁伯的小行星[14]

然而,人类虽然很幸运地错过了希克苏鲁伯所引发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虽然未来百年人类大概率也不会目睹到一颗直径超过140米的小行星撞向地球。但正如同第二只靴子终将落下,毁天灭地的小行星必将在某一天大驾光临。如果在此之前,人类还没有因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大流行疾病、能源短缺、自相残杀等等而灭绝的话,届时,但愿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应对这颗来势汹汹的天外访客。

而一切的起点,不过来自于2022年9月27日晨时小行星迪莫佛斯表面升腾起的那一片烟尘(见图8)。

图8:DART探测器撞向小行星迪莫佛斯后喷溅物四射的艺术效果图。图片来源:ESA–ScienceOffice.org

  • 参考文献:

[1] https://solarsystem.nasa.gov/asteroids-comets-and-meteors/asteroids/in-depth
[2] NASA/JPL CNEOS "Discovery Statistics – Cumulative Totals" https://cneos.jpl.nasa.gov/stats/totals.html
[3]孙维新《防卫地球的第一击——飞镖任务》,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6636262?from=udn-relatednews_ch2
[4] Justin Ray. Delta Launch Report: Overview of NASA's Deep Impact comet mission. Spaceflight Now. 2005-01-09.
[5] New Photos Show the Surprisingly Big Crater Blasted Into Asteroid Ryugu by Japan's Hayabusa2 Probe, George Dvorsky, Gizmodo, 22 May 2019.
[6] Didymos—The Ideal Target for DART's Mission, https://dart.jhuapl.edu/Mission/index.php
[7] 行星事务所 《出发,撞小行星,为恐龙报仇去!》,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1257766
[8] Tariq Malik:DART asteroid crash: What time will NASA probe hit Dimorphos on Sept. 26, https://www.space.com/dart-asteroid-impact-crash-what-time
[9] Four Things to Know About DART, https://dart.jhuapl.edu/Press-Kit/index.php
[10] https://dart.jhuapl.edu/Mission/Impactor-Spacecraft.php
[11] Michel, P., et al. (2022). The ESA Hera Mission: 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ART Impact Outcome and of the Binary Asteroid (65803) Didymos. The Planetary Science Journal, Volume 3, Number 7 (on open access).
[12] Hartmann, W. K., & Davis, D. R. (1975). Satellite-sized planetesimals and lunar origin. Icarus, 24(4), 504-515.
[13] Canup, R. M., & Asphaug, E. (2001). Origin of the Moon in a giant impact near the end of the Earth's formation. Nature, 412(6848), 708.
[14] Peter Schulte, et al. (2010). The Chicxulub Asteroid Impact and Mass Extinction at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 Science, 327(5970): 1214 - 1218. 

制版编辑|Livan
欢迎关注我们,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圣路易斯市成全美最危险城市!加冰球协会管理层在丑闻风波中全体下马!NASA:美航天器成功撞击目标小行星!保时捷菜刀售价240美元人类「星球大战」的第一步,是拿卫星「撞」小行星科学家新发现一颗小行星或将撞击地球,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了?四万亿分之一的几率!男子家中被天上飞来的流星撞毁用更精细的“眼睛”探究宇宙的第四种物态 | 赛先生天文解锁“兴隆站” | 赛先生天文飞船撞击小行星,一次23亿元南非2022(3)Sausage Tree 私人營地safari(上)【科技】美国航天器撞击小行星,为未来拯救地球操练!发现迄今最大的潜在威胁小行星,直径最大约2.3千米;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环球科学要闻电影里的小行星撞地球,其实每天都发生!撞上啦!人类第一次尝试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迹【把世界讲给孩子听】10000多公里长的废墟!太空望远镜拍到了NASA自杀飞船​与小行星相撞后形成的漫长烟尘与碎屑……特斯拉三季度交付量不及预期;任天堂成立影业公司;天文学家称银河系有数百亿颗「超级地球」 | 极客早知道在美国183.精神专家,在哪找人类首次撞击小行星瞬间被成功捕捉,亮度增加约10倍|环球科学要闻一段来自知识分子与赛先生的诺奖对话 | 直播预告小行星撞击火星的声音,被“洞察”号记录下来了|环球科学要闻举世瞩目!NASA拯救人类的预演,网上直播用卫星撞击小行星东北地区首次启用核能供暖;科学家发现一颗小行星或威胁地球丨科技早新闻行星防御不再是纸上谈兵: 今天早上,NASA使用航天器成功击中一颗小行星搜寻宇宙中的生命分子 | 赛先生天文最近俄乌战况如何?乌克兰人在收复破纪录100度高温,Revere Beach洗海澡看沙雕零嘴写在詹姆斯·韦布“满月”之后:我们找到最遥远的星系了吗? | 赛先生天文防止 “隐身” 小行星撞地球,是杞人忧天么?保卫地球新时代:美国宇宙飞船成功撞击小行星科技 | NASA太空船为何要撞击小行星详解为了霸占泥坑而打群架的羊们 & 成功改变了小行星轨迹的DART飞行器【把世界讲给孩子听】杀手小行星来袭!NASA自杀飞船将撞向迪迪莫斯星的伴星,测试地球防卫能力:时间为美东9月26日下午7点14分…四天工作制能保护地球?别忘记不经意告诉老板|Good to Know美国宇航局用航天器撞小行星,完成行星防御测试宇宙人(1121期)我国成功发射5米S-SAR01星;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拍到”;NASA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超出任务预期《赛先生》非常高兴,总编辑的导师今日获诺奖|2022诺奖物理学书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