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环渤海的墨西哥,河北离天堂太远,离北京太近。打进北京的执念,可能就是小放牛身上最河北的部分之一。问题是,“河北菜”,根本撑不起这个野望。小放牛摇身一变,开始主打起了“中国菜”的概念。据说,店里的招牌菜,都是从各大菜系请来的名厨参与研发的。……当然,好不好吃就两说了。但是再想想,现在排长队的餐厅,哪个又真正是因为好吃的呢?大概因为知道自己口味不占最大优势,小放牛的宣传中,一直以服务勾人。 在河北,你还能看到小放牛在明晃晃地展示“河北菜”这个卖点,在北京,它们反而是绝口不提。 折腾一圈之后,这家餐馆,看起来已经没有了任何河北的元素。最不河北的,就是最河北的——这就是河北的辩证法。河北的,太河北的很多人都知道散装江苏的梗,但河北同样是一个散装省份。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如今的河北省区域,分属三个省份:河北、热河、察哈尔。即使到了今天,河北依然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省份。西北方向的张家口,从文化上属于晋语区,标志性的食物是手扒羊肉和莜面,比起河北,更像山西、内蒙。东部的秦皇岛半只脚在东北,讲东北方言、主食是大米,冬天还会腌酸菜。承德人更是压根没有方言。这里是中国普通话语音采集地,最出名的是避暑山庄和八大处,都是首都的派出机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石家庄和保定作为现任和前任省会,一直在进行着漫长的内斗——可是出了省,大家对此一无所知。邯郸从两千年前就叫这个名字了,但他们最近一次被人提起,还是因为尴尬的负面新闻。……互联网上,河北同样以拼贴、魔幻闻名。就像小放牛一样。这里有现实版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混搭着从罗马式到巴洛克再到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圣经主题浮雕与中华仿古建筑和平共处。河北易县的奶奶庙,人称“华北第一道场”,至今依然在进行“造神运动”。除了送子奶奶、财神奶奶,还有手持方向盘的车神、主管升学的学神,管理员说,需要什么神,我们都可以造。我的同事米利暗老师前几天去了一趟保定的米北庄村,这里号称中国殡葬第一村,地下世界的环球金融中心。一位做寿衣的老板告诉她,自己准备利用寿衣领域的丰富经验,开辟全新的星辰大海,积极开拓国潮/新中式的市场。在这里,一切意识形态让位给务实主义,所有趁手的东西都可以为我所用。在饮食上,河北也贯彻了拿来主义的传统。省会石家庄的招牌美食安徽牛肉板面,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源头是安徽太和的羊肉板面,经由移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传入石家庄。经由本地的改良,牛肉替代了由膻味的羊肉,逐步演变成了本地特产“正宗安徽牛肉板面”。食物中,往往包含着地域的性格。 我经常见到一些关于美食的争论,例如湖南小炒肉放白木耳是否异端、重庆辣子鸡到底有没有麻花……在安徽板面里没有这些争论,在几十种香料的融合下,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配方。就像板面底料一样,这个省份总是处于不断的融合、碰撞中,你很难捕捉到什么元素是地道的河北风味。说回到小放牛。这个餐厅的名字,来源于河北民歌《小放牛》: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趟沟麻咿呀嘿什么人推车压了一趟沟麻咿呀嘿…… 餐厅会选这个名字,是因为他足够河北。然而连《小放牛》,也是从昆曲的曲牌演化来的。很多人觉得,河北菜竟然能攻陷北京,简直不可思议。但魔幻现实主义的真谛就在这里:魔幻和现实,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全聚德的创始人是来自河北衡水的鸡鸭贩子杨全仁;东来顺的创始人是在东安门大街卖面条的河北沧州人丁德山。来自河北,最后都被铭记为“北京美食”,这何尝不是一种“call me by your name”呢?也许这是属于河北的某种宿命。一位朋友告诉我,他上个月去保定的小放牛吃饭,小票上书:火爆北京的炒菜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