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勇:全国冠心病介入治疗2023年数据报告——从数据说发展 | CCIF&CCPCC2024
2024年3月30日,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心脏病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上,大会主席、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技术质控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详尽解读了2023年中国大陆冠心病介入治疗注册数据并从数据分析了未来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发展。
首先,霍勇教授公布了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数据:包括网络直报数据(865126例)、省级质控中心核实后增加数据(770929例),统计得出2023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注册总病例数为1636055例(数据未包含军队医院病例)。其中,PCI病例数增长率为26.44%,为历年最高!全国百万人口病例数1163例,北京、天津、上海、海南、吉林等省市居于前列。
霍勇教授从支架/球囊使用数、药物涂层球囊使用占比、手术入路、死亡率、PCI病例临床诊断、STEMI的PCI例数/直接PCI比例、各省/区/直辖市 NSTE ACS危险分层百分比及漏报率等维度评价了2023年我国大陆地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质量。2023年平均支架/药物球囊数为1.51个,从2014年起,我国的冠心病介入平均支架/药物球囊数始终稳定保持在1.5个左右。近五年(2019-2023年),药物涂层球囊的使用占比分别为6.4%、10.9%、15%,17.6%和18.5%,呈持续提升态势,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较于股动脉入路等入路方式,桡动脉入路是近10年来更为主流的入路方式,其中2023年桡动脉入路占比为97.2%,相较于2022年进一步得到提升。手术死亡率方面,2023年较2022年略微下降,为0.36%,为疫情转段后最低水平。PCI病例临床诊断方面,相较2022年,疾病诊断比例接近,不稳定型心绞痛占比最高,为44.7%;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占比为20.5%;稳定型心绞痛为16%;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12.1%;可疑心绞痛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分别占比4.3%和2.3%。2023年STEMI病例数及直接PCI例数分别为177598和132309例,直接PCI百分比为74.37%,与近三年来比例基本持平。
霍勇教授特别提到,今年的治疗数据新增了网报数据填报中区县级医院的情况,包括相较2019年,2023年区县级医院占比47.7%,医师占比32.7%,病例数占比24%。
数量方面:县级医院胸痛中心数量与PCI增长相关,其中山东、广东、河南、河北居全国前列; 技术方面:县级医院以PCI为首选再灌注策略比例持续提升,由此可见,胸痛中心建设显著提升区县级单位PCI治疗能力,推动介入技术普及; 医院方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显著提升心血管医院专科能力,这得益于近年来区县级医院基层版转标准版数量的加速提升,基转标的模式有效地帮助医疗机构在人员资质、硬件设备、技术能力、学科建设以及区域协同救治影响力方面得到加强; 能力方面:近五年、区县级医院胸痛中心救治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数量逐年提升,其中,2023年接诊STEMI患者达20万,累计救治STEMI患者77万,2023年NST-ACS患者达40万,累计达132万,累计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近6万,累计接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超3万。 效率方面:县级医院胸痛中心救治效率提高,从2019年起,随着胸痛中心建设进程不断深入,县级医院胸痛中心STEMI患者再灌注比例和D2W时间持续提升,近两年,县级医院这两项指标已优于非县级医院,展现出良好势态。
霍勇教授强调,当前胸痛中心建设虽然已取得不少可喜成绩,但是在中医系统医院等方面依旧存在明显短板,全国中医院胸痛中心建设覆盖30个省份,通过认证数量逐年增加,但各省进度差异大。目前中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比例仅为19%,通过验收数量为221家,通过验收比例仅为24%(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2021年中医医院数量4630家)。同时,部分中医医院在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方面技术亟待提升,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有2057家具备急诊PCI治疗能力,占比73%;中医院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有110家具备急诊PCI治疗能力,占比49%,由此可见,中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类型仍以基层版为主。
谈及未来胸痛中心的发展方向,霍勇教授表示:胸痛中心体系建设应持续促进区县级、中医院、非公医院专科能力提升,其主要路径包括通过重塑流程提升急危重症应急能力、培训体系提升冠心病介入治疗能力、质控体系提升单病种质控能力、协同理念促进上下级单位联动。
最后,霍勇教授表示区县级医院等医疗机构冠心病介入治疗能力提升任重道远,胸痛中心网络建设深化也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才能促使我国从冠心病介入大国迈向心血管病防治的强国行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