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汽车转向公司德科智控获6000万元融资,2025年量产线控转向丨36氪首发

汽车转向公司德科智控获6000万元融资,2025年量产线控转向丨36氪首发

科技

线控转向是无人驾驶的前提之一。


 | 李勤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36氪获悉,智能汽车转向技术公司德科智控已完成约6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鹏晨讯达、鹏晨瑞智、苏州趋势一号、智选创投。此前该公司曾获惠友资本5000万元战略投资。

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德科智控EPS(电动助力转向)和SBW(线控转向)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核心产品迭代和高端研发人才引入。

汽车智能化浪潮里,抢足风头的是人工智能创业项目,例如语音、座舱、自动驾驶等。但不容忽视的是,汽车智能驾驶之后,刹车、转向等执行机构也需要配套升级,进行支持。这就是电动转向和线控转向的基础。

据德科智控介绍,现有的转向执行机构EPS中,方向盘和转向机靠机械连接,受限于安装空间、力传递特性、角传递特性等因素,难以进行自由设计。而线控转向系统通过电信号传递驾驶指令,实现方向盘和转向机的机械解耦,不仅提升转向灵活性,也为整车空间布置提供更多便利。

尤其到L4-L5级别高阶自动驾驶阶段,机器将取代人类进行驾驶操作。为保障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以线控转向为代表的底盘执行机构均需进行冗余设计,确保在系统失效时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切换到备份系统。

“线控转向系统的三大核心部件如控制器、传感器和电机,全需进行冗余设计。控制信号和工作状态信息采用双系统校验机制,进行周期性数据交互。一旦系统运行异常,则可在100ms(毫秒)内切换到备用系统。”德科智控方面表示。

汽车智能转向技术示意图,来自德科智控

据德科智控副总经理郑星美介绍,该公司的线控转向产品将在2025年左右,于头部车企的新能源乘用车上实现批量落地。

德科智控是一个创业老兵,成立于2009年,专注电动助力转向EPS产品开发。2011年开始,跟军方合作军车的无人驾驶线控转向的产品。据郑星美介绍,特种车辆客户支付的开发费充足,既支撑了德科智控的发展,也帮助其沉淀了技术。

“从功能层面,特种车、商用车、乘用车对智能转向的要求基本一致。但从耐久层面,由于使用环境更加恶劣,特种车项目的转向产品在耐久性、抗特殊环境等要求都要比乘用车和商用车严格。”郑星美说。

其次,德科智控的电动助力转向产品EPS也为公司创造了持续收入,除了在新能源乘用车上的应用之外,其EPS产品也应用于全地形车、特殊越野车、叉车、沙滩车、大型割草机等细分市场。而在商用车领域,德科智控也向福田、东风、同铃等提供智能转向产品。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创业潮在国内兴起,德科智控也开始接到大量无人车的线控转向改装订单,同时自身也开始系统化地推荐线控转向技术研发。

“从长城H2到H9车型,造车新势力中的重磅玩家的第一款无人驾驶或DEMO车的转向都是德科智控做的。”郑星美说,“2013年至今,研究和改装过的各种品牌和应用的车辆项目能达到600多项。”

据介绍,德科智控已经掌握了转向系统的全产业链开发能力,包括L4级车辆智能驾驶线控冗余算法,L2-L4级线控智能硬件平台,更掌握转向系统硬件、算法,传感器和电机四大核心技术,布局车规级SBW,SBEH,EPS,EHPS四大产品路线。

而公司将要攻克的技术大山就是乘用车的无人驾驶线控转向技术。

郑星美表示,乘用车线控技术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在人机共驾阶段的手感模拟。传统转向系统可以通过机械连接,将路况感受及时传递给驾驶员;而线控转向因取消了机械连接,改为电信号控制,就需要加入手感模拟器为驾驶员提供路面和轮胎的路感反馈,从而提升高阶自动驾驶车辆的操作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

当前的瓶颈,正是位于方向盘下方的手感模拟器,这要靠车企和转向产品供应商共同努力。要实现细腻真实的手感和路感模拟,需要不同路面的路谱积累。这些信息交给德科智控这样的转向技术供应商之后,配合转向执行器在实际应用时收集到的实际数据,通过算法,最终控制手感模拟电机工作为驾驶者提供舒适且有效的手感反馈。

目前,手感模拟器提供商比较稀缺,仅局限于博世、摩比斯等少量国际大厂。为打破这一行业瓶颈,德科智控也在积极推进手感模拟器的研发进程,产品预计在2023年中面世。

其次,就是模拟“手感”算法的开发难度较大,用郑星美的话说“需要大量的道路测试”,以及“优质的算法开发人才”。而德科智控后续融资的主要投入方向,就是从车企和行业,引入更多算法人才。

汽车零部件阵营中,制动、转向等执行机构,一向是国际Tier1,如博世、大陆等公司的优势所在。但是国产替代浪潮和智能电动车的兴起,让国内自主零部件公司看到了机会。凭借技术自主、保供能力、成本和配合效率等优势,德科智控们正打算在智能电动车的浪潮里切到一块大蛋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CTECHi司塔奇」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打造安全稳定便捷的应急储能电站 |36氪首发我最喜欢的一个微信群「七鑫易维」完成亿级新一轮融资,加速推进眼球追踪应用落地丨36氪首发云启资本独家投资,铸件打磨机器人「全宇工业」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光恒科技」完成超5000万元A轮及A+轮融资,专注高端激光器及系统应用|36氪首发「诺视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系列融资,推动Micro-LED微显示芯片产业化进程|36氪首发人源胶原化蛋白护肤品牌「溯华」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投资方为上市公司若羽臣丨36氪首发前云丁鹿客联合创始人创业「智能门」,「云鹿」完成两轮合计近亿元融资|36氪首发为电力行业提供边缘智能解决方案,「江行智能」完成过亿元Pre-B轮融资丨36氪首发元宇宙开放虚拟人平台「OPENVERSE」完成Pre-A轮上亿融资,首发正版球迷元宇宙新产品|36氪首发「奇点临近」完成亿元天使轮融资,首款智能眼镜明年发布丨36氪首发研发分布式储能与智能电网系统,「云能魔方」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丨36氪首发花的日志:Eden's Smile Phlox绽放笑颜「灵动芯光」祥峰独家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研发高性能硅基光电芯片和核心器件|36氪首发「卡罗德钢琴」完成数千万元融资,「物联网钢琴+智能教育平台」回归音乐教育的价值|36氪首发三星计划2025年量产2nm芯片,2027年量产1.4nm芯片「特亿智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打造高性能光伏生产装备,推动产业降本增效丨36氪首发拜波的双簧,习的“外交书房行走”们竟没看出来?CMOS太赫兹芯片公司「太景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产品将量产出货|36氪首发「中科融合」获数千万A+轮融资,自研高性能低功耗3D SOC算力芯片将于年底发布丨36氪首发「纽维尔」获3000万A轮融资,为餐饮商超提供可降解环保餐具丨36氪首发「箱信科技」获洪泰基金A2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已超亿元|36氪首发「赛德美」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迎接动力电池回收风口,利用拆解修复技术赋能产业链|36氪首发同城社区零售公司「春外百货」获数千万元A1轮融资,致力于提升家庭购物体验|36氪首发「众图识人」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线性资本领投|36氪首发聚焦理化生实验室,AI+教育装备厂商「锡鼎智能」完成近亿元融资|36氪首发打造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魔毯」,ClearMotion 完成蔚来资本领投的3900万美元融资|36氪首发「魔芯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打造低门槛消费级3D打印机|36氪首发设计创意生态平台「 站酷」获数千万元C1轮融资,投资方为高瓴创投|36氪首发年轻人蹦迪后的「包子夜宵」,「包馔夜包子」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丨36氪首发魅影祖魂(十)炎帝的余晖 (下)「遇见味来」获近千万元种子轮融资,加速开发细胞培养肉|36氪首发「井英科技」获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以「AI+人工」协同模式重点布局海外广告短视频创作市场|36氪首发我的架豆大丰收 吃上一顿了「四象科技」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计划2023年上半年发射三颗卫星|36氪首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