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疯狂的影迷,干翻了意大利黑手党电影2024-04-23 00:04某天深夜,一群“国际知名的大导演”,比如希区柯克、戈达尔、贾木许、赫尔佐格等等,突然闯入到意大利西西里岛上一个名叫“萨莱米”的小镇。单说这个地名,不少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如果说它就是《教父》里,杀了人的麦克·柯里昂在意大利避风头的地方,或许不少人就印象很深刻了——萨莱米就紧挨着这个地方。可想而知,这里也是个盛产黑手党的地方。那么,这群“国际知名的大导演”,为什么闯入这么个黑手党横行的地方呢?说出来让人有点难以置信,他们就是来“抢劫”黑手党的!抢劫黑手党的啥东西呢?电影光碟、录像带……这群“国际知名的大导演”,为什么要抢劫黑手党,而且还抢的是电影光碟、录像带……这些资深影迷才会在意的东西?要弄清这个事儿,还得从一个叫“金龙万”的韩国男人说起。韩国人金龙万POST WAVE FILM1979年,韩国人金龙万,远渡重洋移民到纽约,经营一家干洗店。为了跟同行搞出差异化、提高店里的客流量,金龙万就在店里摆放了一些录像带进行出租。结果发现,租售录像带的生意,比洗衣服的生意好多了。索性,他就专门开了一家专门从事租售服务的音像店,并取名叫“金的音像店”(Kim's Video)。这个从21岁开始自学电影的金龙万,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取电影资源,并翻录拷贝然后租赁,以至于他的店迅速扩张,其中最厉害的就是“Mondo Kim”的店,收藏超过55000多部电影,拥有25万名会员,一时之间成了影迷们常来朝拜的圣地——连大名鼎鼎的科恩兄弟和马丁斯科塞斯等导演,都是金龙万的会员(但是科恩兄弟拖欠了不少租金)。影响越大,风险自然也就越高。因为侵权,这家店经常会被投诉、调查。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3年,FBI被授权查封金的音像店,对店里的电影资源进行盘查。但这并没有摧毁员工和会员的信心,恰恰相反,他们特别为之自豪,因为在他们看来:让电影被更多人看到,明显比知识产权要重要得多。正因为这份影迷的信念,让金龙万的音像店,挺过了一次又一次风波。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尽管撑过了来自官方的针对,它却没能扛过互联网的冲击。随着互联网和流媒体的崛起,影像租赁市场受到毁灭性的冲击,即便体量和影响像金的音像店这样的也未能幸免。实在撑不下去的金龙万,经过多方筛选,在拒绝了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李安、伍迪·艾伦和马丁·斯科塞斯的母校),拒绝了许多影像收藏家的邀约后,秉着“把电影分享给更多普通人”的想法,把这55000多部电影,无偿捐给了远在意大利的萨莱米小镇。意大利黑手党POST WAVE FILM为什么非要捐给萨莱米小镇呢?这是因为,当时的萨莱米小镇政府,正在筹备一项野心勃勃的艺术计划——对外宣称的目的,就是要好好促进当地的特色文旅事业。当负责人联系到金龙万,并拍着胸脯保证这55000多部电影会被妥善安置在市政博物馆,官方会为未来到访的音像店会员提供住宿,等影片数字化完成,将会对全部会员和普通人免费开放。这个承诺,与金龙万“把电影分享给更多普通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他就同意了。但事实证明,居民并不说英语的萨莱米小镇,既没有在文旅事业上做出声色,居民们也压根不知道有这么一个项目存在,而这55000多部影片也随之音讯全无,金的音像店也逐渐成了传说。这让曾经是金的音像店的会员的重度影迷大卫·雷德蒙,很不甘心。他决定去调查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于是就前往萨莱米小镇一探究竟。大卫找到最初联系金龙万的意大利人斯加比——大卫镜头下的斯加比,是一个对艺术津津乐道、拥有大批拥趸的上层人士;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个对萨拉米的事却守口如瓶,并不断警告甚至威胁大卫不要多管闲事的人。斯加比的反常言行,让大卫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随着进一步深入调查,大卫发现这个事,居然跟当地的黑手党组织牵连颇深。原来,这个所谓的文旅项目,被证实不过是政客与黑手党的一次媾和,背后藏着其实是涉嫌贪污巨额公款的政治掮客——潜伏在人性里的贪婪,尤其是依附在政治之上腐败,所带给电影的损害,远比互联网和数字化来得更可怕。黑手党和政客的联姻,让整件事变得特别棘手,即便是大卫用迷影精神打动金龙万,请他出面跟当地政府交涉,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甚至还让大卫差点被灭口。差点抑郁的大卫,只能靠不停刷片来排解烦闷。直到他看到一部名为《艺术的犯罪触感》的老纪录片,才想起《逃离德黑兰》这部片,于是就想出了一个招数:以拍摄电影为名,把那些在萨莱米小镇随意堆放的电影,“抢”出来。大卫召集了一大批影迷,请大家戴上希区柯克、卓别林、斯皮尔伯格、贾木许、成龙、戈达尔、阿涅斯等人的面具,在夜黑风高的晚上,潜入到仓库里,对散落一地的电影疯狂劫掠。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个“国际知名导演”们“抢劫”电影的名场面。悬疑纪录片POST WAVE FILM这个故事,出自纪录片《金的音像店》。这部纪录片,被列为豆瓣2023年度高分纪录片,并在2023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反响热烈。尤其是电影的后20分钟,跟着镜头不停深究的观众,像是误入了某个低成本的喜剧犯罪片——看着戴着电影大师面具的人们,一箱又一箱地打包搬运金龙万的电影藏品,既紧张刺激,又令人发笑。看到这里,很多人的反应就跟看完《误杀瞒天记》的感觉,是一样的:但凡看的电影少一点,都干不出这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似乎,只有理想主义的影迷才能这么疯狂,以至于像进行一场行为艺术一样,丝毫不考虑他们抢走这些电影后,藏在哪、咋运走等一系列问题。实话说,在笔者极为有限的观影经验里,伪纪录风格的故事片看过不少。但伪故事风格的纪录片倒是第一次见。《金的音像店》拓宽了我对纪录片的类型认知。它让我意识到:纪录片不只是BBC纪录片里那些震人心魄的壮美自然,也不只是陈晓卿镜头下对美食与本文的热切探究,还不只是日本NHK对社会底层人的殷切关注。原来,纪录片也可以是对非虚构叙事的一种再现,还可以是对社会腐败的一次沉浸式调查与抗争,更可以在这个过程里,把故事讲得比虚构电影还要跌宕起伏、动人心魄。原来,纪录片也可以是不冷静、不克制的,它也可以在叙事过程里,告诉观众一些利害攸关的障碍,并增强其风险性,从而提高故事的可看性和感染力,并在结尾处,给观众一个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的收场。换句话说:纪录片也是要讲故事的!这就涉及到很多专业性极强的知识,比如怎样选择合适的主题和人物、如何构置叙事链和故事弧,又该怎样更好地处理影片的道德立场等等。除了这些宏观上要解决的问题,还有更多微观上的细节要去把控,比如,如何通过前期调研预设和拟定拍摄线索?如何通过剪辑建立叙事?以及,你拍片的资金来源,和最终的发型渠道和方式要怎样选择?为一次性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邀请到著名纪录片导演林泽秋,开设了名为《纪录片创作者的实践——从拍摄到反思》的课,针对性地解决上述宏观和微观的问题。林泽秋,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专业,硕士则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电影制作专业(导演方向),曾担任香港鲜浪潮短片节、金鸡短片训练营、澳门影像新势力短片展等影展评审工作。说这些,难免还是让人觉着陌生。不妨说个林泽秋导演作品里,被无数影迷奉为经典的纪录片,那就是2013年的《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在这部片里,林泽秋把镜头对准杜琪峰,深究了电影环境急剧变化时,杜琪峰怎样思考并实践自己的电影理想,因之成了人们了解杜琪峰、了解银河映像乃至香港电影的一个窗口。作者丨毛头所见即所想。排版丨凉茶责任编辑丨Tony「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更 多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