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历史2022-10-01 03:10前段时间任正非的内部信引起了很大热议,与不少朋友关注的“寒气”不同,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我们以前怀抱全球化理想,立志为全人类服务,现在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活下来,哪里有钱就在哪里赚一点。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当下的环境里,大家更应该将日常关注重心放到身边的生活与赚钱上,至于说中美博弈、俄乌战争、上合峰会、联合国大会等等,只是一个消遣,跟看金庸武侠小说差不多。有朋友要问了,那为啥周边的公众号、抖音、头条全是这些话题呢,仿佛被包围在中美争霸与俄乌战争的信息茧里。以江宁知府为例,作为一个自媒体账号,安全合规运营是第一位的。考虑到国内热点事件没法介绍,地区性质的题材又无法满足全国范围内读者朋友的需求,因此从流量角度出发只能是写点国际上的故事。早年间为了吸引读者朋友阅读,本号也写过一些建国史的文章,不过随着尺度变化,国际类文章还是更安全一点;为此笔者做了大量的功课,相当于一次小转型。像江宁知府的转型绝不是个例,而是普遍情况。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周边到处都是拜登、普京和泽连斯基的消息;打开抖音刷一刷,做俄乌战报的号不知道有多少个。媒体嘛,总是要有话题的,讨论这些是吃饭的家伙事儿。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没必要将这些事情作为生活中思考的重心,更不要去跟亲人、朋友或同事激烈争论某些观点,自寻烦恼。记得哪一年来着,马云讲过一个他去西部某县城调研的故事。故事中,该县领导一见到企业家朋友们,就开始天马行空讲欧债危机如何如何,美联储如何如何……马云私下感慨道:欧债危机跟你们县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呢?类似的道理,我们绝大多数人需要用心关注的,主要是身边之事。外部纷纷扰扰,普通人不必杞人忧天。长久以来,中国决策层都是以非常保守谨慎的态度来处理各种重大事件——这是过去几十年留下的政治传统,与俄罗斯那套冒进的作风截然不同。以1992年中俄两国同时开启的市场经济改革为例,中国采用了渐进试点的做法,而俄罗斯希望一步跳过去,玩了一个“休克疗法”。总之,如果按照银行的标准做一番性格测试,那我们肯定是风险厌恶型。笔者知道,有不少朋友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其实大可不必。正如关于全球变暖的话题一样,丁仲礼院士不是说过嘛,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同样,回顾1949年、甚至1840年以来的历史,毫不夸张的讲,当下中国处于最好区间范围内,哪怕有偶尔的波动。冷战高峰期那些故事不必多言了,好多回都是悬崖边上走一遭,玩得就是心惊肉跳。前几天重温《讲话实录》第一卷,1992年10月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那时我国只有两百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仅够三个月的外贸支付和还债需要,也就比洪灾前的巴基斯坦稍强点。至于说外部环境,更是不可同日而语。1993年克林顿上任之初,美国采取了极为强硬的对华政策,并抱有“一压即变” “一压即垮”的乐观预期。而同期国内对于前途命运的各种思潮则非常混乱,悲观情绪蔓延。有一部分人觉得美国已然天下无敌,外交事务无足轻重,甚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一直到世纪之交,像1999年北约轰炸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南海撞机等事件,哪个不比今天惊心动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几天中国北方大降温,颇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感觉。在提醒大家注意保暖的同时,也祝福江宁知府的读者朋友们国庆佳节快乐,阖家美满。希望大家都能以平和自然的心态,迎接充满变幻的未来。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