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的婚姻观,给我的省思:孩子上学后才结婚大有人在、重组家庭也可以很幸福
集合!加拿大暑假&圣诞节月月出发!墨西哥“迪士尼”千万别错过,八大主题公园玩到High!
"勇敢做自己"的人生观慢慢植入年轻一代的思维,改变了传统的婚姻观,更多年轻人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结婚」便成为人生中可有可无的选项。「结婚、离婚」两个在中国看似复杂的议题,放在加拿大文化中却显得简单许多。
在个人主义浓厚的加拿大社会,感情方面"合则聚,不合则散"是个不成文的通则
近年来“卒婚”这个名词经常在中国报章媒体出现,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原来这个婚姻型态,最初由日本人发明,后来从日本一路红到中国及韩国。它指的是一个介于维系双方法律关系及正式离婚间的折衷方式;换句话说,就是虽然不离婚,但各自追求想过的生活。这个新观念也冲击着我过去接受的教育。
对现在中国的中生代而言,我们从小被教导,当结婚有了孩子后,要以家庭为重,追求自己的幸福是自私的行为。因为要顾虑社会期待、亲友的异样眼光和孩子的心情,所以明明知道自己正处于有害的婚姻关系中,仍试图用许多的借口说服自己,在想离开又害怕离开的矛盾里,得过且过地生活着。
许多人会因顾虑外部因素,尽管明明知道自己正处于有害的婚姻关系中,仍努力说服自己留下
因着时代快速变化,现在的台湾年轻人与70 年代出生的我们,在感情及婚姻的想法上已经有些不同:「勇敢做自己」的人生观慢慢植入年轻一代的思维,同时改变了传统的婚姻观,更多年轻人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结婚」便成为人生中可有可无的选项,离婚率也因此跟着攀升。
传统婚姻观的矛盾
中国女性被传统价值观绑架的成长过程,就有一句话深得人心:“结婚从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事”。近年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2023年的《台北女子图鉴》也引起了不少话题,因为它反映了新世代的年轻女性,想要摆脱外在的社会框架,开始追求自我“选择权”的矛盾与挣扎。这些戏剧之所以能掀起热潮,正是两者以不同方式,却同样细腻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婚姻观及感情观的隐形框架。
我们是否曾想过婚姻的目的是什么?走入婚姻的人,到底是因家庭压力、还是自己想婚呢?我们多少都听过这样的话:「以前的人都是结婚后才开始谈恋爱的,感情不就是婚后慢慢培养出来的吗?」、「夫妻床头吵、床尾和,哪有什么问题?稍微忍耐退让一下就好了呀!」结婚或离婚似乎都无法摆脱别人的眼光,「离婚」还得考虑父母的想法。
如果婚后有了小孩,也会担心单亲家庭的教养问题、孩子的感受,或未来自己带着孩子要如何工作与面对生活等等现实问题。不仅如此,社会脚本对「母亲」这个角色的期待,更是强调所谓的自我牺牲及无条件地容忍,导致许多人在不幸福的婚姻关系里,陷入了一种想要追求自由、却又身不由己的窘况。
社会脚本对「母亲」这个角色的期待,强调所谓的自我牺牲及无条件地容忍
许多人选择「结婚」是想给「彼此」一个保障,但婚后却发现「婚姻」不只是「彼此」而已,很多所谓的「个性不合」或「意见不合」,常常源自于顾虑其他家人的看法,而不是在乎对方的感受。「婚姻」在中国现代社会可谓是一个既矛盾又沉重的字眼。近年来偏向「不婚主义」,或离婚后拒绝再婚的人也愈来愈多。
然而在加拿大长居多年后,我发现看似复杂的议题,在这里却显得简单许多。
2014春天好去处:85折打卡,多伦多@Upla北美最大的蹦床公园
加拿大人的婚姻观,与对重组家庭的态度
「你的孩子们好可爱啊!你有几个小孩呢?」
「噢,谢谢。我有5 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8 岁。」
运动完,我与艾利克斯在柜台旁闲聊。我接着说:「哦,那你一定很忙吧。这个长周末你有什么计划吗?」
艾利克斯回答:「我和前任女友去年分手后,协议轮流照顾我们共同的孩子一星期。这星期我的3 个孩子会去他们妈妈那里住,我女朋友的两个孩子也会去他们爸爸那里住。所以这个周末5 个孩子都不在身边,我们就可以出去约会啦!」艾利克斯开心地笑着。
「哦,那太好了。」我稍微愣了一下,这样回答他。来到加拿大生活的这些年来,类似的对话,经常出现在生活中。你的孩子、我的孩子和我们的孩子,共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在加拿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记得我们有一年回国拜访亲友,好友小虎开车载我和当时还在读小学的孩子前往车站搭车回家。途中孩子好奇地问他:「叔叔,请问你有小孩吗?」小虎笑着回答:「有啊,我有一个儿子喔!」孩子继续问:「那你有结婚吗?」小虎愣了一下,带着有点尴尬的笑容说:「当然有啊。」我连忙向小虎解释,「一堆加拿大人生了孩子多年后,还是没有结婚,所以他才会这样问。」
我观察到绝大多数加拿大人的婚姻,都是在充分考虑后,一个极为慎重的决定。
或许是北美结婚的花费成本昂贵,离婚的手续又太过于繁琐,也或许是双方想更多了解彼此,就我观察到的绝大多数加拿大人的婚姻,都是在充分考虑后,一个极为慎重的决定;较少只因为「年纪到了」、「家人在催」或者「意外怀孕」而结婚。身邉很多朋友都是同居多年,甚至孩子都已经上学了,他们才选择走入婚姻。在中国「奉子成婚」的状况不少,在伦理道德的绑架下,若是女方怀孕了,华人普遍还是希望能尽快结婚,确定彼此的关系,或者「给对方/孩子一个保障」。
但在个人主义浓厚的加拿大社会则不然,无论是异性或同性伴侣,大家更在乎的是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关系。感情方面,「合则聚,不合则散」是个不成文的通则,针对分手所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例如财产或是孩子监护、照顾及教养问题都可以协商。很少有人会为了孩子或家人的看法,委屈自己选择结婚或离婚。
居住在加拿大,很多价值观我都仍在努力适应中。如同上述情境,有时候遇到和中国不一样的情况时,我还是会先愣住,然后才回过神来做出反应。受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束缚,我们仍常常对该不该离婚,或离婚后带着孩子该不该再婚,感到进退两难。相较于西方文化,华人圈子也容易替「离婚」贴上负面标签,令许多人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不再完美」而害怕寻找另一段幸福;甚或失去生活的方向。前不久读到一位心理师写的文章提到: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接触到了许多离婚家庭的孩子和青少年,近期做了专案研究,发现离婚并不一定会对儿童造成创伤和负面影响,一切取决于父母如何处理和对待他们的孩子。因为孩子们会产生较严重的心理创伤,主要也是由父母的反应和态度所导致的。」
「看着父母不断地争吵最后走向离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不一定是离婚,主要源于双方父母之间的冲突和争吵。」这不正是呼应了加拿大人分手后,同居或重组家庭也可以过得很幸福吗?
看了加拿大身边许多朋友的案例,我更加确信: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委屈自己,而变得更加幸福。无法摆脱有害的爱情和婚姻关系,反而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我并不是鼓励所有人都应该要选择进入婚姻,或离婚后再婚;因为单身或结婚本来就是个人选择,也没必要比较。
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委屈自己,而变得更加幸福
就如同畅销绘本《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故事中的主角「缺角的圆」,终其一生寻寻觅觅,只为了追寻那缺失的一小角,成为完整的圆;好不容易遇见「缺角」后,却没有想像中的快乐。我们或许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能跳脱中国传统「婚姻」观的社会脚本、及各种角色框架,勇敢活出自己。让感情真的是两个人的事。因为自己一定要先幸福,别人才有可能会因你而幸福。在我看来,婚姻应该是给彼此及孩子的「祝福」,而不是对自己的「束缚」。
---这是一条可以点击的广告---
加拿大K-12阅写课来了!家长会被老师“歧视”!本地出生华人娃娃居然英文还不够好,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条可以点击的广告---
【买2送2】黄石团:LA拉斯维加斯出发8日游,大峡谷+羚羊彩穴+布拉斯峡谷+大提顿+黄石+盐湖城+拉斯维加斯
【买2送2】美西团:旧金山出发5日游,优胜美地+大峡谷+羚羊彩穴+拉斯维加斯
【买2送2】黄石团:丹佛出发6/7日游,疯马巨石+总统山+黄石+大提顿+盐湖城+拱门+落基山脉
【买2送2】美西团: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出发4日游,拉斯维加斯+东南双峡+羚羊彩穴+马蹄湾
【买2送2】黄石团:旧金山出发7日游:黃石+大提顿+峡谷地+拱门+羚羊彩穴+拉斯维加斯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