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口咽通气道的那些缺点
口咽通气道,是每一个从事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再熟悉不过的工具了。其可以解除舌后坠、开放气道,为抢救带来巨大的便利和成功的保证。
然而,我们真的了解它的历史吗?
口咽通气道是Guedel博士发明的,距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
如果大家还是想不起什么,那么我们肯定知道“乙醚麻醉分期”。20世纪30年代Guedel总结了乙醚麻醉分期的各种体征和表现,以意识、痛觉、反射活动、肌肉松弛、呼吸和循环抑制的程度为标准,新型麻醉药和复合麻醉技术的临床应用的当下这个麻醉分期对临床麻醉中判断和掌握麻醉深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是由于麻醉之后会出现气道不通畅的情况,Guedel博士发明了口咽通气道。
今天我们在临床上常见的口咽通气道,其外形是1933年确定的。不同的是,当时的材质是橡胶。橡胶口咽通气道的缺点是,患者牙关紧闭时可能导致无法通气。
然而,我们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有持续100多年未发展的东西?难道这个工具真的这么完美吗?没有一点创新空间了吗?
前不久,我们组织专家专门讨论了这个气道工具,发现了不少缺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