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新一轮涨价潮要来?

新一轮涨价潮要来?

财经

点击上图▲立即了解

“上期所铜主力合约突破8.1万元/吨,达到2006年来的最高;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主力合约突破1万美元/吨,达到2022年来最高。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家电汽车涨价潮要来了吗?

 
四千元的彩电涨价近千元?
 
如此疯狂的涨价幅度,曾经发生在三年前,家电行业曾出现过一波涨价潮。
 
当时的美的冰箱,价格上调10%到15%;格力空调,董明珠本坚称不涨价,但在涨价潮中也一度放宽口风,说涨价“依据情况而定”。
 
就在今年家电旺季即将到来时,这股涨价周期或许又将重现,并可能波及到电子产品、新能源车等民生行业。
 
主要原因是,作为工业原材料的“铜”,最近涨得太疯了。

前段时间,不仅上期所铜主力合约突破8.1万元/吨,达到2006年来的最高;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主力合约也一度突破1万美元/吨,达到2022年来最高

 从此图可以看出铜价“水位”有多高

而铜期货的价格往往能反映未来的货价格。
 
为了减缓成本压力,一些企业已经做好了“以铝换铜”的准备。
 
前段时间,小米汽车就因为在充电线束中,用铝线束来代替铜线束而引发争议。后来小米汽车在4月5日发布的答网友问中表示,目前绝大部分主机厂的充电线束等都采用铝导体方案。
 
可见如今,在狂打价格战的新能源车行业内,“铜改铝”的降本方案,已经是主流发展趋势。
 
还有一些对成本更敏感的企业,只能靠涨价来减轻成本压力。
 
如半导体行业的芯片封装环节,需要用到铜为原材料的铜柱凸块技术和铜箔基板。
 
在铜价大涨的背景下,半导体行业的深圳创芯微、浙江亚芯微、无锡华众芯微、南京智凌芯,以及山东泰吉星、深圳三联盛、宁波康强等多家半导体公司,都不得不进行调价,幅度最高达到20%。
 
而家电行业,使用铜的部件更多,以至于处境更为尴尬。
 
据媒体报道,一些家电中小厂家承受的压力巨大。比如某二线空调品牌,一边面临铜价疯涨的压力,一边又面临库存爆满,销售端低迷的压力。
 
再回看三年前家电行业的涨价潮,正是由于铜价暴涨引起的。当时现货铜的价格,从2020年3月的4371美元/吨低点,飙升到2021年2月9617美元/吨的高点,涨幅超过100%。
 
那么这次铜价上涨,是否又会让三年前的家电涨价潮,在今年重现呢?



“宏观之王”——铜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得了解铜到底有什么作用。
 
铜号称“宏观之王”,因为它是各大工业产业的“工业筋骨”。
 
根据SMM数据,去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为1522万吨,其中电力领域对精铜的消费量占比是46.7%,接近一半,其次是家电13.8%,交通运输12.6%,机械电子8.3%和建筑8.0%。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和汽车也都极其需要铜。
 
先来说房地产。房屋的建设环节,需要铺设电线电缆变压器,建筑铜水管、散热器、燃气管,房屋竣工后的装修也需要布电线,每个环节都要用到铜。
 
再来看汽车。根据ICSG数据,一辆传统汽车需要用铜约23kg,而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用铜量更是传统汽车用铜量的3—4倍,一辆纯电动车用铜量约60kg,一辆插混汽车用铜量约83kg。

 
根据去年全国新能源汽车958.7万辆的产量计算,相当于去年新能源车生产就得用去64.1万吨铜。
 
这个需求量,可以直接吃掉一家世界级铜矿一年的产铜量。比如矿产企业巨头洛阳钼业,其拥有的世界级铜钴矿TFM,一年也只能产铜45万吨。
 
所以铜价上涨,很可能会大大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成本,掀起涨价潮,最后影响到整体经济情况。
 
在这个意义上,铜价的涨跌,能作为观察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宏观之王”的称号,名副其实。
 


铜价上涨的原因?

 
那么今年铜价的暴涨,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方面是金融原因。

本次铜价的上涨开始于去年10月,当时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逐渐增强。低利率会刺激经济活动,连带影响对铜的消费。
 
其次是全球制造业PMI在稳步回升。当制造业的PMI较高时,意味着制造业对铜的需求会比较旺盛,从而刺激铜价上涨。
 
另外,由于铜价具有与美元指数(反映美元在外汇市场上整体强弱的指标)的负相关性,当美元指数下跌时,也会有利于铜价上涨。
 
 
另一方面是地缘政治等因素,海外铜矿面临供应紧张的局面,导致铜的短期供需关系出现变动。
 
比如2023年,10月下旬,世界第二大铜生产国——刚果(金)的卡车司机大规模罢工,其中全球第二大铜矿卡莫阿-卡库拉,一季度产量下降7.9%;11月上旬,巴拿马发生全国性抗议,世界最大铜矿之一、年产量占全球铜产量1.5%的科布雷铜矿,其运输港口被封锁,生产运营受到影响。
 
长期来看,铜价到2027—2032年都会有长期涨价的压力。
 
首先,全球铜矿的产能早就见顶。从2013年开始,全球铜矿产能达到顶部,2015年后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其次,铜矿的产能利用率也在降低。
 
全球铜矿的品位在持续下行(品位指铜矿中铜元素占比),铜矿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导致铜矿的产能利用率在逐渐下降。2018—2022年,全球的铜矿产能利用率,从85.2%下降至79.8%。
 
在产能受限、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目前全球关于铜的库存都颇为紧张。截至2024年5月7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库存量为10.73吨。
 
未来几年,铜将一直存在供需缺口。
 
有专家提到,2027—2032年,国内铜缺口将维持在800万—1000万吨左右。放眼全球,供需缺口也在逐渐放大。惠博资讯预计,2024—2026年全球精炼铜的供需缺口,分别为0.7万吨、10.3万吨、19.6万吨。
 
花旗银行认为,现货铜价在未来几个月还将继续走高,年底将达到每吨10000美元,并在2026年攀升至12000美元。
 


对中国的冲击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用铜大国。
 
全球铜的主要消费国是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去年中国的精炼铜消费量达到了1522万吨,占到全球铜消费量的56.2%。
 
但是目前中国铜的产能并不高,2023年,中国的铜矿产量只占全球8%。
 
这意味着,中国的铜资源高度依赖进口。去年我国进口精炼铜351.1万吨,进口铜精矿2754万吨,铜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70%。
 
在产能不高、需求极大的状况下,又遇到如今铜价高涨的局面,中国的家电、新能源车、电子产品等行业,势必会遭遇冲击。

 
比如家电行业中的空调产业。
 
在空调产品的物料成本中,铜约占到空调总成本的23%。而每台空调用铜量在5—8公斤,以铜价6万多元/吨计算,单台空调用铜成本为300—500元。
 
铜价从6万多元/吨涨到7万多元/吨,单台空调用铜成本会涨50—100元,再叠加铝、制冷剂等材料成本增长,单台空调产品的直接成本有可能增加超过百元。
 
从行业来看,伴随着大众的消费降级和消费理性化,如空调等家电产品已经遭遇了需求端的压力,如今又在成本端遭遇原料上涨的压力,接下来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涨价潮虽然是解法之一,能暂时把成本上涨的压力通过价格消化,但长期下去,很可能让消费端更加萎靡。
 
接下来,各大企业或许都要做好咬牙打硬仗的准备。

如何适当备货、不盲目加库存,如何在价格动荡间取得平衡,如何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良机,都是一个个需要用时间来回答的过程。
 


本篇作者 | 梅浩宇 | 责任编辑 | 徐涛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超级会员,全年最低价

买两年加赠双肩包和两本纸质书

点击图片▼立即了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亲朋好友间,借贷及时还赵丽颖投资古偶,引爆国产剧新一轮商战国产大模型降价潮国内车企新一轮降价潮来袭!小米“立功了”?贾跃亭点评上热搜,网友:你这几年造的车还没雷军一天多忙碌的早晨完美《女神异闻录》官宣定档4月12日,新一轮“二游大比武”开幕!数字后端EDA企业日观芯设完成新一轮融资汽车降价潮结束巴郎闲话214 - 《震中映秀》突发!美国宣布对香港官员实施新一轮签证限制!中方愤怒回应:美方污蔑国安法,中国将坚决反制!涨价潮来袭,会带来大通胀吗?大疆Air 3S就要来? 近期不可能极氪:不会跟进降价潮;瑞幸辟谣“不招聘上海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地域歧视……我和老伴(八)早鸟报|淘宝回应火箭送快递试验;抖音个人账号带货门槛要求再降低;小米汽车引发新一轮“降价潮”...希腊移民政策再次收紧!涨价潮又将来袭!存储芯片,新一轮争霸战娃哈哈电商涨价潮起,线下缺货成谜,公司这样回应→汽车降价潮结束,不买车的人赢麻了动物园、博物馆、美术馆门票免费拿!多伦多图书馆隐藏福利新一轮抢票彻底洗牌!2024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出炉,谁会成为新一轮赢家?信号:A股,新一轮反弹要来了?又一轮涨价潮来袭 !做好准备!接下来这一波涨价潮,会让你目瞪口呆……【首发】引正基因完成新一轮融资,专注下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央行发声,银行“降息”潮要来了?多平台公布微短剧备案细则,大模型掀起降价潮,苹果更新修复已删除照片复活问题,极星汽车遭退市警告,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纽约豪华健身品牌 Equinox 完成18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又一家民企暴雷了,新一轮暴雷潮要来了?华为余承东称传统车企流量根本干不过小米/阿里打骨折,百度免费,大模型掀降价潮/微软发布 50+ 重磅更新以色列导弹攻击全球震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来?澳币汇率狂跌史上最大降价潮来临,好戏才刚开始!让郭德纲飚英文霉霉说中文的AI,新一轮融资估值4.4亿美元,Benchmark领投茂子旧作092。《玩转新疆之赛里木湖》烟涨价、水涨价、燃气涨价,经济下行为什么生活必需品纷纷涨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