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量为负!这个省会,难了!
作者:余飞 来源:城市财经
全文4521字,预计阅读需6分钟。
1
山西,减量第一
去年陷入水逆的中的江西、广西、山西、陕西、河南、黑龙江等省与自治区,今年依旧在水逆中。
其中又以山西、河南为最。因为今年一季度,这两个省的GDP相较于去年减少了。
河南今年一季度GDP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03.63亿元,实际增长4.7%,名义增长-1.36%。
山西减少得更多。一季度山西GDP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24.77亿元,减少量位居全国第一,实际增长1.2%,名义增长-7.29%。
增量为负,实际增速为何还能为正?这里再解释一下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
名义增速是现价计算,简单理解就是增量与去年基数之比。而实际增速则是扣除通胀或通缩因素的不变价格计算,这个计算方式我们普通人无法得知,只能依靠官方公布直接数据。
在过去通胀的年代里,名义增速普遍高于实际增速。然而到如今,名义增速普遍低于实际增速。
所以,为了避免读者们看不懂,这篇文章我干脆直接将名义增速也列了出来,一目了然。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全省增量为负数的背后,是下辖地级市的疲软。
看看河南下辖的18个城市,一季度GDP有13个增量为负,包括许昌、洛阳、平顶山、周口、驻马店、商丘、信阳、开封、鹤壁、济源、三门峡、焦作、新乡。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山西下辖的11座城市,目前公布数据的9个城市,一季度增量全部为负,包括省会太原。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2
山西怎么了
关于河南的GDP减量,本号在4月22日专门写了《GDP增量为负!人口第一大省,水逆了》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这篇主要看山西。
从数据端来看,主要是工业下滑。
山西省统计局披露,第二产业(广义工业)增加值为2500.02亿元,下降0.3%。
具体工业方面,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1%。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3.1%,制造业下降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从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下降2.8%,非煤工业下降0.8%。从产品产量看,全省主要规上工业产品中,原铝、发电量、移动通信手持机、汽车、非常规天然气等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可以看到,主要是山西的支柱产业煤炭产业出现了下滑。
山西主要是煤炭、钢铁产业以及围绕煤炭产业衍生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山西的原煤产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产煤13714.6万吨。
2023年,原煤产量135658万吨,增长了4.4%。
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作为山西省的当家产业,其一颦一笑牵动着山西省的经济增速。
今年3月份山西的原煤产量已经跌破了1万万吨,降至9432万吨。
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这对于山西的经济发展影响可想而知。
说起山西,和河南、陕西一样,一眼望去全是历史。这片土地是春秋战国的时期多数战争的主战场,是李唐王朝的发祥地。
在南北朝时期,这里是山西的大同曾是北魏的都城,云冈石窟就是那个时候的产物。
哪怕到明清时代,在中国经济南移的背景下,山西一样很辉煌。
关于山西近代的富庶,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节选《抱愧山西》中,披露:
在本世纪(《文化苦旅》1992年出版,本世纪指的是20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进入现代,煤炭让山西再一次辉煌,但这一次,可以说,成也煤炭,困也煤炭。
丰富的煤炭资源,让山西在改革前后坐享其成。
数据显示,据统计,从1978到2007年,山西共生产煤炭82.4亿吨,是改革开放前28年的7.44倍,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煤炭出口20多个国家,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
全省一煤独大,各行各业瞅着煤大哥的眉眼说话,涉煤的干部爬的比谁都快,靠煤施展胆量的老板发了猛财。特别是开放以后,民间也开挖。曾一度,有煤资源的地方,几乎村村窟窿,处处煤堆。“煤”神爷主宰了山西。
当然,山西煤炭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山西的功劳不可磨灭。
根据山西省官方的资料显示,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从1949年到2014年11月末,山西累计生产煤炭164亿吨,其中70%用于对外输出,加上焦炭、电力等产品的输送,山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骄人业绩,离不开山西煤炭的强力支撑。本世纪前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均增长12.3%,而这一时期山西煤炭产量也由2000年2.5亿吨提高到2010年的7.4亿吨,年均增长11.4%。可以说,没有山西煤炭的大力驱动,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煤炭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发动机。
对山西自身的经济更是贡献巨大。数据显示,山西省煤炭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6.9%提高到2011年的58.7%,提高了30个百分点以上。
然而,好运终结于2013年,随着全国产能调整,煤炭价格下跌,山西的经济遭受冲击。
2014至2016年,山西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位于全国倒数,GDP排名从2008年的全国第15位下滑至2020年的第21位。2023年排名第20位。
尽管在遭受煤炭产业阵痛时,山西提出了产业转型,但效果并不如意。山西依旧是一个以煤炭开采、加工以及钢铁生产的重工业大省。
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为数不多的依靠富士康发展起来的手机产业也因为产业转移,受到了不小影响。2023年,山西的手机产量下滑了26.7%。
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3
太原,唯一增量为负的省会
山西的难,充分体现在了其省会太原身上。
2023年太原的GDP增量就位居主要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与首府城市)倒数第一位,增速也处在倒数。
因为增速疲软,太原去年就将晋级万亿的时间表往后推迟。
去年11月份太原审议通过的《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支持太原市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行动方案》提到:
到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规模,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特征多方位凸显,省会引领带动作用全面彰显。到2035年,引领全省实现全面转型,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山西中部城市群在全国版图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来源:太原市政府
在这份方案中,太原将GDP突破万亿的时间表定在了2027年。而一年前发布的《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中,提到的时间节点是:到2025年,太原省会城市首位度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迈向万亿元。
实现不了,就只能推迟。
去年太原的增量虽然倒数,但还有增量。而今年一季度,太原的GDP直接缩量69.36亿元。
增量与增速,在主要城市中,均位居倒数第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原因同样是工业下滑。一季度太原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了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了2.7%。
根本原因还是产业太弱。
太原,曾经也是气运之子,从春秋到民国,名头都很响亮。在历史上,太原虽然没有做过大一统王朝的首都,但曾三次作为一方政权的都城。
春秋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之后,赵国都城就设在太原,后来才迁至邯郸。
曾令世界仰视的大唐,兴盛于西安、洛阳,但龙脉在太原。
西晋之后的五胡乱华,氐族人建立起的前秦政权,最先也是在太原定都,之后迁都至长安。
五代十国时期,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时,占据河东十二州,在太原立国为北汉。
由于太原城坚固的城防以及北方契丹协助,这个小小的政权,穿越了后周两代君主(郭威、柴荣)都没有灭亡,直到北宋建立,赵匡胤也没能将他覆灭,直等到赵光义上台,亲征北汉,才宣告灭亡。
北宋元明清期间,太原似乎一度落寞。但是此时的晋地,从明朝中期开始上演的大规模走西口让晋商崛起,带动了北方经济、商贸繁荣。
民国时期,阎锡山坐镇太原,成为了晋系军阀大本营。
新中国建立之后,太原因为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也曾一度风光无限,依旧成为了气运之子。
因为工业优势和能源优势,“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大工业项目有11个落户太原。
比如,太原第二热电厂、江阳化工厂、兴安化学材料厂都建在北部工业区;大众机械厂、汾西机器厂、晋西机器厂建在河西中北部工业区;太原化工厂、太原制药厂、太原一电厂都建在河西南部工业区等,从而形成了如今太原的“工业围城”的基本格局。
这之后的太原基本就是按照北方重工业城市进行规划,主要发展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化工为重点的能源化工项目。
然而,躺在资源禀赋的温床上,让太原失去了创新精神。
在2008全球金融风暴以及2010年之后的产能收缩,煤炭价格大跌,让山西失速。太原也遭受了重创。
显然,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如果永远坐在资源财富之上,躺着过日子,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而且,单一的产业链在对抗时代的不确定性时,极其脆弱。
在这种背景下,以太原为首,整个山西都开启了产业转型。
太原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做强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合成加工、高品质消费品这4大新兴产业。
然而,转型何其难?一个城市的产业想要成功转向,不是发发文件就能够的。营商环境需要改变,思维需要改变,这些不改变,产业和人才怎么会到来?
从太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太原目前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传统产业已经占据大头,占比56.6%。非传统工业增加值占比43.4%。
在转型路上,太原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重拾电子产业,诞生了一个千亿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一产业2021年的总产值1232亿元,是太原两个千亿产业之一,另一个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尽管新壮大起来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了太原最强的产业,但这个最强产业相比于其他主要城市,微乎其微。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只能说太原重振这一产业太晚了,这一产业的强城格局早就已经形成,太原连一杯羹都很难分到。
在经济低迷、产业羸弱的影响之下,尽管还有省会头衔加持,但太原的人口竞争力完全不够看。
七普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太原仅增加了110.2万人,同期的深圳增加了713.6万人,广州增加了597.7万人,成都增加了581.9万人,西安增加了448.5万人,郑州、杭州、重庆、长沙增量都在300万以上,武汉、佛山、苏州、北京、东莞、南宁、昆明增量都在200万以上。
最近两年,随着人口逐渐转向见顶,太原的人口竞争力越来越弱,2021年增加了7.2万人,2022增加了4.4万人。
2023年,太原的人口数据还未公布,不过山西省常住人口减少了15.36万人。
目前山西下辖的11个城市,只差太原未公布人口数据,其余公布数据的10个城市全部负增长。由此也可以计算出,太原去年常住人口1.92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宏观顺境之下,太原尚且没有抓住时代红利,如今宏观环境转变,太原想要转变,就更难了。
尽管如此,摆在太原面前的,也只有转型一条路可以走,总不能躺平吧。太原未来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
第二,整肃营商环境,筑巢引凤。
第三,在继续壮大升级传统工业的同时,要不断布局新兴产业,改变产业单一、薄弱的特点,才能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
能够做到以上三点,太原才有可能走出水逆期。
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
▼ 经济学人小助手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