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生活环境现状如何了?一线调研,揭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真实图景
寄宿制学校生活的改善需要以一连串具体行动持续进行,而不是运动式、完成任务式的行政工程。
调研中,我们看到不少农村教育工作者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进行了低成本创新,明显改善了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条件。
分众美丽小学:
以生活教育为起点
2016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康健教授在创办云南美丽小学时,就坚定地将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教育放在首位。他们引进水源,建设了数量充足的冲洗池,让孩子们在午餐等高峰期不必排长队洗手。他们建起了简易但实用的淋浴房,让师生可以随时洗上热水澡。
美丽小学的洗手池一角
云南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
依托环境改善,开展劳动教育
云南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寄宿制小学,800余位学生中有600多位住校。明德小学打造了“最干净最美”的学生厕所。大大的通风孔、精心的墙绘、贴墙悬挂的盆植、小便池之间的隔板,都体现出对人性的尊重与关怀。
云南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的学生厕所
靖外明德小学每个教室的角落和门外都摆上了绿植和盆花,仿如一个被精心料理的、优美的家。这些盆栽属于班级的公共物品,从栽种花苗到日常浇水,都由学生负责。这类种植活动不仅美化了校园,同时也成为劳动课程体系的一部分。除此以外,学校还按年级开设了蔬菜种植、内务整理、动物饲养、家务劳动、职业体验等相关课程,后来还发展形成了田园美术课体系……这一切都是以校园环境的改善为依托的。校长雷应飞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多,抓劳动教育可以释放孩子们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亲情疏远的压力,调节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也可以让孩子们更有精力去学好文化课,学好文化知识。
靖外明德小学的教室绿植角
湖南沅陵县陈家滩九校: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湖南沅陵县陈家滩九校从2004年举办寄宿制时就确定了低龄寄宿的方式,除了照顾他们的生活,还要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该校没有高级的硬件条件,也没有追求脱离自然生活的整齐划一,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活和做人做事。为此,学校特意编印了校本教材《养成教育讲义》,这本教材包括学会睡觉、学会洗手、学会排队、学会说话等20 多项内容,涵盖了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孩子们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会必要的文明礼仪。
湖南沅陵县陈家滩九校的学生食堂
建议一:增加投入,持续改善寄宿环境
通过数据对比研究,可以看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环境设施略优于非寄宿制学校,这也是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的原因之一。但其实,寄宿制学校在寄宿生生活方面所承担的功能,远超于非寄宿制学校。据测算,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的日常运营支出比约为1.3:1,考虑折旧因素则为2.2:1, 寄宿制学校的公用经费需求大约是非寄宿制学校的1.5-1.7倍。实际情况与学者的测算还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环境设施建设水平还停留于“基本满足”或“勉强满足”寄宿生生活需求的水平,仍需要加强相关资金、设备的投入,从寄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不断改善寄宿制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第一,进一步加大投入,在寄宿制学校中修建并维护浴室,保证上下水,尤其是北方冬天的热水供应;
第二,寄宿制学校的厕所、洗手池等还存在明显的改善需求,厕所上下水系统(59%)和洗手池的热水(57%)等还需要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支持;
第三,调研中32%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缺乏体育运动设施,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社会力量需要共同努力为寄宿制学校提供更多运动设备和场地、指导人员,丰富寄宿制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寄宿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
第四,在寄宿学生心理辅导方面增加投入,提高心理辅导室及辅导师的普及率。寄宿制学校承载着农村儿童家庭教育不足的补偿功能,维护和引导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其重要职能之一。目前50%左右的寄宿制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老师;
第五,寄宿制学校还应在校医配备和卫生室方面增加投入,调研显示70%左右的寄宿制学校没有卫生室,在健康管理方面存在不确定的风险。
建议二:建立精准的经费核算机制,提供差异化的补贴
长期以来,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拨付存在“重基建、轻运营”的问题。相较于学校基建是一次性的投入,学校日常运营、维护、修理都是长期的投入。这些方面的低投入,限制了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影响了师生在校生活的感受。
调研中一位河南某寄宿制小学的L校长提出,现在教室、宿舍均安装有空调,2023全年本校电费支出8万多元,是办公经费支出的“大头”。L校长目前最大的心愿是能够有相应的经费来改善寄宿条件,包括宿舍、洗浴、用水等。早前学校建了一间浴室,但因为没有浴霸,只能等到五月份天气暖和才能使用。
上述例子折射出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在经费方面的困境,当前基层财政紧张压力较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长们大多是靠精打细算来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行。建议建立精准的经费核算机制,核定当前标准经费是否真正满足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运营需求,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供差异化的细项补贴。
建议三:加强生活教育,因地制宜实行低成本创新
改善寄宿制学校的浴室、厕所、体育设施等方面的配置,目的不仅在于为寄宿生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发挥环境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对于长期生活在学校的寄宿生而言,学校提供的重要教育内容不仅是书本知识,更包括了“生活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姜跃平老师在走访了全国数百所农村学校后,指出寄宿制学校中的生活教育对于农村儿童有三层重要意义。“生活教育的第一层意义,就是让农村师生享有基本的文明生活条件,养成基本的文明生活习惯;第二层意义,是改变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教学与生活、学校与农村和家庭完全脱节的长期积弊,让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努力的可能;第三层意义,则是经由学校、学生,带动家庭、村庄更靠近现代文明生活。”
寄宿制学校环境设施的改善,应着眼于师生生活实际需要,增强冬季保暖、提供温馨就餐环境、配置更丰富的体育运动设施等,实实在在提高寄宿制学生的生活水平。
每个学校的地理位置、社区文化、学生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改善寄宿制学校环境方面,不能仅仅参照文件指标来“完成任务”,更需要以温暖的人性关怀、真实的生活视角,进行因地制宜的实用创新。
寄宿制学校生活的改善需要以一连串具体行动持续进行,而不是运动式、完成任务式的行政工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富有生机与创意的校园生活,是可以在任何时候、从任何小事上开始。培养自尊、自信、积极阳光的心态,需教育行政管理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汇集社会资源,仔细观察,以温情和智慧支持寄宿制学校环境设施的不断改善。
期待更多“育见”
本期季刊融入了调研团队的思考与热情。我们脚踏实地从真实问题出发,结合调研、实例、采访,全方位地呈现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现状、困境和发展。
↑社群二维码↑
↑小助手微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