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i人和e人还没完呢,怎么又开始浓人和淡人了?

i人和e人还没完呢,怎么又开始浓人和淡人了?

公众号新闻



前阵子,小辣椒刷到一个帖子:你是淡人还是浓人。


啥玩意,人也分咸淡了?


点进去一看才知道,它类似于 i 人 e 人,又是一个新的人格分类。


所谓淡人,就是啥事都淡淡的。


情绪淡淡的,不悲不喜;说话淡淡的,好的收到;工作淡淡的,随心情干活,靠缘分拿钱。


浓人呢,就是精神浓浓的,经常发疯。生活浓浓的,朋友特多,聚会不断。工作浓浓的,卷王。


啊,这不就 i 人和 e 人的变体么?


接着我再一查,原来淡人浓人都火好几月了,上过微博热搜,也衍生出无数梗图。


在这些帖子的评论区,也有无数人纷纷艾特好友,看看是淡是浓。


看到这,差友们除了下意识对号入座下,也许还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嘴:


怎么又来了?


是啊,怎么又来。


2 年前, MBTI 人格测试席卷整个中文互联网的场景,大家还历历在目。


大家自我介绍时,都会带上一嘴是 i 是 e 。


可 i 和 e 的势头没过多久, MBTI 范畴里的 p 人和 j 人在大半年前又突然爆红。j 人往往条理清晰,做事会列好规划, p 人更擅长随机应变。


这头 P 人和 J 人还在上热搜,那头淡人和浓人又来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在社交平台们,媒体们还把网友分为了社恐,社牛,还有社冷。


按照什么元素族,又给人的性格分成了风象星座、水象星座, “ 不同的象 ” 性格和恋爱模式还不一样。


看到这,也许有差友搞不懂了。


很早之前,人们就喜欢按十二星座给朋友贴性格标签。


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性格标签还在被追捧?


要知道这当中的原因,我们不妨看看一个 Reddit 网友举的例子:


 “ 自闭症 ” 这个词是几十年前才出现的,但这种疾病已经存在很久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生活在几百年前,身边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小孩,他不愿意说话,害怕有眼神交流。


镇上的人不知道孩子未来会怎么样,孩子父母也很愁苦。


直到一天,有位来自远方的医生过来看了看,说孩子是自闭症。


随后他告诉父母应该如何沟通,如何不刺激到孩子,怎么让孩子找到合适工作。


不过最重要的是,医生说:孩子并不孤单,世界上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这些自闭症患者大多也过着幸福充实的生活。


此时对孩子父母来说, “ 自闭症 ” 这个标签就是一种解脱。


标签能受欢迎,是因为它让有共同经历的人发现彼此,不再孤单。


再拿小辣椒的亲身经历来说。


去年公众号有一期《 今日最佳 》我记忆犹深。它是讲大家坐高铁,会不断地确认车厢号、座位号。


在看到这篇最佳之前,小辣椒一直以为只有自己这样,甚至还怀疑是不是有性格缺陷。


在看到大家评论后,我发现很多人都是如此,整个人释怀了很多,因为我找到一种归属感。


你看,人类天生就是渴望自我理解,寻求他人认同。


标签梗为啥容易火。


因为它最擅长的,就是给大家带来归属感,让相似的人抱团取暖。


加上标签梗成本低廉,拿捏好人性就能批量制作,自然就成了很多自媒体玩不腻的话题,然后隔三差五出现在你我面前。


诚然,标签梗是有抱团效应,也能提高社交效率,让大家快速 get 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小辣椒觉得,标签梗一旦玩魔怔了,呈现出来的却都是偏见了。


在我小学时,就有很多人追捧星座。


他们认识新伙伴时,都会问对方啥星座。一旦发现彼此星座相冲,虽然嘴巴上不说,但心里已经种下了偏见的种子。


小辣椒是天秤座,我还真就听过有人在旁边嘀咕:小心渣男。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种性格标签给人们带来的偏见和误解,在十几年后换一种形式出现了。


小辣椒有次朋友聚会,玩桌游嗨了起来后,他们说了一句:诶,你不是 i 人吗?


不儿?i 人真就得网上渲染的那样,聚会必躲到角落吗?


类似情况在社交平台更是经常出现,点赞量极高。


比如 INFJ 的人就是没边界感,情商低,总能搞砸每一段关系;


ISFJ 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永远在当老妈子;


ESTJ 是个典型的利己主义。


可事实真就如此吗?我身边也有 INFJ 的人,我并不认为他情商低,没边界感。


呐,一旦被标签框住了,人们就会先入为主,产生偏见。


脱口秀博主呼兰因为有次写稿只睡了 3 小时,被贴上了 “ 胜负欲 ” 的标签,结果所有人都觉得他每天都只睡三小时。


心理学上也有个著名的实验。


1972 年,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森汉招了 8 个正常人,让他们到精神病院去看病,只声称自己有幻听,其他都正常。


结果他们都成功地被关进精神病医院, 7 个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


罗森汉对此解释:医务人员有思维定式,你来精神病院,就应该是精神病人,就容易诊断为精神病。


这就是标签让人先入为主,影响了自己判断。


不光会产生偏见,标签甚至会影响到自己。


60 年代,有个风靡一时的理论叫标签理论。简单点说,当人们被贴上标签,就让自己的行为和标签内容趋于一致,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就像天秤座的人得知天秤座有犹豫不决的性格后,越这么想,以后做事就越纠结。


如果某人测出来自己是 INFJ ,就会下意识找到身上所有的点来证明自己就是 INFJ ,然后对其深信不疑。


但其实很多缺点,他都不一定有。


这种的心理暗示,就在冥冥之中影响到他未来判断事情的方式。


当然了,标签的影响也并不完全是负面的。


有些家长善于利用标签,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这样那样的优点,来引导他们进步。


不过结合身边例子来,我觉得标签带来更多的还是偏见和负面暗示。


人性,本就是多维度的,极其复杂的。


仅仅把人类性格分为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也根本不足以 100% 正确概括一个人。


我曾读过一本书叫《 内向不好吗 》。


作者是个内向的人,但她有个 “ 社会化开关 ” ,在特定场合下就会打开,成为一个外向的人,和陌生人搭话不在话下。


如果你也内向,或许会觉得奇怪,这对你来说压根不可能。


你能提出质疑,是因为 “ 内向 ” 和 “ 外向 ” 把性格分得过于简单粗暴,导致 “ 同一类人 ” 出现了很大偏差。


其实十二星座、水象风象星座、淡人浓人也好,披着一层 “ 科学 ” 外衣MBTI 也罢,它们都有不符合你的描述,都有偏差。


只是这些偏差不够明显,在巴纳姆效应下,你没觉得不妥,甚至还当成了人生信条。


小辣椒说,以后互联网里的标签梗只会越来越频繁,真心建议大家还是图一乐吧。


你的性格,你处理事情的方式,不是你呱呱坠地的年月日决定的,也不会被天天上的星星影响,更不能被简单的四个字母所概括。


能定义你的,从来都只有你自己。



撰文:刺猬   编辑:莽山烙铁头  封面: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小红书、抖音

Reddit : Why are people nowadays obsessed with labeling everything? 

Wikipedia : Labeling theory 、巴纳姆效应、罗森汉恩实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印度社媒掀奇葩风潮:宣传自己的种姓?这废弃几十年的糟粕,怎么又捡起来了...5G我还没用明白呢,5.5G就来了?糟糕!你被确诊为“淡人”了吗还没高考呢,拼多多急了?Frame of Mind (2009)The Detective by David Dinkkins过街老鼠又开始高调了?relocate,裁员潮又开始?美国最大雇主也裁员了?长篇小说《太门西》连载104:第35章:佛光剑法(2)谁是浓人,谁是淡人?社交标签与无法被定义的自我韩国人怎么又不爱糖葫芦了?“淡人”面具是有毒职场的解药吗?佛系、躺平、发疯与淡人内娱谁是真正的淡人?渐之无奈与世无争的“淡人”,每天靠读书续命福利金还没完!7月政府开始疯狂发钱!最高可获$2,461补贴!e人是怎么求职的?欧洲商学院学姐:我能把面试官聊趴下…性侵案还没完,吹牛老爹再爆狂踹前女友!饭店走廊"拖行"画面流出福利金还没完!4月政府开始疯狂发钱!7月儿童福利金将上调4.7%春天的食谱与舒淇浅绿入夏,彩色风暴又开始流行了?是谁还没买新中式连衣裙啊,怎么拍怎么美!自带清冷气质残忍暴虐和杀戮是人性的一部分----邯郸虐杀案的关注重点是挖掘诱因离谱!两架自卫队直升机海上坠毁,日本网友又开始甩锅了?这事还没完,加拿大逮捕第四名印度人,情况对印度越来越不利恭喜!你已被确诊为学术“淡人”复旦哲学教授孙向晨:浓人淡人,为什么突然流行?淡人更健康?和舒淇一起稳住它就对了重磅|凯特王妃在视频里“患癌回归”!却让全球网友疑虑陡增!国王则因癌“被传死讯”,王室厄运又开始了?[围观]华人家长又开始卷了?!大温这学区附近房子开卖就…浓人旅游 VS 淡人旅游,谁懂啊!为什么大国们又开始争夺月球了?上海人,怎么又在排队了?我的淡淡人生不上进、不减肥、不做e人会怎么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