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今日Nature: 江颖、王恩哥等揭示冰表面原子结构和预融化机制

今日Nature: 江颖、王恩哥等揭示冰表面原子结构和预融化机制

公众号新闻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江颖教授、徐莉梅教授、田野特聘研究员、王恩哥院士等紧密合作,利用自主研发并商业化的国产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首次获得了自然界最常见的六角冰表面的原子级分辨图像。


研究团队发现冰表面在零下153摄氏度就会开始融化,并结合理论计算揭示了该过程的微观机制,结束了有关冰表面预融化问题长达170多年的争论。该工作以“冰表面结构和预融化过程的原子分辨成像”(Imaging surface structure and premelting of ice Ih with atomic resolution)为题,于5月22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自然》杂志编辑部还以“从原子尺度揭示冰表面融化的奥秘”(Atomic-scale insights into the mystery of how ice surfaces melt)为题配发研究简报(Research Briefing),对文章进行专题报道。


熟悉又神秘的冰表面


水是生命之源,而冰作为水重要的固体形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且近半数的地表上空被含有大量冰晶的云层所覆盖。作为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表面之一,冰面承载着多种重要的大气反应,并影响着众多自然现象,如:冰的形成、臭氧的分解、雷云的带电等。此外,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冰表面的研究对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缺乏原子尺度的实验表征手段,我们对冰表面的了解仍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甚至连一个基本问题——冰的表面结构是什么,也尚未弄清楚。

此外,冰表面常在低于其熔点(0 ℃)的温度下开始融化,这一现象称为冰的预融化。预融化现象对于理解冰面的润滑现象、云的形成与寿命、以及冰川的消融过程等至关重要。自从19世纪中期法拉第首次提出预融化层的概念以来,围绕其结构和机制的争论已经持续了170多年。这种持续的争论原因在于相关研究主要依赖于谱学手段,而这些手段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无法得到准确的原子尺度信息。因此,在实空间中对体相冰表面和预融化过程进行原子级分辨成像,是理解预融化层的关键,也是科学家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揭开冰表面的神秘面纱


江颖课题组长期致力于高分辨扫描探针显微镜的自主研发和应用,创新性发展出了一套基于高阶静电力的qPlus扫描探针技术,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氢核的成像。2022年,课题组完成了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国产化样机 [Cheng et al., Rev. Sci. Instrum.93, 043701 (2022)],随后将相关核心专利转让给中科艾科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校企联合攻关,实现了该系统的整机国产化(图1)。在本工作中,研究团队进一步突破了绝缘体表面无法进行原位针尖修饰的限制,开发了一种通用的一氧化碳分子修饰针尖技术,可对各种绝缘体表面实现稳定的原子级分辨成像。值得一提的是,国产扫描探针显微镜得到了比进口设备更高质量的数据,为冰表面的结构解析提供了关键支撑。基于该国产化设备,研究人员首次得到了自然界最常见的六角冰(ice Ih)表面的原子级分辨图像,实现了对表面氢键网络的精确识别和氢核分布的精准定位。


图1. 自行研制的qPlus型光耦合扫描探针显微镜国产化样机(左)和正式上市设备(右)


该研究发现六角冰的基面(basal plane)存在六角密堆积(Ih)和立方密堆积(Ic) 两种堆叠方式(图2),不同于过去普遍认为的只存在Ih一种堆叠方式的理想冰表面。Ih和Ic 晶畴通过水分子五、八元环缺陷连接,在纳米尺度上实现无缝的层内堆叠。通过精确控制冰的生长温度与气压,研究人员在冰表面发现了一种长程有序的周期性超结构,其中大小规则的Ic和Ih纳米晶畴交替排列(图2)。通过分析超结构表面的氢核分布,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独特的氢键网络结构能显著减少冰表面悬挂氢核之间的静电排斥能,从而使其比理想冰表面更加稳定。这一突破性发现刷新了人们对冰表面的传统认知,结束了关于冰表面结构及氢序的长期争论。

图2. 冰表面的Ih和Ic 晶畴的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图(a),对应的结构模型示意图(b),以及周期性超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图(c)


捕捉预融化的微观过程


为了进一步探究冰表面的预融化过程,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变温生长实验,发现冰表面在零下153 ℃(120 K)时就开始融化(图3)。在融化初期,原本长程有序的超结构中局部开始出现大小不一的晶畴。随着生长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冰表面的超结构序完全消失。与此同时,在畴界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表面无序,这些区域中经常可以观察到一种局域的平面化团簇结构。理论计算表明,该结构是一种亚稳态,其形成过程涉及到表面水分子层内氢键网络的调整和层间氢键的断裂,从而引起大面积的表面无序。在冰表面的初期预融化过程中,这种结构起到了关键作用。

图3. 随着温度升高冰表面预融化过程的原子级分辨成像


意义和展望


该工作颠覆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冰表面结构和预融化机制的传统认识。冰表面重构所引入的高密度分布的畴界,促进了预融化的发生,使得冰表面在极低的温度(120 K)下就开始变得无序,这个温度远低于之前研究普遍认为的预融化起始温度(大于200 K)。考虑到预融化开始的温度与大气层中的地球最低温度相当,这表明在自然环境中,大多数冰表面已经处于预融化的无序状态或者准液态。因此,理解地球上与冰相关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需考虑预融化过程中形成的表面缺陷和亚稳态的作用。这些发现开启了冰科学研究的新篇章,将对材料学、摩擦学、生物学、大气科学、星际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2018级博士研究生洪嘉妮(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后,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6级博士研究生田野(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特聘研究员)、2020级博士研究生梁天成和2020级博士研究生刘心萌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江颖、徐莉梅、田野和王恩哥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其中洪嘉妮、田野、刘心萌、江颖主要贡献为扫描探针实验,梁天成、潘鼎、徐莉梅、王恩哥主要贡献为第一性原理计算和模拟。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的经费支持。


专家点评


  • 该工作得到了Nature三位审稿人的高度认可和赞赏:This is one of the most impressive and complete papers I have read in many years(这是我多年来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且完整的论文之一)。

  • 肯定了国产qPlus型原子力显微镜在冰表面研究的创新性应用和前所未有的分辨率:The use of qPlus-based cryogenic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to achieve atomic-resolution imaging of the ice surface is a noteworthy methodological achievement(采用qPlus型低温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冰表面进行原子级成像是一项重大技术创新);The resolution obtained is unprecedented for an ice surface(所获得的分辨率在冰表面成像中是前所未有的)。

  • 同时指出能够探究冰表面的微观结构和预融化过程具有广泛意义:These findings may have broad implications, extending to atmospheric scie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beyond这些发现可能对大气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论文信息:
Jiani Hong, Ye Tian, Tiancheng Liang, Xinmeng Liu, Yizhi Song, Dong Guan, Zixiang Yan, Jiadong Guo, Binze Tang, Duanyun Cao, Jing Guo, Ji Chen, Ding Pan, Li-Mei Xu, En-Ge Wang,Ying Jiang,“Imaging surface structure and premelting of ice Ih with atomic resolutio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427-8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二维家族再添新冰, 江颖、王恩哥等证实二维冰的存在
今日Science:北大/北师大发现核量子效应诱导二维新冰
PNAS: 研究人员发现液体水在室温下自发形成多孔冰
今日Nature: 原位透射电镜捕捉立方冰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专注超表面光学产品,「纳境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早起看早期赵丽颖、杨幂——顶流女明星的上位史Nature|科学家揭示人类大脑前脑发育的奥秘Nature Medicine:情绪压力影响癌症治疗效果!吴芳团队揭示情绪压力与肺癌免疫治疗抵抗密切相关英伟达超越苹果背后:AI产品化机会尚未到来《巴郞笔谈》008:水火饮食“神药”减肥的机制明确了!连发两篇Nature,二甲双胍抑制食欲,竟与运动殊途同归?Cell:早上治疗,抗癌效果更好,王宸/曾群等揭示昼夜节律影响免疫治疗效果今天开始!芝加哥等14城,Uber试行对乘客信息进行验证!对话Nature子刊论文作者:DiG如何揭示蛋白质秘密今日Science: 江颖、王恩哥等揭示二维冰的超润滑现象How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re Confronting the Future of WorkNature:揭示运动对我们有益的分子机制,也许会研发出替代运动的疗法How ‘Farming Literature’ Became China’s Hottest Genre波士顿动力抛弃液压机器人Atlas,推出全新电动化机器人,动作超灵活[电脑] 黑白双色,百变太极,九州风神模块化机箱墨菲斯装机分享周宏骐:对出海全球化机遇与模式的深度思考Nature:剑桥大学团队,揭示脂肪肝患者肝细胞再生特征Nature | 科学家揭示桑拿浴式高温如何抑制进食欲望五律(有感)Nature | 揭示40赫兹γ射线感觉刺激清除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机制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24 * 晨报 * 美联储助攻点燃资金狂热,美股能否开启新行情。多家航司莫斯科线免费退改签 莫回国杂记(2308)好人一生平安Science|新研究从结构上揭示DNA促旋酶解开DNA缠结之谜Nature的编辑们将大规模罢工!或将导致Nature在155年间首次发生缺刊!并且除了Nature,还有超60本期刊将联合罢工运动对全身分子级的变革!Nature | 新研究在细胞水平上揭示锻炼对大鼠所有器官的影响专注超表面光学产品,「纳境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你能吃苦吗?Nature | 山东大学孙金鹏/华甜/刘志杰等合作一起解析苦味感知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 北京大学苗成林课题组发现海马CA1细胞编码社交对象位置的新机制Kenmore最独特的Loft结构Studio!650 sq ft巨大空间Nano Lett.: 二维半导体异质结莫尔激子重构和杂化特性的研究花飘落4000万蛋白结构训练,西湖大学开发基于结构词表的蛋白质通用大模型,已开源与AlphaFold3持平!国产抗体设计生成式AI大模型发布,能同时预测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构和抗体从头设计第一性原理激发态动力学揭示TiO2 界面上原子尺度的水分解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