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北京大学苗成林课题组发现海马CA1细胞编码社交对象位置的新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北京大学苗成林课题组发现海马CA1细胞编码社交对象位置的新机制

公众号新闻


动物的认知地图有助于动物在环境中形成对自己位置的空间表征,在这一过程中,大脑海马中的位置细胞[1]和内嗅皮层的网格细胞[2]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交同伴空间位置的表征可能积极参与到动物社交的活动过程,之前已有研究在大鼠[3]和蝙蝠[4]的海马中发现了能表征社交同伴的位置信息的社交位置细胞,然而这种对同伴的位置表征是基于自我为中心坐标系还是非自我为中心坐标系尚不清楚,此外,这些细胞在不同情景下的特征也尚不明确。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苗成林课题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Multiplexed representation of others in the hippocampal CA1 subfield of female mice,该文章以进行自由社交活动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光子钙成像技术对海马CA1中的细胞进行成像,对动物社交过程中的空间表征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并得到新的结论。



在本论文的研究中,作者采用单光子钙成像技术,让成像小鼠与社交同伴在旷场中自由活动和社交,通过分析钙成像信号和小鼠的社交轨迹,揭示了海马CA1中的多种社交空间表征机制。


研究发现海马中社交同伴的表征是通过多个平行的策略来进行的,除了之前研究发现的表征成像小鼠自身的位置细胞(self-place cell)和表征社交对象位置的社交位置细胞(social-place cell)外,他们发现CA1中的细胞会采用与社交同伴的相对位置来编码其在空间中的位置,包括非自我为中心的社交向量细胞(allocentric social-vector cell)和自我为中心的社交向量细胞(egocentric social-vector cell)。


在社交的过程中,这几类细胞都能较好地在各自的坐标系下编码空间位置信息,其中少部分细胞可以编码同伴相对于环境的位置(社交位置细胞)。相比之下,自我为中心的社交向量细胞的空间编码特异性最高,该细胞的表征方式不同于之前发现的常用的以环境(非自我为中心)建立参考系的方式,意味着海马CA1在表征自我和他人的空间位置时采用的策略上存在差异。


图1:小鼠CA1脑区中多种空间表征,小鼠倾向使用社交向量方式编码社交同伴


随后,作者进一步探究了社交向量细胞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社交空间表征的性质,如成像小鼠与不同小鼠同伴社交时表征的变化。


研究表明,当成像小鼠与不同社交同伴社交时,社交向量细胞的空间表征会发生重映射,以区别不同小鼠的空间相对位置,证明了该类细胞可以区分同伴小鼠的身份信息;此外,社交向量细胞的表征还存在一定的泛化性,即一个细胞可以表征多个小鼠同伴的位置。自我为中心的社交向量细胞对熟悉同伴的空间表征中优于对不熟悉同伴的空间表征,说明与同伴的接触经验可以调控社交空间的表征。接下来,作者发现当成像小鼠在不同环境中进行社交时,社交向量细胞的表征发生了完全重映射,暗示环境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响社交向量细胞的编码。


最后,作者探究了社交向量细胞的社交空间表征是否与小鼠在社交任务中的表现有关,他们设计了一个追逐任务,在任务中成像小鼠通过学习追逐社交同伴来获得食物奖励。研究发现,当成像小鼠参与到这个与社交相关的学习任务中时,自我为中心的社交向量细胞的数目保持不变,但是其表征效果随着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善,表征的位置更加准确,说明学习经历会对细胞编码产生影响,经验的增加使其能够更好地编码同伴的位置信息,暗示了可塑性在社会空间表征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图2:追逐任务中的行为范式


总而言之,海马CA1中的细胞存在多种表征社交空间的方式,这有利于小鼠在与同伴进行社交的过程中更好地确定他们所处的位置。研究小鼠社交空间的编码机制有利于启发对社交过程中空间编码的作用和功能的相关思考,并拓展到人类大脑对空间的编码,加深对人类空间认知地图理论的理解[5, 6]。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7453-8

原文链接:

https://www.bio.pku.edu.cn/homes/Index/news_cont/22/17097.html


参考文献:

1. O'Keefe, J. & Dostrovsky, J. The hippocampus as a spatial map. 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unit activity in the freely-moving rat. Brain. Res. 34, 171–175 (1971).

2. Fyhn, M., Molden, S., Witter, M. P., Moser, E. I. & Moser, M. B. Spati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entorhinal cortex. Science 305, 1258–1264 (2004).

3. Danjo, T., Toyoizumi, T. & Fujisawa, S.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of self and other in the hippocampus. Science 359, 213–218 (2018).

4. Omer, D. B., Maimon, S. R., Las, L. & Ulanovsky, N. Social place-cells in the bat hippocampus. Science 359, 218–224 (2018).

5. Zhang, X., Cao, Q., Gao, K. et al. Multiplexed representation of others in the hippocampal CA1 subfield of female mice. Nat. Commun. 15, 3702 (2024).

6. 张翔. 小鼠海马CA1的社交向量细胞编码同伴的空间位置.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24).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歌德堡变奏曲1543》Chinese Parents Turn to ‘Magic Potions’ to Help Kids Run FasterNat Commun | “形似火箭”可高效递送mRNA的新型支链类脂质,实验已显示出显著优势“阳康”过后易过敏!最新Nat. Commun横跨2000万人研究证实:新冠感染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霞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揭示原发肿瘤中转移种子转移的起源和机制EducationUSA Virtual Event: Courageous Counseling【Comic Corn】新的新的漫展倒计时:最后一天啦!更多节目更多coser等你发现!Nat Commun:人工智能机器人,进入了又一个临床领域!无需人工辅助,对甲状腺区域进行了高质量超声检查Nature:剑桥大学团队,揭示脂肪肝患者肝细胞再生特征Transformer升级之路:多模态编码位置的简单思考Nat. Commun.: 二维钙钛矿结构设计定量构效关系新模型《歌德堡变奏曲1542》Jay Keasling团队在工程酵母中完全生物合成QS-21,可更经济生产强效佐剂,降低疫苗成本Commun Biol|科学家开发出世界首个用于提前进行人类癌症诊断的微小硬度探针Commonwealth Bank破产倒闭了?社交媒体疯传!Nature | 揭示抗癌药物杀死癌细胞并损伤健康细胞背后的分子机制Commun Biol | 生酮饮食或能减缓阿尔兹海默病的早期阶段进展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稳坐前三甲《歌德堡变奏曲1544》Nat Immunol | 新研究构建出人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最详细图谱,助力更多血液疾病的治疗吃饭不健康,癌症风险可能更高!《细胞》发现糖代谢致癌新机制;弱智吧竟成最佳中文AI训练数据?测试远超知乎豆瓣小红书|本周论文推荐肝脏+褐色脂肪的代谢奇迹对抗肥胖!Nat Commun | 肝脏ACOX1调节循环脂质水平,通过脂肪重塑促进代谢健康Nat. Commun. : FeSe/SrTiO3超导界面声子的原子尺度探测11年级连发三篇 nature 和 science 的学生,确实应该全拒Nat. Commun.: 光开关多炔彩虹—可逆光控多通道受激拉曼散射成像Nature:阿尔茨海默病的根本原因,竟是脑细胞中的脂肪堆积?一个被忽视100多年的发现《歌德堡变奏曲1546》Year After Going Under, China’s Iconic Online Forum Plans ReturnNat Commun | 识别出控制机体免疫系统的新型调节性机制Nature | 北京大学白凡课题组与合作团队解析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分子细胞基础APAD: Hands in the dirt, Head in the sun, Heart with natureNature子刊:海外团队使用可编程肽-DNA技术构建「人造细胞」,与真实细胞拥有几乎相同的外观和功能上海科技大学周智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溶酶体功能缺陷对睾丸衰老的调控机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易文/朱强团队和王勇课题组合作开发在活细胞和活体动物中识别糖链的新工具你能吃苦吗?Nature | 山东大学孙金鹏/华甜/刘志杰等合作一起解析苦味感知机制《歌德堡变奏曲1545》改写细胞死亡法则?Science | 发现癌细胞死亡的新途径——SLafen1基因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