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居里夫人的两次诺贝尔奖:一次差点没得上,一次差点没领成

居里夫人的两次诺贝尔奖:一次差点没得上,一次差点没领成

公众号新闻

玛丽·居里。图源:维基百科
编者按:

      玛丽·居里以放射性研究闻名于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先后获得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科学家。

 但和历史上的许多其他从事科学的女性相似,玛丽·居里也受到性别的限制。本文讲述了玛丽·居里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前后的历史,展现了玛丽·居里作为一名女性在追求科学事业过程中的社会关系、时代背景,以及她本人展现出来的坚韧与勇气。
瞿立建 | 撰文
1897年,玛丽和皮埃尔伉俪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伊雷娜。在繁重的家庭责任下,玛丽没有停止对科学的追求,她决定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课题做什么呢?
玛丽打算研究一个新近发现的现象。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发现了机制不明的X射线。半年之后,亨利·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发现含铀的化合物能自发放射出类似于X射线的射线。几乎没有比这更新的可以课题了。
随后,皮埃尔对玛丽的工作产生了兴趣,也加入了进来。
短短两年时间里,居里夫妇二人便做出了重要发现。他们确认,贝克勒尔发现的神秘射线来自原子本身,而且不仅铀元素可以放出射线,钍元素也可以,他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radioactivity)。这对当时的原子概念是一大冲击,那时的人认为原子作为物质的最小组成单元,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另外,他们还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1907年,在皮埃尔去世之后,玛丽·居里获得了纯氯化镭,并给出了镭的原子量。
这些工作,为玛丽·居里赢得了两次诺奖,其中第一次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然而,当诺贝尔委员会第一次考虑奖励这样的工作时,法国科学界的许多大人物认为,玛丽·居里不配和皮埃尔一起获奖。而当玛丽·居里单独获得第二次诺奖时,媒体对其私生活的过度关注,差点让她没能去斯德哥尔摩领奖。

1903年:

庞加莱的提名信,忽略了这位女士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的信息,居里夫妇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是1902年,提名者是法国数学家让·加斯东·达布(Jean Gaston Darboux)和德国物理学家埃米尔·沃伯格(Emil Warburg)。皮埃尔还单独获得了法国物理学家埃勒泰尔·马斯卡特 (Éleuthère Mascart)的提名。当年与居里夫妇一起获得提名的还有贝克勒尔。
法国著名病理学家查理·布沙尔(Charles Bouchard)医生也提名了居里夫妇,只不过他的提名信投递到瑞典皇家科学院时,已经过了当年提名的截止日期。
1902年,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没有给居里夫妇。
1903年,玛丽未得到任何提名,但皮埃尔获得了法国科学院20位院士联署的提名,其中有提名资格的只有4人,两位是去年就做出提名的达布、马斯卡特,另外两位则是法国物理学家加布里埃尔·李普曼(Gabriel Lippmann)和在数学、物理、天文领域均成就斐然的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
亨利·庞加莱是当时法国最具声望的院士,他执笔了这封提名信。提名信写道,近年来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物质的放射性,而这一发现是贝克勒尔和居里两位先生的功劳。具体来说,居里先生研究了"铀和钍的不同矿物",并分离出了两种新的物质——钋和镭。
提名信还写道,居里和贝克勒尔的劳动果实被外国竞争对手剥夺,二人并不气馁,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获得了零点几克珍贵的样品,他们有时一起工作,有时分别工作,继续推进研究工作。
提名信最后说:“总之,放射性是一种全新的物理现象,倒退几年没有人能预测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具有显著重要性。最早做出此发现的人无疑是贝克勒尔和居里两位先生。……在我们看来,似乎无法将二人的名字分开,因此我们毫不犹豫地提议,贝克勒尔和居里两位先生共享诺贝尔奖。”
今天来看这封提名信,我们知道它与事实严重不符,不仅对玛丽·居里只字未提,关于研究过程的描述也堪称捏造——与皮埃尔一起工作的不是贝克勒尔,而是玛丽·居里。
有提名资格的4人中,李普曼是玛丽的博士论文导师,对她的工作细节非常清楚,达布则在上一年提名了居里夫妇。这次他们一致提名皮埃尔,却对玛丽视而不见,是为什么呢?
法国科学史家Anna Hurwic在1995年出版的Pierre Curie一书中认为,提名信系伪造。诺贝尔委员会存档一份假文件?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到了2003年,科学史家确认,提名信的确出自庞加莱手笔。
美国作家Susan Quinn在1995年出版的Marie Curie: A Life一书中认为,院士们是刻意这么做的。但是,Quinn没有解释和分析院士们为什么这么做。
2005年,威尔士作家Denis Brian在The Curies: A Biography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Family in Science一书中提出猜测,这些院士不能接受一个年轻的外国女子获得声望卓著的诺贝尔奖。不过,庞加莱貌似没有歧视女性的言行,达布在上一年刚提名过居里夫人,李普曼歧视自己的女学生也说不过去。
2017年,居里博物馆的专家Natalie Pigeard-Micault提出新的猜想:法国院士们可能觉得,一下提名三个人会降低本国拿下本年度诺贝尔奖的概率。
但是不管院士们的动机如何,提名就这样做出了。
法国科学院的提名信刚邮寄走,皮埃尔就从朋友那里获知了信的内容。他便致信庞加莱,说得知贝克勒尔和自己被提名今年的诺贝尔奖,但希望和太太分享这一荣誉,因为主要工作都是居里夫人完成的,不仅发起了该研究,构思了实验,并完成了关于放射性质的理论。如果她不一起获奖,会给外界一个印象,她只是实验助手,这不公平,也不准确。
庞加莱接到信后没给皮埃尔回信,也没有给诺贝尔委员会去信纠正。
克努特·埃格斯特朗(Knut Ångström,1857——1910),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委员会委员。图源:wikicommons
按惯例,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也会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材料。1903年7月,瑞典数学家约斯塔·米塔格-莱弗勒(Gösta Mittag-Leffler)院士获得提名材料后,发现物理学奖提名中有居里先生而没有居里夫人。他是一位热心于提高女性科学家地位的学者,而且在4个月前结识了居里夫妇。他秘密写信告诉皮埃尔·居里,本年度诺贝尔奖提名有皮埃尔却无玛丽。皮埃尔回信致谢,说居里夫人在放射性物质研究中的贡献是决定性的,希望和居里夫人一起得奖。“您不觉得从美学观点看,我夫妇一起得奖更令人满意吗?”皮埃尔请米塔格-莱弗勒替自己向诺贝尔委员会表达这一意思,表示自己还会给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寄一份玛丽的博士论文供参考,并补充说,自己未必能得奖,得不上也不会失望。
米塔格-莱弗勒收到皮埃尔回信后,立刻给庞加莱写信,问他:您能不能真诚地告诉我,居里夫妇与贝克勒尔一起得奖是不是更公平?我会对您的回答完全保密的。米塔格-莱弗勒与庞加莱是老朋友,所以信中带有戏谑的语气。
1903年9月12日,庞加莱回复米塔格-莱弗勒,表示居里夫妇与贝克勒尔共享容易显得更为公平,居里夫妇的工作更细致更深入,但贝克勒尔是放射性现象的开拓者。庞加莱在信中还明确表示,自己首要考虑的是提名获得成功,如果坚持三人组合,最后不能得奖,这种坚持也就毫无意义。

约斯塔·米塔格-莱弗勒(Gösta Mittag-Leffler,1846——1927)。图源:wikicommons

1903年:

物理学奖评审,她的贡献不能忽略
1903年2月,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开始审查提名材料。两位委员克努特·埃格斯特朗(Knut Ångström)和克拉斯·伯恩哈德·哈瑟尔贝格(Klas Bernhard Hasselberg)提出,玛丽·居里的贡献不能忽略,应该加上她的名字。
但根据诺贝尔奖章程,未获提名者不予考虑。埃格斯特朗想出一个变通的方法,可以把布沙尔医生在1902年的提名作为今年的提名,理由是,虽然提名是去年寄来的,但寄到时过了去年的截止日期,那就当作今年的提名吧,且布沙尔医生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自动具有提名权。诺贝尔委员会讨论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给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发化学奖还是物理奖,毕竟居里夫妇最显著的工作是发现两种化学元素。他们最后达成一致,发物理学奖,强调放射性研究,淡化元素发现。
诺贝尔委员会还有人提出另一种颁奖方案,鉴于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Svante Arrhenius)的工作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很重要,可以让他获得一半物理学奖和一半化学奖,另一半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Lord Rayleigh),另一半化学奖授予英国化学家拉姆齐(Sir William Ramsay)。
1903年11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投票决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获得物理学奖,但贝克勒尔一人分得一半奖金,居里夫妇平分另一半奖金。阿伦尼乌斯独享化学奖,他一举获两个诺奖的提议被否。
11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通过电报告诉了居里夫妇他们获得诺奖的喜讯,请他们保密的同时,邀请他们于12月10日出席颁奖典礼。
皮埃尔回电,婉拒了邀请,理由是居里夫人患病了,不宜长途旅行。皮埃尔还说,自己还要上课,也没时间出席。皮埃尔的理由显得挺牵强。实际上是因为居里夫妇与贝克勒尔关系不睦,不愿同台领奖,另外,在1903年,诺贝尔奖虽然也是科学盛事,但并不如今天显赫。
居里夫妇的诺贝尔奖证书。图源:wikicommons
12月10日,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举行。居里夫妇没有出席。
那个时候,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举行之时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向公众揭晓之日。颁奖典礼后的第二天,居里夫妇的生活受到严重扰乱——夫妇二人像娱乐明星一样被记者狗仔队追踪,甚至他们6岁的女儿也被记者围堵。
正如皮埃尔所担忧的,很多报纸觉得玛丽配不上这个奖项,还把她看作皮埃尔的助手,认为她分享这一荣誉是沾了丈夫的光。那个时代,给男性科学家或科学家丈夫做助手的女性科学家的现象并不鲜见,这一刻板印象也被强加在了玛丽身上。
还有报纸发表文章,表示怀疑玛丽忙于做实验而无法做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每个见过她的可爱的女儿都会立即明白,这是先入为主的偏见。
1904年12月,皮埃尔赴巴黎大学做教授。玛丽生下他们的第二个女儿。
1905年6月,居里夫妇终于来到瑞典,发表推迟了两年的诺贝尔演讲。皮埃尔登台做演讲,特意点出居里夫人的独立工作和二人共同的工作,提到“居里夫人”10次,“我”5次,“我们”5次。

艰难时刻:

她的私生活遭报纸狂轰乱炸
1906年,皮埃尔不幸死于车祸。他在巴黎大学的教授职位由玛丽接任,39岁的玛丽成为巴黎大学史上首位女教授。
玛丽在科学上继续前进。1907年,她获得了纯氯化镭,并给出了镭的原子量。自此,以德高望重的英国科学权威开尔文为首发出的质疑镭元素的声音基本消失。1910年,她成功得到纯的镭金属。这一成就,对于她获得次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至关重要。
但是,就在玛丽第二次摘得诺奖前,报纸对于她的私生活的追逐差点毁了她。
1910年一天,法国物理学家佩兰夫妇与玛丽·居里共进晚餐。佩兰发现,玛丽没有穿一贯穿的深色衣服,而是一袭时尚的白色礼服,脸色也显得容光焕发。佩兰对这一转变感到疑惑。
佩兰不知道的是,从失去皮埃尔的艰难中逐步走出来的玛丽,与皮埃尔的学生、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Paul Langevin)相互欣赏,从友情发展出了爱情。只是,朗之万是有妇之夫。
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合影。就座者中最右为庞加莱,他右手边为玛丽·居里。站立者最右者为朗之万,他站在爱因斯坦旁边。图源:wikicommons
1911年10月末,玛丽·居里、朗之万与世界各国的约30位当时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在比利时参加第一届索尔维会议,这是比利时富豪索尔维赞助的学术会议。在会议期间,巴黎的报纸在头版宣称二人存在婚外情。还有许多报纸造谣,说二人在皮埃尔去世之前就在一起了,皮埃尔不堪绿帽之辱,自杀于马车轮下。报纸还宣扬居里夫人是犹太人,说这个犹太外国女人毁了一个法国好女人的家庭。
玛丽不等会议闭幕,就独自回了巴黎,回到家中。
在这段时间,法国科学家们,如庞加莱、佩兰等,纷纷致信报纸为玛丽·居里辩护,谴责报纸不负责任泼脏水。她还收到爱因斯坦表达支持和安慰的亲笔信,学术上的对手、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表达的关心。尤其令她感动的是,皮埃尔的哥哥在报纸发表的致编辑的信,表达了自己和已故的皮埃尔和父亲对玛丽的爱还有玛丽对全家人的爱,表示自己将玛丽看作亲妹妹,她不管做了什么,都会与她站在一起。
玛丽·居里的律师雷蒙·庞加莱——数学家庞加莱的堂弟,下一年之后将成为法国总理、总统——让玛丽放宽心,报纸上的指控都不成立。这位律师还发挥影响力,成功劝说许多自由派媒体暂停报道玛丽·居里与朗之万的绯闻。

1911年:

化学奖颁奖典礼,她被劝放弃出席
玛丽的私生活遭到报纸狂轰滥炸之际,诺贝尔奖委员会正考虑授予玛丽诺贝尔化学奖。她获得了两个提名,分别来自达布和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后者与居里夫妇同年获得诺贝尔奖,现在还是诺贝尔奖委员会委员。
瑞典皇家科学院对法国报纸热炒玛丽·居里与朗之万关系的事件心有疑虑,请瑞典驻法国大使了解相关情况。大使在11月5日、7日共发回三次电报,称“多个可靠信源否认和反对相关新闻报道”。
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正式决定,玛丽独享这一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路透社对此结果进行了报道,但法国媒体对此却不报道或以简讯报道,与1903年的盛况大相径庭。几天后,法国媒体却大幅版面报道旅法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信息。
玛丽面临的状况更糟糕了。朗之万的夫人指控朗之万与玛丽“姘居”,依据当时的法律,这种行为要负刑事责任。报纸还“用心”剪辑、节选玛丽与朗之万之间的通信,把事件描绘成一个外国恶女人处心积虑取代法国好妻子上位的故事。这轮炒作引发了群体事件。一些愤怒的巴黎市民包围了玛丽的家,并投掷石块,恐吓玛丽14岁和7岁大的两个女儿,高喊着口号:“让这个外国女人滚出法国!”数学家埃米尔·博雷尔(Émile Borel)把玛丽及其两个孩子接到自己的一座公寓暂避。一家人远离了被媒体煽动起来的狂热民众,至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美国的报纸报道玛丽·居里与朗之万的绯闻事件
自由派和右翼媒体间逐渐不满足于笔战,记者们开始用剑决斗。决斗在法国早在1626年就被定为非法,但决斗现象依然流行,对于公平决斗,并不会被指控。朗之万也被激怒,向骂自己最狠的记者、自己的同学古斯塔夫·泰里 (Gustave Téry)发出决斗挑战,并且是手枪决斗。在社会名流、记者、普通群众注视下,泰里一直把枪指向地面,朗之万迟迟也不开枪。双方支持者把枪夺下,对着空中射击,将子弹打光,决斗至此结束。泰里事后说,自己不举枪,一是不想让朗之万夫人对婚姻无可挽回,二是不想让法国失去一颗聪明的大脑。朗之万说自己不开枪是因为下不去手射杀坐而待毙之人。这场决斗虽然显得无厘头,但在报纸上的热度是空前的。
随着报纸的不断渲染,加上多起决斗事件,瑞典皇家科学院方面对玛丽·居里参加12月的颁奖典礼开始产生疑虑。诺贝尔委员会的主席奥洛夫·哈默斯顿(Olof Hammarsten)表示,玛丽·居里获得诺贝尔奖是基于她的工作,这无可非议,但她出席颁奖典礼如果引来群体抗议,可能让皇室和科学院尴尬。
11月22日,玛丽·居里写信给阿伦尼乌斯,谈了自己在巴黎遭受的状况,问自己要不要去瑞典。阿伦尼乌斯25日回信说:放心大胆来就好,瑞典方面会视她为国家贵客而热情接待。很快,居里夫人又收到阿伦尼乌斯12月1日写的一封信,说鉴于巴黎报纸爆出的料也传播到了瑞典,还是别来了,还让居里夫人给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发电报和写信,自己说自己不参加12月10日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阿伦尼乌斯的这个转变就是受到决斗报道的刺激。
12月5日,玛丽·居里给阿伦尼乌斯回信强烈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称右翼报纸对自己的事情肆意歪曲炒作,与自己的学术工作毫无关系,不应混为一谈,“我的科学工作与私生活的事实之间没有联系。”同时表示,向瑞典科学院自证清白这样的事情自己不会做,也不能接受对科学工作的价值的评估要受到对个人私生活的诽谤中伤的影响。
阿伦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图源:wikicommons

法国驻瑞典大使埃米尔·蒂埃伯(Émile Thiébaut)不屑报纸的喧嚣,认为玛丽·居里再获诺贝尔奖是法国的荣耀。他对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说,报纸上的都是谣言,见过玛丽其人了解其言行的人都知道她做不出那些事。大使还表示,玛丽·居里不来,依照惯例大使代为领奖,自己会登台将奖牌塞回给瑞典国王,转身扬长而去。

1911年:

自信而高调的诺奖报告
这种事情最终没有发。因为玛丽·居里带着病体和勇气,离开法国,亲往瑞典领取诺贝尔奖,大女儿和她的姐姐陪同前往。
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后,迎接她的不是嘘声、辱骂、攻击,而是掌声、尊重和爱戴。瑞典大学女学生学者联合会(Swedish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300人出席。
玛丽·居里下榻酒店,收到一封便笺,便笺来自埃格斯特朗——曾力挺她获得1903年诺贝尔奖——的遗孀,便笺表示自己期待与居里夫人再次见面,并带来自己的孙女的问候。
在12月10日、11日两天的颁奖日程中,玛丽·居里一改往日含蓄内敛的风格,举止透着自信和高调。
在10日瑞典国王举行的招待晚宴上,玛丽·居里骄傲地谈自己的工作:“放射性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是我看着长大的婴儿科学,我尽了全力将它养大。……瑞典科学院为这门科学颁发了三个诺贝尔奖,一个物理学奖,两个化学奖,四个诺贝尔奖得主:亨利·贝克勒尔、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和欧内斯特·卢瑟福。”
11日,她在诺贝尔奖演讲中回顾了放射性现象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强调了皮埃尔和其他多位科学家的贡献,不同寻常的是,她用了许多第一人称特意强调自己的贡献:“此类物质的发现和分离的历史证明了我的假设,根据这个假设,即放射性是物质的原子的性质,这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一种方法。……镭盐提纯是……我独自完成的”。许多段落都以“我”开头:“我多次测定了原子量”、“我因此获得了高放射性物质”、“我很吃惊”、“我于是猜想”、“我进一步猜想”……
玛丽·居里的演讲得到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同一天,在法国,朗之万与妻子的离婚官司宣判,判决二人法定分居。这场沸沸扬扬的绯闻风波就此消散。
居里夫人从瑞典回到法国就病倒了,病因一是朗之万事件带给她严重的精神压力,二是辐射造成严重的肾病。12月29日,她秘密住进一家私人诊所,以假名注册。1912年3月,她做了肾脏手术,一直修养到8月才感觉精神和身体完全复原,动身去英国访问,直到10月才返回法国。12月初,她回到久违的实验室。
生活终于平静了。玛丽·居里此后将几乎全部身心倾注于巴斯德研究所与巴黎大学联合成立的镭研究所,这是皮埃尔生前念兹在兹的放射性实验室。她将对皮埃尔的怀念和对增进人类福祉的追求,都寄托在了这个研究所。
参考资料与注记:
玛丽·居里生平:https://history.aip.org/exhibits/curie/polgirl1.htm,https://explore.psl.eu/en/discover/virtual-exhibits/marie-curie-1867-1934
玛丽获得的诺贝尔奖提名: https://www.nobelprize.org/nomination/archive/show_people.php?id=2051
皮埃尔·居里获得的诺贝尔奖提名: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03/pierre-curie/nominations/
贝克勒尔获得的诺贝尔奖提名:https://www.nobelprize.org/nomination/archive/show_people.php?id=802
法国科学院致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信全文:https://henripoincarepapers.univ-nantes.fr/chp/text/nobel1903.html

瑞典数学家米塔格-莱弗勒为玛丽鸣不平,很多著作都有提到,例如:The Beginnings of the Nobel Institution: The Science Prizes, 1901–1915,by Elisabeth T. Crawford, 1984, Chapter 5
Marie Curie: A Life, by Susan Quinn, 1996, Chapter 9
The Curies: A Biography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Family in     Science, by Denis Brian, 2005, Chapter 5
这些著作认为,玛丽作为女性而被法国科学院院士们歧视。

对此事更新的分析见Bulletin de l'Académie Nationale de Médecine,2017,201,1269-1279,https://doi.org/10.1016/S0001-4079(19)30392-9,以及此文提到米塔格-莱弗勒与庞加莱的通信,这是以前的著作所没有的。此文猜想,法国院士们是为了提高得奖概率而没有加上玛丽的名字。居里相关传记著作暗示,米塔格-莱弗勒影响了诺贝尔奖委员会,加上了玛丽的名字,其实并非如此,见更新的文献:Karin Blanc, « Le couple Curie et les prix Nobel », Bibnum [En ligne], Physique, mis en ligne le 15 juillet 2018, http://journals.openedition.org/bibnum/1172
1911年诺贝尔奖部分,主要参考:
*The Curies: A Biography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Family in Science, by Denis Brian, 2005, Chapter 9
*Marie Curie And the Science of Radioactivity, by Naomi Pasachoff,1996, Chapter 6
*Karin Blanc, « Le couple Curie et les prix Nobel », Bibnum [En ligne], Physique, mis en ligne le 15 juillet 2018, http://journals.openedition.org/bibnum/1172
*Marie Curie: A Life, by Susan Quinn, 1996, Chapter 14
皮埃尔的诺贝尔演讲:https://www.nobelprize.org/uploads/2018/06/pierre-curie-lecture.pdf
玛丽的诺贝尔演讲: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11/marie-curie/lecture/


欢迎关注我们,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合作请添加微信SxsLive2022咨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一声痛哭: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悼念父母IB/A-Level国际课程双体系,已经培养4位诺贝尔奖得主!马尔文是如何做到的?三大数学奖之阿贝尔奖揭晓: 许多随机现象背后其实依然有迹可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逝世,享年92岁留学生求职丨阿克苏诺贝尔/水羊国际/嘉吉/大陆集团…留学生选对赛道,offer跑不了!越嚼越香的诺贝尔奖书单:不晦涩不枯燥,打开人生格局八大道免费发果蔬食物,500名华人到场领取, 还没领的快来...诺贝尔奖凭什么没有少年组?威克里夫翻译为印尼和东南亚35语言群体提供新旧约翻译工具美国卫星公开以色列损失,F35和情报中心被炸,核弹发射井差点没让娃尖叫的科学实验盒子!玩转「诺贝尔实验」,8个月不重样...美国金脑奖推荐44、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十五章 家事难断(1)一人一部成名作,跟随诺贝尔文学奖感受人类文学史的高光时刻为何贫富分化愈演愈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重磅解读享年 92 岁!加拿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短篇小说巨匠艾丽丝·门罗逝世你是不是忘了还有一笔钱没领?2020年10亿美元退税申请即将截止Science | 震惊!诺贝尔获奖者再次揭秘人类端粒长度是染色体末端特异性的在家锻炼广州富豪神瓜:没领证却有13个娃,向女友讨债3亿美国首个747女机长创无数记录,却遭多年雪藏?因为性别,她差点没出头...创建BC朝圣地 加国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去世45、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十五章 家事难断(2)午餐,跑步的data,怀念骑车高危肿瘤复发率降低近50%,新型疫苗开启个性化治疗;“诺贝尔风向标”科维理奖公布获奖名单 | 环球科学要闻太幸运了!安省男子四年内两次连中大奖:"要好好庆祝70岁"!看了这几个买房人的骚操作,我知道房价还得上涨因一个签名,南加男子房子差点没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何收入差距愈演愈烈?俞敏洪:母亲对我最重要的帮助有两次,一次帮我争取读高中,另一次是高考福州餐馆老板差点没命!送餐遇“极度危险人物”!来美20多年仍没身份,这次盼拿U签证…谁见过连一个诺贝尔奖得主都没培养出的世界一流大学?仅因这原因 大温老妇的两次手术被医院取消了一觉醒来,我的大学差点没了......最牛新西兰人!?他曾引领10人先后获诺贝尔奖,每个NZ华人都“见”过!春游巴塞罗那(二):走近高迪的世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