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王德威:王安忆作品《五湖四海》篇幅不大,却有史诗气魄

王德威:王安忆作品《五湖四海》篇幅不大,却有史诗气魄

公众号新闻
5月24日,著名作家王安忆在上海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是法国政府颁授的最高荣誉骑士团勋章,授予为法国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政府不仅肯定王安忆的文学成就,也肯定了王安忆对中法文化和文学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
王安忆在题为《愿文学艺术花园不荒芜,季季繁荣》的答谢致词中,从个人经验出发,梳理自己文学生活的来路,她讲到翻译小说和五四人文进步背景的新文学对其成长的影响,并提到了傅雷先生翻译的罗曼·罗兰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对她的启迪。王安忆曾住在傅雷先生对面一条街的弄堂,虽然那里已人去楼空,但花园并未荒芜,据传是邻人一直绕进花园,浇水剪枝。这与《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的情节相呼应,王安忆说:“这不就是文学这虚构的艺术和人的关系?”

王安忆女士现场致辞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而如何虚构、“纪实与虚构”从来都是王安忆创作关心的主题。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的评论文章《“经济人”发达史——王安忆〈五湖四海〉导读》。

“经济人”发达史

——王安忆《五湖四海》导读

作者|王德威
本文原刊《小说评论》2024年第1期

图片源自: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

一九八〇年初皖南小城,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张建设来到中国农业银行供销合作总社。他风闻政府推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准许人民小额贷款,在维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自立营生。张建设出身船户,父母双亡,岸上无立锥之地。他四处漂泊,不甘安于现状。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他开了一扇门,得以将小船换为机动船,从此打开一片天地。

一九七六年“文革”结束,动荡之后,迎来新时期。安徽地区首当其冲,一九八〇年前后的“大包干”即发生于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瞬即影响各地。

时势造英雄,张建设就是在这样的机缘下脱胎换骨。他的崛起充满寓言意义。江淮之间的水道湖泊纵横穿叉,他长年穿梭其中,似乎也摸索出了四通八达的门道:“吃水上饭的,多少都有五湖四海的气势。”借着国家新政策,他一步一步发家致富。从小船到大船,从单干到船队,当水上运输模式式微,他上岸了,往日的船户转以拆船为业,再转战房地产业。当江淮二三线城市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他沿长江而下,来到上海,甚至到了江口的崇明岛。走向海外创业,指日可待。

《五湖四海》篇幅不大,却有史诗气魄。王安忆借着张建设一个人的冒险,写出一个时代的变迁,又何尝没有回首自身来时之路的感喟?小说所描写的皖北地区正是她作为上海知青“志愿下乡”的所在。那些年里众多知青远离家乡,参与农村生产建设。青年王安忆的经验如此刻骨铭心,以致有了日后的《隐居的时代》。她感慨知青来去四面八方的聚散浮沉,殊不知同辈的在地人张建设却在另一条命运的轨道上力争上游。

张建设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一九五八年,国家开始第二个五年计划,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目标。那也是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年代,多快好省,公而忘私。这场运动来去有如暴风骤雨,耗尽了张建设父母那一代的心力。

张建设的成长艰苦备尝,然而努力不懈。他的勇气与运气不无旧小说“发迹变泰”英雄的特征,也有着“红色经典”典型人物的痕迹;他仿佛是新时期《创业史》的代言人。但王安忆别有用心。她写张建设如何“建设”自己,一步一步,几乎水到渠成。张建设只有一个心思,就是改变生活现状,过上好日子。当日子开始富裕后,他几乎本能地开始累积资产。“没有目标,只有计划。计划的第一步,也是基本的一项,就是地。”

张建设从水上到路上的的迁移,构成《五湖四海》主要辩证。水上生活居无定所,却承诺了相对从容的生活空间。然而一九八〇年那天早上,张建设“整整衣裤,提一个人造小包”来到城里合作社申请贷款时,他的命运轨道便开始了转变。“离开水道,天地变得宽广,似乎没有边际,陡然间,人被解放了,同时,也生出渺茫,不晓得前面什么等着。可是,一步一步走过去,自然看得见,他信的就是这个。”放眼看去,小城街道纵横复杂,人车杂沓,说不尽的喧嚣活泼。这还是改革开放初期,要不了多久,陆地城里景观丕变,高速公路、商业大楼将席卷江南景观。张建设自己也投入重新打造陆地的大潮中。

王安忆描写张建设“登陆”后,遍尝投资风险与利益,其中奥妙不啻是门高深学问。凭着眼界和机警,他稳扎稳打,总能化险为夷。王安忆笔触平实客观。要紧的是,小说已经为一个新时代“经济人”(homo economicus)的出现埋下伏笔。

这个“经济人”是理性的动物,目标在于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十九世纪约翰·史都华·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指出它的特征:“经济人”的活动不以国家社会福祉为前提,“而专注于财富追寻,并以达成目标的效率为判准”[1]。“经济人”的能量不在胼手胝足的劳作,而在精打细算,制造利己的资本循环。换句话说,他善于创造并利用“剩余价值”,从实在的劳动关系里生出虚拟的交易价值,将之无限扩大,也因此获得利益。在这层意义上,张建设出身劳动阶级,却有着交易投资的天赋。他审时观事,为自己也为家人创造利润——即幸福。

张建设“倒没有改写历史的远大目标,他向来还是拜世道所赐,八十年代开初,所有物权都在重新定性定量,事实上就是再次分配,变通的管道很多,左右逢源”。这是万物苏醒的年代,一股不可遏抑的新伦理、新经济狂潮已经蠢蠢欲动。到了一九九二年后,市场开放,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终于成为世纪末中国最重要的现象。

然而张建设的发达史是否有其局限?从水上到陆地,他虽然生财有道,价值观仍根植于传统产业。他对土地的执着不啻重演“有土斯有财”的逻辑,殊不知后资本主义早已迈入虚拟模式,越过实物交易,成为数字与时机的游戏。作为叙事者,王安忆在小说的后半段隐隐点出主人翁未来命运的不可测。

同样重要的是,王安忆一再提醒读者,张建设的进化史还留有尚未完全蜕变的痕迹。张建设干练精明,却没有样板资本家想当然耳的气息。他是个平凡人,明白苦日子的滋味,对家人朋友有情有义,对往日生活每每流露乡愁。他将事业开发到崇明岛,一方面完成由江河入大海的憧憬,一方面竟出自对故乡的怀念:

崇明那地方,就好像去过似的,地土风水人情,都很相近,不看大的,只看小处,有一种草头饼,你知道是什么?苜蓿,他们叫红花草,用来肥田的,捣成浆,和进麦面,揉紧了,拍扁,上笼隔水蒸,吃过吗?都吃过,叫名不同,籽籽松,荒年里的口粮!草木同种同族,地方呢,他们的“堡”,南堡,北堡,固堡,我们叫“铺”,头铺,三铺,十里铺,汉字却是一个,“堡”!我们省有“三河”,他们有“三江”,这样就明白了,因为水的缘故,我们这些人,就认水!东南西北,江河湖海,水流到处,就是我们的家!

王安忆 《五湖四海》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版

《五湖四海》如果只写了张建设一个人的发达史,未免仅止于寓言小说格局。事实不然。小说另有一个主人公——张建设的妻子修国妹。小说其实是从修国妹的角度开始的。修国妹同样生长于船户,与张建设的姻缘一拍即合。她与丈夫生儿养女,共同打拼,终于家成业就。然而修国妹在张建设创业期的描述里并不居显眼地位。随着小说发展,她的视角重新主导叙事方向。也从这里,王安忆发展出系列情节副线,包括修的父母、弟弟、妹妹,张的弟弟和友人在开放大潮中的浮沉经历,还有张建设一双儿女的成长……

这些情节副线,坦白说,充实了小说的写实氛围,却没有对张建设的商场征战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相对的,过多的生活细节、家长里短,反而让叙事的节奏显得拖沓起来。张建设、修国妹安排儿女接受良好教育,结果平平无奇。他们的弟妹家人同样得到眷顾,却既无野心,也无作为,甚至惹出不大不小的麻烦。由此延伸出的人际网络从农村到官场,“内卷”的、“躺平”的,就算投射出当代社会众生相,也只能说乏善可陈。

王安忆一向注重写作与理念,这里必有值得思考之处。在王安忆笔下,张的世界是个进阶版的《平凡的世界》——不,平庸的世界。环绕他周遭的一切有如顺水推舟,“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张建设、修国妹和一众人物的幸与不幸,都随着历史风潮与时俱进而已。五湖四海的日子过去了,上了岸,“他们不是不知道,是不想知道,面对一个新世界,已经放弃了解。安居的生活其实让人颓唐,现在收敛起来,变得谨慎了。”

恰与表面五光十色相反,这新世界的底色平庸的令人吃惊。而王安忆越是将市场经济康庄大道写得平淡无奇,越是投射了欲望与现实、应然与偶然、机缘与历史之间的落差。因此而生的、“原来不过如此”的失落感,不仅带有正宗古典现实主义的批判意识,也带有王安忆那个世代挥之不去的左翼乡愁。平庸的世界也是(自我)异化的世界,然而,过去的时代真那么值得回味么?

王安忆透过修国妹表达这种“历史的不安”。修国妹和丈夫胼手胝足创造事业,拥有一切世俗艳羡的收获。然而人到中年,她总是若有所失,不仅与儿女和家人的关系似亲实疏,甚至觉得张建设也生分起来。她期待找出生活的道理,却力不从心。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推动的手在哪里?”是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或是国家宏观调控机制?“你或者回答说,隐匿于肉眼不可见处,世界由多重纬度组成,所以才是高密度嘛!”

这些省思超过修国妹的人物设定,而是叙事者王安忆的借题发挥。她的喃喃自语有如电影的画外音,或自由间接叙事体(free indirect style),为平庸的世界带来弦外之音。小说于是来到修国妹一次高速驾驶经验:

河道是未经过提炼的原形,高速公路是形而上。前者是感官世界,后者是理性思维。即便如修国妹的具体的人生,在速度里也体会到一种抽象的快意。她熟练地变道,进出匝口。农田和房屋升起来,又沉下去,天际线忽近到眼前,很快又推远到目力所及之外,只剩一抹烟灰,迷蒙中,仿佛海市蜃楼,依次呈现小小的弧度,是桥,一座,两座,三座。越来越近,看得见桥洞,桥洞里汩汩的,好像要挤破似的,她终于明白她要去的地方,车滑向匝道,卷扬机的轰鸣替代了高速路面车轮胎的摩擦声,车窗顿时蒙上一层颗粒,听得见色拉拉的击打。她看见河流,罩在暮色般的粉尘中。车沿河滩缓缓行驶,前后窗变成铅色,视力反而尖锐了。她看见巨大的吊件在上方移动。

这一场景不禁让我们联想到茅盾《子夜》第一章里吴荪甫的父亲初次乘坐汽车从乡村进入上海市的经典场面。不同的是,时代女性修国妹开着自己的车反其道而行,而且充满了自觉的冲动。她来到曾经熟悉的河道尽头。“忽然之间,路的尽头,呈现白亮亮的一条,是河!”沿着河道,“昔日的地形从覆盖物底下升起来,升起来”。熟悉的气味,亲切的喧嚷,一切仿如昨日。

但这可能是真的么?惊鸿一瞥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吧!在另一场景里,修国妹驾车误入一个新的建筑工地,越陷越深,几乎难以脱身,也就不难理解王安忆的用意所在了。

修国妹与张建设相濡以沫却又若即若离。他们各自发展成不同生活场域以及面对现实的态度。对王安忆而言,与其说她有意描写夫妻关系的消长,不如说借此演绎了自己对于水上与岸上、河流与物流的辩证。这场辩证却是相互纠缠,难有定论。与此同时,王安忆更进一步思考历史与命运的奇妙关联。如果前者按照某种(革命)信念与逻辑迤逦展开,后者则指向那无从预料的、不可言说的生命流变。也因此,小说如何结尾特别耐人寻味。“张建设算得上思想超前,结果,还是被历史抄了近道。”欲知后事如何,读者必须自行分解。

《五湖四海》一仍王安忆以往风格,书写她的“纪实与虚构”,始于唯物的世路人情,终于思考她个人的——几乎是形上的——存在与本质的生命课题。小说结局如此迅猛,传递王安忆直面现实混沌或真相的讯号。一九五〇年代末一对水上儿女因缘际会,参与了时代的裂变。改革开放初期像做梦似的。一夜间,沿河滩十数里地都归了自家;又一夜间,滩上排满废旧船;再一夜间,卷扬机开来了,焊割的电火闪得半天亮;旱坞、水泥路、一间跟一间工棚,接连冒出地面;随之而来的是人,空手的、带工具的、单个的、携家带口的……

这还只是开始。“放眼望去,哪里不是日新月异?昨天这样,明天就是那样,他们还不算什么,一路下去,皖南、苏北、苏南、浙北、浙西、浦东……”修国妹与张建设从邂逅到日后的发展,一切的欢乐与忧伤,不正是历史与命运的碰撞结果?革命了,改革了,开放了,上岸了,下海了……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再回首却已百年身。

注释:

[1] John Stuart Mill, On the Defini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on 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Proper to It, Essays on Some Unsettled Questions of Political Economy , 2nd ed.( London: Longmans, Green, Reader & Dyer, 1874), essay 5, paragraphs 38 and 48.

-fin-

相关推荐

1

《成长初始革命年》

王安忆 著
“视野”丛书
活字文化 策划
译林出版社 出版

2019年

小说的材质厚重,较之诗歌、戏剧,它对细节的拿捏总是足斤足两。诗人与戏剧家所思的,是将时代浓缩,是千钧一 发的那个千钧。但小说家呢,却要把生活打散,使它漫漶开来,飘忽上去。 

《成长初始革命年》就是这样的一本关于小说家的思想漫游之书。它从作者的身世谈起,一路穿过绍兴、徐州、上海,走进新世纪,飞跃维也纳、巴黎与美国西部,以不同时空的表达,呈现思想的材质,它不厚重,甚至有些散乱,但它足够轻,让你可以离开地面,回望时代。

作者自述

我们做的活计,堪称莫须有,好比《红楼梦》太虚幻境的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思想本来应该让存在更明晰,我们却相反,让世界变得模糊,暧昧,摇曳不定,仿佛物体在光影里的边缘,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思想史。

2

《给孩子的故事》

王安忆 选编
“给孩子”系列
活字文化 策划
中信出版社 出版

2017年

著名作家王安忆,以平起平坐的独特文学视角,甄选25篇中国当代经典短篇小说及散文,重返文学起源,为孩子提供保有美学本能的完整故事,让孩子感受最原初的阅读乐趣。
编选者序(节选)
我可以为这些故事负责,它们不会使读故事的人失望,无论在怎样的不期然的地方出发,一定会到达期然;掉过头来,在期然中出发,则在不期然中到达。这是一点,还有一点承诺,些许要困难一些,那就是价值,这是选篇过程中,时不时受困扰的。
倒不是说要灌输什么价值观,我们大人有什么比孩子更优越的认识?相反,我们还需要向他们学习,借用现在流行语,他们可称之“素人”,还未沾染俗世的积习,一颗赤子之心。难就难在这里,什么样的故事不至于为他们不屑,看轻我们这些大人;同时呢,也得让他们把过来人放在眼里。
将一大堆篇目挑进来,摘出去,摘出去,拾进来,渐渐地,方才知道要的是什么。原来,我要的是一种天真,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而是澄澈地映照世界,明辨是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王安忆、张旭东、刘禾、李陀等:《我爱比尔》不是一个爱情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却有200多万人抢着离开!王安宇×王玉雯:520,到底值不值得爱?不是呼伦贝尔,却有22度夏天!《歌手2024》被挖出的世界四大草原,是中国马都还保留游牧风俗!以佛学治愈不安定的内心 | 王德峰季度讲堂重返莫罗湾,心灵再相会从不打折的好东西导筒现场 · 上海 | 釜山国际电影节获奖作品《二冬》狗引儿【长篇】(七十九)王德威来看理想了!金爵奖纪录片竞赛单元入选作品《胡阿姨的花园》余票仅剩一场雪城大学/上海德威/清华大学/北师大/纽约大学|海内外心理学相关RA&工作【4月】北京哈罗、世青、一土、德威等22所国际学校开放日及招生信息汇总!导筒现场 · 北京 | 杨瑾作品《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魅羽活佛》第372章 名山打卡导筒现场 · 北京 | 陈翠梅作品《爱情征服一切》王安石的快乐,苏东坡的痛苦固德威:2024零碳智慧家庭白皮书王安忆:我的生活经验在我们那一代人之中是最浅最平凡的海外纵横丨踏访悉尼唐人街 “四海一家”迎来客墨尔本购物中心又出事,却有“英雄”出手《闻雁集》篇八:江雷Don't body shame my duck送票!今年金马大热片《五月雪》新加坡点映,还有导演映后见面会3月上电影备案:黄渤倪妮合作新片,两部《寒战》备案,王晶翻拍《纵横四海》复旦哲学教授王德峰,解读紧绷的年轻人:休息是一种能力澳洲住房危机恶化,却有过半外国技工被拒!最新移民职业清单引争议,这些行业更吃香建筑体量虽不大,但造型手法老练啊!导筒现场 · 上海 | 杨瑾作品《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我们的问题不是出在头脑认识上,而在心上 | 王德峰季度讲堂进德威浦东校园的机会来了!20周年校庆音乐会开始报名起猛了,内娱也出《五十度灰》了?OpenAI 6个月赚34亿美元!年化收入直接翻倍,却遭CTO揭底:ChatGPT与免费模型差距不大家庭格局大不大,看看孩子的房间就知道,八九不离十清明假期第一天,一个0作品却有400万粉丝的账号,看得全网窒息…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