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会带来新的硬件产品,已经成了共识,但它们具体长什么样子,还没有一个答案。推出 Ai Pin 被骂惨的 Humane,正在寻找买家收购自家业务;Rabbit R1,被曝光只是一个 Android app,可以在手机复刻部分功能。胸口别的、口袋揣的都出局,现在,又有新的 AI 硬件盯上了你的耳朵。Iyo One,一款 AI 蓝牙耳机,同名公司 Iyo 开发,由 Alphabet 旗下的神秘实验室 Google X 孵化。也是在这里,诞生了 Google Glass。当初,Google Glass 惊艳登场又黯然停产,前后不过 3 年。顶着光环和压力的 Iyo One,会重复前辈的命运吗?又又又劝你少用手机,声音是宇宙的中心这款产品已经打磨了 6 年,Iyo 创始人 Jason Rugolo 选择了一个特别的发布方式:用 TED 演讲向公众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他戴着的圆形蓝牙耳机,就是 Iyo One 的原型,真正发布还要等到今年冬天。演讲的开头,Jason Rugolo 讲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一次排队买快餐,他拍下了众人低头玩手机的瞬间,感叹世风日下。不过,他也是被手机缠住的、意志力薄弱的普通人。怎么拯救你我他的手机瘾,前苹果高管打造的 Ai Pin 尝试回答过,它通过磁吸固定在衣服上,用自然语言交谈,能听能看能翻译,界面激光投射到手掌。然而,Ai Pin 实测差评频出,响应速度慢到问个天气都要等 6 秒,回答问题经常不正确,手势操作和投影界面不好用,别说替代手机,更像挑战用户耐心的半成品玩具。Iyo One 的外观和交互没有 Ai Pin 那么激进,就是一副体型更大的蓝牙耳机,没有屏幕,不搞手势,不搞投影,不搞触摸,专注于自然语言的语音交互。你可能要问了,语音交互,也不是个新鲜事吧?Iyo One 说,他们是不一样的烟火,用户未来交互的,是由各种 AI agent(智能体)支持的音频 app,更懂你,全天服务你,你会感觉像和另一个人类交谈,不像 Siri 那样机械。那些用手机处理的问题,Iyo One 能再解决一遍,有时候甚至更好。创始人 Jason Rugolo 举了个例子,收到邮件或短信,不必拿出手机、滑动、打字,完全可以在坐着喝咖啡的时候,用耳朵接收信息。这估计很难让国内打工人共情,用微信沟通是常态,不用看手机就能回消息,也不是什么让人心动的卖点。Jason Rugolo 还在演讲现场演示了一个场景,用语音呼唤出 AI 助手 Q,让 Q 帮他缓解紧张。Q 分享了他父亲的短信,并按照他的意思回信,还讲了一个不太好笑的笑话。
和 Iyo One 助手对话
未来 Iyo One 正式发布时,预计将有消息、电话、导航、音乐播放等语音功能,同时,它也希望打造一个独立于 Android 和 iOS 的语音 app 生态,欢迎开发者踊跃参与。比如,了解个人学习风格还随叫随到的教育 app、收集全天饮食和锻炼信息并鼓励你别放弃运动的健身 app、生成个性化背景音让你放松或者集中注意力的 app,听起来都不错,但想法只是想法,不落地就没有价值。Iyo One 还计划与 Spotify 合作,并引入 Google、亚马逊的 AI 助手。大公司也不能说加入就加入,得先让它们认同 Iyo One 是支潜力股。同时,没有屏幕也意味着,Iyo One 并不适合运行 Instagram、TikTok 等 app。但 Iyo One 劝你反过来想,减少这些 app 的屏幕使用时间,专注当下,怎么不算一件好事呢。就算没有 AI,也要做音频界的 Vision Pro除了 AI 助手的功能,Iyo One 非常重视自身的基本素养。创始人扬言,就算没有 AI 功能,它也是一副出色的耳机。这就明显拿 Ai Pin、Rabbit R1 祭旗了,去掉 AI 的部分,它们差不多就是美丽废物。反之,消费者不一定为 AI 买单,但可能为隔音、音质好、穿戴舒适买单。Iyo One 是一款混合现实设备,自称「音频界的 Vision Pro」,内置 128 只各个方向的定制扬声器,音质上佳,支持头部跟踪,从空间的维度呈现音景。最有意思的部分是,打开「沉浸模式」,Iyo One 可以模拟海滩、足球比赛、繁华街道等环境。闭上眼睛,你会觉得身临其境,仿佛声音就在耳边响起。这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Vision Pro 的空间视频,你能看见某人就在你面前似乎触手可及,你能听见雨滴落入湖水的声音,不过 Iyo One 只做声音的部分。而在现实生活里,Iyo One 对声音的控制,甚至超越了 AirPods Pro 2 的自适应音频功能。不是耳机根据你所处的环境自动微调你的音频体验,而是由你命令耳机怎么调整,听见想听见的声音,屏蔽不需要的声音,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创始人在 TED 演讲现场展示了一段模拟场景。嘈杂的餐厅里,一位女性和一位男性隔着桌子聊天,几乎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Iyo One 控制声音环境
这时候,用语音命令 Iyo One,增强面前的声音,对谈的声音变大了,但旁边婴儿的哭闹声也变大了。然后,命令减少婴儿的声音,耳根清净了一点,但还是听不清男性的声音。再命令只听他的声音,整个世界仿佛都明亮了起来。更加神奇的是,男性是在用西班牙语说话,Iyo One 可以按要求实时转译为英文,还保留了西班牙语的腔调,仿佛看到了 GPT-4o 的模样。这一系列变化,同时用到了波束成形 app,计算听觉场景分析 app,机器学习去噪 app,AI 转录、翻译和保留风格的文本到语音 app。AI 助手其实各家硬件产品都在做,用在锻炼、购物、翻译、聊天等场景,只是装在不同的壳子里。相比 AI 功能,Iyo One 的沉浸式声景相对更有新意也更实用,已经可以想象戴着它上地铁和下馆子的场景。做 AI 耳机,还是往耳机加 AI,这是个问题一款好的耳机加上懂你的 AI 助手,值多少钱?Iyo One 的 Wi-Fi 版 599 美元,蜂窝版 699 美元,和 Ai Pin 不相上下。AirPods Pro 2 卖 249 美元,对比下来都显得库克有良心。不过,Iyo One 挺谦虚,表示首款设备如果能卖出数万台,就算成功了。除了贵,Iyo One 还有一些因人而异的劝退点。设计得太大,对于社恐来说不是好事,虽然考虑到了入耳的舒适度,戴出去还是非常扎眼,怕被路人的眼光追问这是什么。耳机个头大,部分是因为电池大,保证更长的续航。与手机蓝牙配对,充电一次可以使用 16 小时,适合全天佩戴。但如果脱离手机,使用蜂窝模式,只能坚持大约一个半小时。更为重要的是,初创公司想要设计出一款出圈的蓝牙耳机很难,有太多的大厂产品可以选择,苹果、三星、Google......AirPods 曾被彭博社曝光,未来可能配备低分辨率的摄像头,收集周身信息,再通过 AI 处理数据,协助日常生活。虽然想法非常早期,不一定变现,但大厂对爆品进行 AI 化改造,往往比名不见经传的新品更有优势。如果就是要加入时髦的 AI 功能,也不一定需要从里到外崭新的硬件,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好用才是真理,AI 功能也不求面面俱到,解决核心痛点就行。比如,研发翻译软硬件产品的深圳公司 Wooask,推出了结合 ChatGPT 的新款触屏耳机 TransBuds A8,支持实时翻译 144 种语言,声音传到耳朵,文字则显示在屏幕。除了翻译之外,A8 也有一些小亮点,双击耳机唤醒内置的聊天机器人,可以询问天气、交通情况等问题,但没有那么重要。消费电子品牌 Nothing 也是这个思路,升级现有设备,而不是通过新的硬件重新发明轮子。今年 4 月,Nothing 宣布,在 Nothing 手机安装了最新 Nothing OS 和 ChatGPT 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 Nothing 耳机与 ChatGPT 对话,联网后捏住耳机便能激活。捏住耳机就能和 AI 对话、问问题,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体验,但它不能呼叫某人、设置闹钟、播放音乐,搜索也较慢,某些方面还不如传统的语音助手。好就好在,Nothing 不强迫用户接受 AI,如果手机上不用 ChatGPT,体验就不会有改变。难道让既有的硬件 AI 化,就是唯一正确的路吗?并不,伟大不能被计划,渐进性创新的只能短期获胜,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款全新的 AI 硬件想要成功,条件确实非常苛刻。现有的 AI 硬件,处理器、续航、便利度等都不如手机,比如 Ai Pin 用的是四年前的骁龙处理器,运行的是 Android 12 定制版。同时,我们也还没有看到,这些硬件如何以真正有用的方式让 AI 落地。演示再漂亮,实操就是很尴尬,Rabbit R1 连闹钟都没有,因为来不及做,计划在今年夏天的更新中推出。哪怕我们迎来了 AI 时代,智能手机仍然具有巨大的惯性,因为它是更低成本的交互选择,可以内置 AI 应用,可以和有 AI 功能的硬件互动,用户未必有改变使用习惯的理由。AI 硬件要想成功,应该更加了解我们,以手机无法做到的方式,解决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甚至代为推理和执行,不仅仅是闹钟、音乐播放器、聊天逗闷子的。不过,Iyo 创始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们想打造的是一款音频计算机,开发依赖智能手机的设备可能更容易,但这也就断绝了很多可能性,不能建造新的计算机、新的用户界面。从来如此便对吗,不对。但在真正的 AI 硬件到来前,可能要先见证成批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