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防沉迷系统的科技与狠活公众号新闻2024-05-31 09:05游戏防沉迷系统的科技与狠活。家长和孩子的绕过防沉迷联盟?你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在游戏里偶遇带你上分的小学生了呢?现在的未成年小孩都被防沉迷管得没脾气了,一周只有三小时上线时间,打游戏还得跟着调休走。可以说,自从2021年8月30日发布的“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落地以来,未成年玩家游戏沉迷问题已经得到显著解决。但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有一部分家长和孩子,结成了绕过防沉迷联盟,由家长帮着孩子刷脸上线打游戏。根据Niko Partners《中国年轻玩家》报告显示,71%未成年人玩家每周游戏时间少于3小时,而每周超过3小时的那29%未成年玩家,其中有82%是因为家长允许小孩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明明应该最怕自家小孩沉迷游戏的家长,为什么还会帮着绕过防沉迷系统呢?除了部分心大图省事,拿手机当电子保姆的家长,就还得从未成年玩家的“反抗”说起。在最严游戏禁令落地后,大部分未成年玩家经过集体崩溃、怒刷一星,撒泼打滚、要挟家长,这个否认到讨价还价的过程后,还是接受了这个“悲痛”的事实。但是架不住有那么些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出了一堆歪点子,对系统展开魔法攻击:有用变声器假冒家长打电话解禁的;有埋头苦学Python,搞破解插件的;甚至电信诈骗都发现了这块“儿童盘”,仅仅一个号称“免费解防沉迷”的网站,就骗了近3000人次的未成年,最高金额达到十几万。这些都属于被“逼疯”,剑走偏锋的小孩,而最大规模的安全打法是——找不懂网络的爷爷奶奶刷脸。在这样海量的攻击下,业内资深防沉迷大户——腾讯,也只能看着半夜在巅峰赛乱杀的老人陷入沉思:你魔高一尺,我只能道高一尺了。腾讯游戏的“技术攻防战”其实作为2017年就推出了“腾讯成长守护”的公司,腾讯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手机端、客户端、微信小游戏、QQ小游戏平台都接入了防沉迷系统,从最初的搞真实名,到人脸识别精细化运作,都是在和小孩哥的PK过招中一步步实现“升级”的。毕竟是每天补游戏BUG的专业团队,玩技术攻防战,不能输。首先是锁定目标,用AI算法锁定小孩。要在无数的实名成年玩家账号中,精准找到冒用信息的小孩,无异于大海捞针。腾讯只能全力训练AI模型,通过分析游戏行为速记,游戏时间,还有实名年龄段,找到冒用成年人账号的孩子,然后拉起“人脸弹窗”。据说玩得菜不会当作判定依据,毕竟很多大人可能还不如小孩反应快,但你要是在吃鸡游戏里就喜欢躲进小洞洞里那可说不好了……这个模型的数据量之大,可以想见。所以偶尔被误伤的成年玩家也理解一下,相当于给未成年保护做贡献了。除了在登录和支付环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腾讯游戏还加码人脸筛查,从“零点巡查”升级为“全天巡查”,二十四小时围追堵截。针对频繁出现的“老年用户人脸”,也定向加强了拦截能力。如果是在充值环节触发人脸,系统还会自动进行语音播报和画面提示,双重提醒正在进行游戏充值,就是为了防止小孩忽悠粗心的家长。家里头难搞定了,小孩们还开始向外发展:“搞一个账号”、“搞一个插件”……游戏黑灰产也盯上了未成年人这块有利可图的蛋糕。“无防沉迷”租号、买号一度形成产业链,而且随着AI技术门槛降低,“代过人脸”也越发猖獗。面对不断进攻的黑产,腾讯也是两手抓:一边进行技术反制,加强共用设备检测,降低多IP登录账号的使用率;同时和腾讯优图实验室合作,不断更新迭代人脸识别和防破解技术;一边从源头掐断,和警方合作打击非法游戏产业,起诉提供相关服务的交易平台,我们试了一下,现在在电商网站搜索“防沉迷账号”,都是“非常抱歉”。从做题到出题:严管之外,还能做什么?从“抓小孩”、“找家长”到“打黑产”,腾讯游戏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做得比较全面,腾讯成长守护、腾讯健康系统和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三管齐下,未成年保护这道题,在技术上可以说是穷尽解法了。之前火遍全网的“六旬老太凌晨三点赵云五杀”,背后其实是高达17次的人脸与实名信息匹配通过,防沉迷系统这道技术防火墙,在家庭的漏洞前也无能为力。毕竟什么厉害的技术也比不上家长主动掏出自己账号、交出自己的人脸。平台严管未成年、未成年要挟家长刷脸、家长对平台不满,三者之间似乎陷入了对抗情绪的循环。而情绪问题,是技术永远无法解决的。所以除了严管,还能做什么?腾讯开始主动为自己出新题:如何在手机屏幕外,为孩子们开拓发展空间?腾讯为此发起了“智体双百”公益项目,让科技、运动游戏化。线下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科技教室和运动场,截至2024年4月,“智体双百”计划已累计落地共95个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覆盖全国22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线上运用AI“动捕”技术,同步开发了小程序,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云跳绳、投篮等体育锻炼。将自己擅长的科技能力和教育相结合,让编程、开源硬件、VR体验课程走进更多学生的视野。还通过像“科技小车”这样更草根、更底层的科技入门产品,触达到更多具体的孩子,点燃对科技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可能性。对于现在的未成年而言,他们已经不是数字原住民,而是AI时代原住民。一键屏蔽,粗暴地切断他们和网络的连接,既不现实,也不合理。未成年保护,不是猫捉老鼠的严防死守,更不是以保护之名进行对抗。如何平等对话,培养他们的网络素养,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科技,这是平台、家长和社会共同要答的题,谁都没法偷懒。独家、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36氪旗下精选公众号👇 真诚推荐你来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