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人数突破1300万,历史新高:最可怕的是,你还在认为读书不如当网红
文 | 有书两千&唐适愿 · 主播 | 晏娇
高考对于每个学子乃至每个家庭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
每年6月,都是万众瞩目的关键时刻。
据统计,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300万,比去年多出约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莘莘学子赴考场,准备为他们的人生交出第一份答卷。
“高考”二字,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那么,高考,它究竟意味着什么?
高考,多数普通人走出去的唯一途径
前两天,张雪峰连麦一名农村高考生,上了热搜。
被连麦的是一名即将高考的女孩儿。
女孩儿的家在唐山附属县的一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她渴望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奈何成绩并不理想。
张雪峰仔细分析了女孩儿的情况和诉求后,鼓励女孩儿考虑农村乡村卫生院的乡村医生计划。
他在直播里对女孩儿说:
“你能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你这一代,通过你的努力学习,变成你们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能够变成你们当地农村农业发展的管理者。
我个人觉得,你已经比你爸妈这一代,是一种进步了。”
女孩儿十分感激,立志要努力学习,实现这一目标。
张雪峰务实的建议无疑阐明了高考的重要现实意义:
这个千军万马要走的独木桥,就是普通人想要改变自己人生最佳的途径。
人生,不能靠幻想和期待,必须要依靠真正的实力。
而高考的成绩,就是当下社会对实力认可度最高的证明。
对于很多出身相对贫困的人来说,能够走出固有的环境,拓展新的眼界,就已经是一种进步。
而这种“进步”的唯一途径,就是高考。
1996年,张桂梅来到贫困山区教学。
她发现,这里的学校有个奇怪的现象:女学生比男学生少。
很快,她得知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
受狭隘的传统观念影响,这里的人们都认为读书没什么用,尤其是女孩子,早晚要嫁人的,读书不是浪费时间吗?
在这里,随处可见十五六岁就当母亲的女孩儿、高三被迫退学抚养弟弟的姐姐、还有读到一半书被叫回家去地里干农活的孩子……
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人们没有机会得知读书的重要性,自然也不相信什么“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
可是,总该给孩子们一些机会,年轻人有了开阔的视野,他们的家乡才能有希望。
于是,张桂梅挨家挨户地去接、去劝,将那些辍学的女孩子带回学校。
她说: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但最不能放弃的就是读书。”
在张桂梅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孩子重返校园,她们通过读书和高考,走出了大山。
有人成为了警察,穿上了警服,成为保卫祖国中的一员;
有人成为了医生,守护着大家的生命;
有人成为了教师,站上讲台,开始教书育人;
有人成为了律师,用终身捍卫着法律的尊严……
万幸,她们没有在深山中茫然麻木地消耗生命,
而是得以看到外面的世界,给人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生在罗马。
对那些不那么走运的孩子来说,高考,就是他们通向“罗马”的唯一道路。
高考,让你拿到就业的“敲门砖”
前几日,00后短剧博主“王妈”(网名“七颗猩猩”,原名王志欣)被曝出,两个月广告收入就达到960万元。
这是很多打工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数额,也让许多人看到了当网红的“钱途”。
于是又有人鼓吹:
“读书不如当网红,高考不如去整容。”
对学历毫无要求的网红职业,似乎比高考、读大学更为吃香。
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我们总能看到各种月入百万甚至千万的网红博主。
如小杨哥、papi酱、李子柒、李佳琦还有前两天被爆“塌房”的“王妈”等等。
普通人的爆火,让大众有了一种网络表演行业进门容易、赚钱也容易的错觉。
可事实并非如此。
杭州电商主播周妍,每天白天在公司进行培训,晚上直播到12点,三年来平均每场直播5个小时。
为了在镜头前保持良好仪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一场直播下来,小腿都是肿的。
直播的时候还要不断说话,吸引观众注意力,声音也变得非常沙哑。
尽管如此,每个月的工资也才不到5000块。
像她一样的人,比比皆是。
据《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的数据显示:
超1.5亿个主播账号中,仅0.4%主播月收入为10万元以上,95.2%的主播月收入则在5000元以下。
薪资分布接近两极化,甚至由普通的金字塔形状,变成了高楼顶上加一根避雷针的形状。
所谓幸存者偏差,指的是我们只看到成功的个例,忽略了那些失败的、没有被关注的大多数群体。
那些在“偏差”以外的,如周妍一样在底层不断挣扎的,才是我们大多数人。
转而去应聘别的工作又会发现,学历限制很多。
之前微博有一个话题:月薪2800的工作是硕士在和我竞争。
据统计,近三年来,考研人数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超过400万人。
在这样的境况下,本科就成为了“基本要求”,甚至很多公司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是硕士及以上。
没有学历,在就业的道路上就会磕磕绊绊、前行艰难。
而高考,就是你拿到就业“敲门砖”的必要途径。
高考,获得你未来人生的“陈年佳酿”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个很热的词条:长大后,我们才终于读懂了语文书。
网友们的讨论特别激烈。
有人说:
“小时候听老师讲《背影》,完全不能理解作者的感情。 可长大后经历了一次次车站的告别,才终于明白了课文里沉甸甸的亲情和爱。”
有人说:
“原来早在《诗经·氓》里,就有人教会了女孩子们不要把爱情当做一切。”
还有的网友不禁感慨:
“语文书里没有一篇无用的文章,只是当年急着赶路,没有时间好好欣赏……”
一群早已离开教室多年的成年人,在人生的某个时间点,不约而同地为当年在教室里读到的一篇课文感动。
这是时间与成长错位的共鸣,是青春时代留给成年社会的宝藏,也是高考最为深远的意义。
与学历不同,这种意义并非立竿见影。
在初入社会的时候,人们甚至会因短暂摆脱这些“之乎者也”的束缚而轻松。
但这种感觉连绵不绝,有如大江大海,一旦在合适的时间翻涌起来了,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来,备战高考的年纪里读过的那些书,都是在为今后的感悟做铺垫。
六月盛夏的考卷暂时给青春的奋斗画上了句号,高考却润物无声地将另一份礼物赐予那些年轻的孩子。
这礼物就像经年陈酿,要等孩子们再大一点儿,才能品其甘甜、尝其美味。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其能在认知情感方面均衡发展。”
高考的长远意义也在此。
谋生技能固然重要,但诸如“乐观”“勇气”“坚强”等宝贵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影响更为深远。
十年磨一剑,现在的考生固然不必像古人一样“头悬梁,锥刺股”,但同样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
这是高考对人勇敢品质的磨炼。
高考前无数次的大考小考,成绩起伏,心态不稳是常事,漫长枯燥的读书生活,稍微耐不住寂寞,就可能要心猿意马。
这是高考对人心态稳定的磨炼。
与此同时,高考前家人的期待,高考后成绩的发布,无一不牵动着人的神经。
这是高考对人抗压能力的磨炼。
而那些六月里走出考场的年轻人,可能要很久很久之后,才会明白:
勇往直前的冲劲,坚持到底的毅力,笑看成败的心态,远比那一年高考的成绩,对他们的人生影响深远。
▽
如今,已然是高考前的最后一站。
寒窗苦读,终于迎来检验的时刻。
是鲤鱼跨龙门的节点,是获取社会敲门砖的关键,也是一场漫长战争的尾声。
而就像龙门过后还有一道道关卡,敲门砖的背后还有一重重院墙。
高考过后,人生进入新的篇章,也会迎来新的挑战。
无论如何,高考都给每个经历过的人赠予了独一无二的经历:
难得的机会、价值的认可、和足以影响人一生的品质。
拥有这些,就有了崭新的希望,和无尽的勇气。
还有两天就是高考了,愿莘莘学子,不负青春韶华,考出人生风采!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