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岸哈佛2名上海男孩履历首次曝光!我才发现90%的家长都“卷”错了方向…
2023年,在美高读11年级的Eric发了这样一段朋友圈。他早晨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游戏而是论文。
“现在我还没18岁,它却先离我而去了。
一年后,Eric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过去我采访过很多哈佛学霸,上海男孩Eric可能是他们中最不像学霸的一个,而Eric的成长路径,却是我们国际教育家庭最值得学习的一个。
初中华二浦东实验学校(现名华曜),高中Deerfield Academy
高中四年没有卷竞赛科研,主要活动是哲学、数学社团,校报记者、学术辅导员等
除了Eric的故事,我们这次还将分享三位非典型爬藤男孩女孩,他们中有人从美高到哈佛、斯坦福录取,也有包校女孩左手剑桥右手康奈尔+6所加州系名校全录取。从他们的身上,我突然意识到:
这4位哈佛斯坦福剑桥学生均来自品优美本。这两年品优美本是上海滩的最强黑马,尤其今年一下子爆出4名哈佛录取,秒杀一众老牌机构。要知道品优美本一届才20人左右,藤校&Top10录取Offer却有26枚。
👇滑动看2024录取榜单👇
而这些“爬藤奇迹”学生们背后的导师Shang老师自己也是一枚学霸,哥大政治学本科、博士,拥有10余年美本名校申请经验。她说:
品优美本合伙人
Shang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本科、博士,主修政治哲学,辅修政治经济学,拥有10年以上美本名校申请经验。
想了解更多美本申请案例及咨询
👇可以扫码添加品优官微咨询👇
两个上海男孩的哈佛之路
各有各的皮法!
今年品优有两个上海男孩拿到哈佛录取,与听话好带的孩子们不同,Willie和Eric可能是非常规意义上的哈佛男孩,调皮捣蛋,还各有各的皮法!
申请季品优写作房间里--
Willie是时而专注,时而嬉皮打闹,上蹿下跳的皮大王;
Eric则是时而奋笔疾书给同学们演示逻辑询证,时而闭目沉思直至瞌睡的小老头。
Eric的故事,要从6年前决定送出国读美高开始。华二初中在读的他遇到了品优的Eric老师和Shang老师。
Eric有别于典型的中国公立学校男孩,对数学的热爱不来自分数和拿奖,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也不在于死记硬背的训练。在父母对能力教育的重视下,Eric从小把好奇心和思维挑战,远远放在分数和排名之前。
这些条件,激发了Eric真正的独特思维:小学五年级起,他就喜欢沉浸在思想家的经典著作中,开始哲学的学习。当时申请Deerfield时,Eric的妈妈就找到品优,哥大博士毕业的Shang老师在美高申请时就给予他深度的哲学辅导,在美高申请中就用哲学这个在初中生中不常见的热情征服了美高招生官。
Eric父母深知,在中国大陆找到一位导师,能真心读懂满脑瓜“苏格拉底说”的Eric,非常困难, 因此拿到Deerfield录取通知书的第一时间,Eric父母就把儿子继续交给了品优和Shang老师。
在品优,不论牛娃普娃,留学规划第一件事情都是:
这是品优学生的底线——申请海外顶尖大学,首先功课起码要保持好。
所以品优的老师们就需要做一件事:“把底线拉高”。提前在进入九年级前,做好预备计划,把接下来四年课程和要求的难度拉上去。比如:
Eric理科基础扎实,那么数学和科学课程,我们就要尽早可以选Deerfield难度最高的课程,为他的每个进阶和成就鼓掌喝彩,再絮絮叨叨叮嘱他,争取在优势项目上,尽可能拿接近99的最高分;
同时人文科目也要保持在基准线以上,并且在选课时要巧妙结合Eric感兴趣的哲学话题、学派与方法论,在Deerfield出名难的课上,获取属于Eric的学术结晶,并以荣誉毕业生的优秀成绩从Deerfield毕业。
“Eric的古拉丁语在9和10年级各跳了一级,12年级古希腊语也跳级一次,虽然一开始分数不高,但是掌握了课程学习方法后,他很快地赶上来。我们把选课难度提高了,目标要求定高了,最后学生就算只做到了八九成,就不会影响结果。”Shang老师说:
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个孩子都做听话的分数机器。在不为了分数学习的Eric心里,这些挑战,意味着真正的思想竞技,这就是他的竞赛,不是与旁人比。”
△2019年品优大Eric老师陪伴Deerfield面试;2024年Eric邀请Shang老师见证毕业,照片拍摄地点是在Deerfield标志性大门
而从包校到Thacher School的Willie,虽然不在荣誉学生(Cum laude)的顶尖GPA范围内,但也可以靠一系列校内外的高难度课程选择,和相应的高品质作业项目胜出的。
在拿到哈佛和斯坦福录取后,哈佛招生材料审核的老师,给他发了一封邮件(争取学生入读),说了好几点录取这个上海男孩的原因,其中有一点特别重要——
Willie十一年级关于盖茨比的作业,是他看到学生提交Writing Sample里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篇,它不仅充分解释了在私立寄宿四年课程学习过程中,Willie如何汲取了精华,拥有了自己的思考范式,学会了极具复杂结构的输出,更与他的申请材料其他部分起到了交相呼应的完整呈现效果。
在学习之外,两个品优哈佛男孩的共同点可太多了,而最有意思的就是坚决不打竞赛不卷奖。
Willie问过Shang老师:Common App上有5个奖项要填,那我是不是也要去参加五个比赛?我现在还没有论文发表,我是不是要去研究发表一下?
Shang老师那句坚定的“你不用”,给了Willie一颗定心丸。
从来不硬掰孩子的兴趣,而是挖掘他内心真正的热爱。这是品优给孩子做规划的“独门秘方”。Shang老师说:
Willie没有参加热门的Concord Review或者John Locke论文竞赛,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参加了学校的“荣誉协会(Honor Council)”——负责处理学校的学生事务,比如抄袭、侮辱性言论等等。(在美高,学生的很多问题不是直接让老师来解决,而是让同学之间来商量着处理,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性)
在荣誉协会里处理各种校内事件的过程中,Willie不仅更加理解了“什么是好的友情”、“什么是同辈之间的帮助”,“社会的规则和结构”等等,对于自我和世界也有了更多对思考和启发。
还有就是戏剧社团。最开始Willie并不认为这有多重要,他只是学校戏剧社一位普通的演员,但哈佛大学招生官却被他的独白表演所深深打动。
Eric喜欢数学,虽然达不到进入USAMO竞赛的程度,但是喜欢琢磨数学问题的逻辑。而学校里的哲学课和数学课其实有很多关联点,Shang老师就鼓励他去做两个学科交叉的思考:
Deerfield的选课丰富,在交叉点上选择,会给Eric带来更大的学习乐趣,更能给他机会找到他可以持续钻研的挑战问题。”
同时,在这个寄宿环境里,Eric也把这些交叉问题带到了社团,作为联合社长,富有激情地尝试启动哲学和数学社团联合活动,激发讨论,打破现实壁垒。
在Shang老师看来,比起看上去厉害的活动,更重要是孩子们在追求热爱的事情的过程中,“撞上了什么?思考了什么?最终理解了什么?下一步将怎么做?“这才是两个男孩能进哈佛的关键点。
美国公办高中爬藤越来越卷
她靠“接电话”拿到哈佛宾大录取
娜娜来自美国一所公立高中Milburn High,学校今年有约350个毕业生,她是唯二的哈佛录取(远超私校难度)。
和私立寄宿学生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在校内完成不同,公办的学生则是要放眼到自己所在的Community(社区),而娜娜就是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说回活动活动,娜娜从9年级到12年级,四年里主要做了一件事——Emergency Care(紧急救护)。
疫情之后,公众认知到美国政府在公共健康领域的不作为,和社区需要建立自我保护机制的重要性,更多公民自愿投入到公共医疗问题上去,包括红十字会等组织呼吁高中生加入到紧急救护中。
这个概念在美国已经非常火,但娜娜一定是最投入和做得最不一样的那个。高中四年里,每个礼拜7天里,她会花5天(四年就是1000天)时间,放学之后就到社区的紧急救护中心工作。
她的工作也很简单,接到紧急求助电话,然后和团队里专业医护人士去救人。
而她的“不一样”体现在经过这1000天的紧急救护工作中,她看到了一个和想象中截然不同的“急救世界”。在她想象里,急救中心需要处理各种流血骨折的患者,医生都是救死扶伤的英雄,而事实上她看到的却是:
陷在椅子里没有办法爬起来的孤寡老人,不知道应该把药掰成1/10还是1/20的单亲妈妈。而这些才是真实世界的样子,是一个社会缺乏医疗保障所折射出来的问题。
娜娜能够成为学校唯二的哈佛录取,并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生物学的足够好,也不是Emergency Care这个活动有多么高大上,而是她对于这个社会和公共事件更多属于自己的思考。
此外,娜娜的特色——反骨精神,从不把主流当成真理。也是Shang老师认为他能够被哈佛录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Shang老师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当时我们在一起写东西,我说,‘娜娜,我airdrop你一个文件。’结果娜娜说,‘我用的不是iOS而是安卓。’
她非常认真地解释说,不是只有苹果可以云端分享,安卓也有云端分享系统。她还说自己在学校非常提倡这件事,我们不应该被一种系统捆绑。”
在她看来,很多人为了迎合社交,或者是融入某个圈子,别人买苹果手机她也要买苹果,而我们娜娜就用最普通的‘老人机’来进行这种反抗,”Shang老师说:“这太娜娜了!”
由此,Shang老师和娜娜总结出了哈佛文书的核心:不应该把一种拥有当成特权或者理所当然,更不需要因为不被划分为主流就自我怀疑。
其实,Eric也非常“反骨”。他不会为了功利目的而去竞争学校的领袖职位,只在他最感兴趣的数学和哲学社团做社长,承担真正的责任,并且持之以恒地在他热衷的Peer Tutoring当了Head。
又比如,他参加了4年校报,4年都只当记者;参加了4年戏剧,4年都心甘情愿当后台。然后正是这四年的撰稿人和戏剧后台的经历(Eric自称木工、油漆工和IT支持),赋权他高于领袖称谓的责任感和同理心,这是Eric定义的领导力。
Shang老师难掩对这个得意门生的喜爱:
这就是Eric的反骨,对领导力有独特判断,不仅仅是不功利而已,他不屑于权力,是来自于深度的思考:他反对社会组织架构中,上一层对于下一层的剥削和价值观的剥夺。
没去美高爬藤就没有机会了?
包校女孩左手剑桥右手藤校
很多家长也很想问:是不是留在国内爬藤就没有机会了?美高和国内学生爬藤规划有什么不同?
首先,Shang老师直言,美高学生爬藤虽然也很难,但进入大藤的概率还是比国内学生相对高。然而,没有选择美高并不代表“输在了起跑线”。
品优今年的另一位学生Ningning,五年前放弃了美高,选择留在包玉刚学校。如今,她不仅同时被剑桥和康奈尔录取,还是包校今年唯一一个同时被伯克利到戴维斯6所加州系名校全录取的学生。
在进入九年级前,Ningning还沉浸在自己天真烂漫的梦幻泡泡里,完全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四年里,IG、IB、HL和EE这些字母分别代表着无数的作业和考试。
如何让学生在学业上走上正轨?Shang老师引用Eric的话说:
品优的老师每周都盯着我的作业和我谈话,她们已经这样用心管我了,如果我还不认真做,我都觉得对不起她们了。”
Ningning也是在这种严格的管理下逐渐进步的。万事提前设定一个安全线,把基准要求提高,反复督促(妈妈说:笃笃笃敲这个木鱼)。虽然每次还是有点儿悬,但总能安全降落在一个安全的分数区间。每次Ningning都会斜眼一笑:“这不是过关了吗?”
Ningning有两个热爱,一个是画画,另一个是数学,对文科不太感兴趣。Shang老师就用艺术来弥补她的文科短板。
说到这里,Shang老师提出了国内家长规划中的一个大误区——艺术爬藤。其实所有能够被藤校录取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艺术特长”。
△创作中的Ningning
Eric给校报写的莎士比亚风格的信是一种艺术,Willie用戏剧独白展示自己的思考也是一种艺术。在西方语境中,艺术是一种思维和表达方式,而并非爬藤的捷径。
疫情期间的9、10年级,通过布朗和斯坦福的线上夏校,Shang老师和Ningning对绿色屋顶设计(Green Roof)产生了兴趣。这不仅是一个环保议题、建筑议题,也是一个社会议题。
城市里的豪宅绿化很好,而上海的老工房、香港的公屋则几乎没有绿化及相应的可持续循环配套。
从10年级开始有这个想法,到11年级最终完成相关的各个项目,Ningning的活动规划不紧不慢,贯穿在平时的学习之中。
比如去香港澳门考SAT,就可以航拍当地的楼房,然后回到上海做CAD草图。在画建筑的同时,也了解经济平权等公共政策相关的议题。再通过数学方面的计算机模型,计算出建筑最大化的能源使用量,最终落实到自己的艺术设计之上。
这个结合了多项学科的活动,突出了Ningning在艺术与数理逻辑、人文关怀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她在这个激烈的申请季中,同时被剑桥设计系(结合建筑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专业)和康奈尔城市规划和建筑方向录取。
两所顶尖名校的同时认可,证明了Ningning过去五年的路,走对了。
最后,Shang老师也和我们总结了寄宿美高、公立美高和国内双语高中的爬藤建议。
寄宿美高的藤校录取数据是相对透明的。学生如果能够成绩排在学校的10%,且当届又没有太多的legacy和运动员,那么我们中国孩子就仍有机会。但这并不代表着容易,尤其是在Top寄宿美高,上课难度就摆在那里,你的同学也都是超级优秀,凭什么你成为前10%?
而且,光是做作业,很多中国孩子也有盲点和误区,大家往往认为老师布置了任务列表和deadline,我踩准时间提交就可以了。
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做作业不仅仅是“老师布置-学生做-老师批改”,比如老师布置作业周五要交,那么学生周三一定要写好草稿和老师讨论,与此同时搜集同学的意见,再进行讨论和修改。此外还有比如上课的表现,论文作业参考资料的格式等等,都有其中的门道。
而对于美国公办高中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在于一些学校教育质量不足以满足精英大学(对亚裔)的要求,尤其是在藤校最看重的人文学科上,差距非常大。
所以这些学生要考出很好的标化成绩,包括额外的AP成绩来证明自己。此外,围绕Community的活动也非常重要。
国内学校也同样有这个问题,美国大学对于校内成绩的不信任,对于学生竞赛成绩的不信任。那么如果你有硬核的AP、SAT成绩,同样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香港学校也未必是捷径,因为拿到高GPA实在是太难了。
在成绩的基础上,专业的留学顾问所有的着力点,就是在孩子本身的学术兴趣上去引导和加深,帮助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拉到最大值,只有真实和独一无二的Willie、Eric、娜娜、Ningning,才能被哈佛斯坦福和康奈尔招生官一眼看中。
想了解更多美本申请案例及咨询
👇可以扫码添加品优官微咨询👇
6月26日周三晚19:30
品优三位老师独家作客真棒直播间
解密哈佛录取背后的故事
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预约直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