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升级公众号新闻2022-10-07 00:10大国涉及的军事冲突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A.系统性战争系统性战争的目的是决定全球或重要区域的政治体系领导地位,像拿破仑战争、一战和二战都属于该模式。此类战争往往涉及大型军事联盟之间的对抗,以重塑秩序为第一目标;反过来说,当大国的战略目标是重塑国际秩序时,很容易引发系统性对抗。B.领土征服战争领土争端是国家间冲突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与系统性战争不同,领土争端战争通常是双边冲突,第三方全力介入的情况比较罕见。C.军事干预军事干预的规模一般比A、B场景要小,它通常是大国为维护秩序(或霸权)而发起的军事行动,比如:波匈事件、布拉格之春、1979年阿富汗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等。大国对于一场军事冲突的认知与定性,将直接导致其战争决策的做出和对战争规模的控制。以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为例,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爆发时,美国基本是把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定义成C或B。长期以来,乌东和克里米亚都属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俄军于乌克兰内乱之际出兵两处焦点区域,军事干预的性质非常明显,与2022年之初干预哈萨克斯坦骚乱类似。不过接下来普京启动了克里米亚的入俄程序——性质由C升级为B。在美国和欧盟看来,B仍是勉强可以接受的,至少不值得以一场大国冲突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奥巴马政府不认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举措是一个地区大国威胁其邻国的行为,特朗普称欧洲在军费开支上的吝啬远远比俄罗斯的潜在危险更加严重。)2022年乌克兰战争则不同,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华盛顿,都将此战定义为俄罗斯与现行国际秩序(美国霸权秩序)的冲突。俄方更是直言要“改变冷战后美国在欧洲制定的规则”,摆出一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架势。这样一来性质就严重了,迅速升级到A。回顾2014年以来的乌克兰事件,在一场持久化的地区争端中,局势或将呈螺旋状升级:C→B→A,最终走向失控。乌克兰的案例只是一个引子,接下来切入正题。2022年8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Can China Take Taiwan,Why No One Really Knows”的文章。基于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作者认为:对中国大陆来说,尝试两栖攻击将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如果失败就没有回头路;而且到目前为止,相对水面作战舰艇与潜艇,中国海军在两栖登陆舰艇上投入的资金规模似乎十分有限。因此,他判断封锁会是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正如1954~1955年大陆对金门岛的操作一样。一方面,封锁不会使岛内的台湾人、大陆人、美国人和其他国家公民面临直接生命危险,外部政治压力小(台湾有约80万常住外国人,主要是印尼、越南和菲律宾打工人员)。另一方面,封锁模式非常容易逆转或调整,保留了相当的灵活性;像佩洛西访台之后的军演一样,可放可收,可谈可打。闲话少絮,接下来便以台海为场景,做一番框架内层层升级的剧情推演。1、前传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