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需要第二次开眼看世界公众号新闻2024-07-06 10:07作者:倪刃文章来源:黑噪音文章已获授权看到标题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错愕:中国人难道没有开眼看见世界吗?确实,在表面的感受上,中国与世界的连接是非常紧密的:中国与全世界进行着规模庞大的贸易往来;也有很多学者互相交流;中国游客出国的数量也不少;互联网尽管是有局限的,比如一些世界最流行的社交软件和视频网站都无法登录,但还是能看到一些关于外国的信息;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似乎也有了一些“国际化”的样子。然而,在这些纷繁的现象背后,当下的绝大部分中国人却并没有真正开眼看过世界。甚至包括很多在海外的中国人,他们依然生活在封闭的价值观圈子内,不愿意打破那个认知的泡泡。这个有局限性的认知泡泡究竟是什么?它的根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视角替代了全球视角;二是任何事都要划分为“国内”和“国外”两套体系。关于这两个认知的根源,我在后面详述,这里先说一下,为什么是“第二次开眼看世界”,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中国,是在清末经历了第一次“开眼看世界”。清朝政府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这一系列的失败使得中国的精英们——知识分子和官员开始意识到国家的愚昧和封闭是失败根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魏源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始了“开眼看世界”的尝试。 魏源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他的《海国图志》被认为是中国人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和介绍西方世界的著作。魏源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认为,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以此来强大自己,抵御外敌。魏源(1794-1857)为清道光年间进士,历任多地知县和知府。他通过自己所见和思考,率先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苏醒。魏源并没有在鸦片战争中陷入对西方侵略者的指责,而是深知西方国家的强大之处。为了编写《海国图志》,魏源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西方传教士带来的书籍和地图。当时人口高达4亿的泱泱大国,却只有魏源这第一个人,有勇气和见地说出一句真话:世界很大,我们需要认识世界、学习世界。其他所有人包括精英们都是这样的观念: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高级的文明——儒教的三纲五常和忠孝之道;我们的老祖宗祖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智慧,绝对不可以更改;我们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历史,所以是最厉害的;我们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最发达的国家,全世界都需要瞻仰我们;中国是全世界生活最舒适的国家,其他国家都是蛮夷之地。如果不是魏源,中国甚至拿不出来一份自己制作的世界地图,甚至不知道侵略自己的外国人从哪里来、那个国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能打败作为世界第一帝国的大清。魏源苏醒的意义在于,他没有像其他中国人一样沉浸在盲目的自大和自恋之中,被侵略了只知道抱怨洋人有多坏。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国家其实比大清更强的人,而且还主张学习西方。 在魏源和林则徐的启发下,清朝内部逐渐出现了一批主张变革的官员,他们推动了洋务运动。再后来,清朝政府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最著名的例子是容闳、詹天佑等。尽管清末的“开眼看世界”运动使得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但思想近代化的任务却远未完成。清末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技术和表面的模仿上,而未能深入到制度和文化的变革。这个核心的痼疾,也让那些学习最终走向失败。清末的“开眼看世界”运动虽然开启了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第一步,但整体的思想依然相对封闭和狭隘。许多知识分子和官员认为,等学习完了西方那些暂时领先的器物,比如蒸汽机、工厂等等,中国就会再次成为天朝上国,西方就又得仰视中国了。他们未能真正理解和接受西方走向发达的核心“秘诀”,如权力制衡、法治、公民权、自由经济等。在清朝灭亡后,对于共和体制的尝试开始了,这时候很多精英也意识到了制度学习的重要性。但功亏一篑,各种纷杂的因素导致“走向共和”最终失败,中国陷入了内战。之所以要提“第二次开眼看世界”,是因为今天的中国虽然经济上在这三十年获得了耀眼的进步,但思维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正如我开篇所写,两个思维根源决定了这个“认知泡泡”无法被突破。一是在狭隘的民族主义视角下,中国很多人看问题都只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而很少有“世界共同价值观”。比如国际政治观,很多人觉得塞尔维亚就是一个好国家,原因只是因为塞尔维亚对中国友好;而很多人觉得美国坏,就是因为美国搞贸易战。这是非常幼稚的一种思维方式。很多人每天分析这个国际局势那个国际利益,都只看自己国家的利益,却很少有人想:我们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文明?可以举个例子。在我留学读硕士的时候,老师讲到沙特的现状,所有学生——无论是来自欧洲各国还是非洲、中东、南美——他们都对沙特嗤之以鼻。他们的一致看法是:“沙特不是一个好国家,它依然保持着封建的王权政治,在这个时代,这种压制公民权利的制度太丑陋了。”但是反观国内网络的风气,都是不管你这个国家自身怎么样,只要你对我国好,你就是“老朋友”,只要你跟我国有矛盾,你就是坏蛋。这就是我所说的“民族主义视角替代了全球视角”。第二点在于,任何事都要划分为“国内”和“国外”。就像一些网络议题,他们经常说“这个事情在外网上都被炒热了”,就很可笑,好像外网是另一个网。不管网络本身有没有限制,我都认为网络意识首先是要“天下大同”的,并没有什么内网和外网。之所以有这种思维方式,还是因为一种“互联网小农意识”,什么都要跟外国——说准确点是与世界共同文化——隔断开来。这是一种主动的“画地为牢”,也是东亚文明中固有的一种保守气息。然而现在日韩、越南等都在走向完全的拥抱世界文化,中国却在这方面明显滞后了。在这两个现象背后,就是对“世界共同价值观”的不了解和不关心。比如公民权利、社会公正、反种族歧视、对政府权力的制衡等等。在我前面举的例子中,那些各国留学生,他们看待好坏国家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那个国家对自己的公民好不好。他们可不在乎沙特跟自己国家的关系怎样,因为那是领导层关心的事情。第二次开眼看世界,就不要再总是划分“国内”和“国外”。这种划分本来就很奇怪:“国内”只是中国一个国家,而“国外”包含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难道中国就一定要跟其他所有国家不一样吗?所以与其说是开眼看世界,不如说是打破小农自闭意识的藩篱,张开臂膀,真正地拥抱世界文化和世界价值观。唯有这样,才有未来。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