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高考报志愿“张雪峰3小时赚了两个亿”上了热搜,真没想到这个市场需求居然如此巨大!
虽然还不到给儿子操心报志愿的时候,但我也会时不时刷一刷张雪峰的视频,因为确实能get不少高考填报专业的前沿动向。但听多了,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连线张雪峰的,很多家长,一个赛一个的迷茫……他们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不知道孩子想去哪座城市,也不知道孩子的具体情况适不适合热门专业。
有一个家长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进来就只报了一个分数,“我儿子考了500分,能考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没有提供任何其他的信息,张雪峰半开玩笑地拿起了桌上的一个签筒:“你什么方向都没有,那我只能给你算一卦了……”
结果摇出来一个“兵器专业”,听着冷门却有点高大上,家长紧接着问,“这个专业500分够吗?”
急得张雪峰立马跳起来,“你还真信啊?”
这些焦虑的家长,想的只是临时抱一抱张雪峰的大腿,不浪费高考的任何一分,让“利益最大化”,却根本没有抓住最该关注的重点——就是孩子内心真正的意愿和兴趣。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爆火的“小镇做题家”张锡峰,他从知名的高考工厂“衡水中学”厮杀出来,如愿成了高考的赢家,考上了浙大的计算机专业。
高分、名校、好专业,无数家长渴望的全被他占了。但最近看媒体对他的回访,却让我唏嘘不已。因为他当初报考这个专业,只是本能的觉得出路好,但读了才知道自己一点儿也不喜欢,学的过程更是超级痛苦。他说起自己的状态,像“卡皮巴拉”,“活着挺好,死了也没关系。”张锡峰赢得了高考,却如此苦恼。他说,非常遗憾自己没有活成曾经所期望的样子。也许时代真的已经变了。我们那个时候物资资源相对还比较匮乏,大家挤进名校换一个体面工作就很满足了。但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愁物质,他们更需要自我实现跟认同。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孩子连感受快乐的能力都消失了,他们压根找不到自己的“主体”。所以,特别想给大家安利一部曾经看过的高分日剧,《我们由奇迹构成》,它用非常温暖细腻的视角探讨了一个我们永恒在关注的主题:如何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如果你现在也在为孩子的期末成绩单唉声叹气,为始终挖掘不出TA的天赋和热爱而沮丧焦虑,或者对着“卷生卷死”的中考高考分数“望洋兴叹”……那么,我想下面的故事,一定能带给你100分的治愈。男主相河是一个动物行为学专家,剧里一开头,他就重新解读了《龟兔赛跑》这篇寓言故事。骄傲轻敌让兔子输掉了比赛,坚持不怠的乌龟成为赢家。这则小学生都知道的寓言,从小就教育人们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然而,乌龟的成功,仅仅靠的就是“坚持”吗?相河和小学生虹一注意到故事中的一个细节:乌龟为什么没有在比赛中叫醒兔子呢?难道是乌龟太想赢得比赛,所以在兔子身边经过时轻手轻脚的绕过了它?这么解释,似乎也说得通。但相河思考的结果却不是这样。他也有一只从小养到大的乌龟,模仿乌龟爬行时他发现,代入乌龟的视角,其实它啥都看不见,乌龟压根就不知道兔子就在自己身边。乌龟知道自己看到的东西很少,但大千世界很精彩,所以非常喜欢爬行,乌龟的目的并不是想要赢得比赛,它只是在享受往前走这件事而已。而兔子才是努力的那位。它比赛一开始就展现了实力,直到把乌龟落没影儿了才停止。但在没人的地方它却停止脚步睡着了,因为它并不享受比赛,也不享受奔跑的过程。证明自己能跑的比乌龟更快,对它而言是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换言之也是劳累和负担。剧中解释的版本显然是现实生活的隐喻,很多人一上来就把劲儿用光了,就像很多高考前经历过“牢狱”式学习的高考生,走到没人的地方就不想走了,回忆起学习也只有痛苦。反观那些对周围的嘈杂视而不见、只专注当下的人,他们虽然慢了一些,但最后还是抵达了终点。这个别出心裁解读贯穿了全剧。他从小就和别的小朋友有点不一样,比如课堂上会被苍蝇吸引,不管老师在没在讲课,自顾自的站起来去观察苍蝇。因为异于常人,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在老师和同学眼里,相河是一个“傻子”。父亲在他年幼时去世,之后,母亲因为接受不了他的异常也离开了家。他的童年,简直是“地狱”般的开局。不过,他有一个很好的爷爷。相河爷爷是个做瓷的艺人,爷爷不会因为相河“浪费”时间而指责他。反而会问相河,在课堂上观察到了什么,“苍蝇有几条腿啊?”打碎了爷爷好不容易做好的瓷器也不会被骂,爷爷会借机让他思考:“你觉得怎么做才能让这个容器闪烁光彩呢?”在爷爷的鼓励下,相河对观察动物的兴趣非但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小,反而变得越来越浓烈。有次课堂演讲,他还靠着平日的观察征服了全班的老师和同学。毕业后,相河继续从事着和动物有关的工作。他被一位教授邀请,到一所社区大学当动物行为学老师。他的课堂和别的课堂是不一样的。相河不止传授知识,还会传递对学科的热爱。他会拉着同学去森林里考察;制作一些能发出鸟叫声的道具。在他的影响下,本来混日子的学生也开始对知识感兴趣。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不只能感到快乐,还能靠这个养活自己,不敢想象这个社会得有多和谐。
然而,要证明自己是跑得很快的“兔子”的人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牙医水本育实就是非常典型的奋斗型。育实从父亲手中继承了一家牙医诊所,为提高专业水平,去美国留过学,还在一档非常华丽的牙齿美容所兼职。她就是高学历,高收入,思想、经济高度独立的现代女性。有本女性杂志十分认同她的优秀,还专门采访过她。诊所是父亲毕生的心血,所以必须要经营下去;自己从小在这个社区长大,所以要对附近居民的健康负责;出于自己牙医的使命,还要承担传播护牙知识的责任。为不辜负所有人的期待,育实几乎奉献了自己所有的时间,每天都要加班补病例,周末还要组织周围居民开“爱牙课堂”。所以遇到相河时,她理解不了相河为什么会为吃到一顿烤肉感到开心。育实的优秀并没有让她建立起一个强大稳定的内核。当男友要和她分手时,她开始对自己的完美产生怀疑。当听到相河跟他介绍魔芋“你好好观察它,它的深处藏着看不见的东西,就能感受到它的精彩”时,她觉得自己比魔芋还要“空心”。相河注意到育实其实一直都没有认清自己的内心,尽管该做的都做了,但并不是她真正想追求的东西。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被要求努力、坚持,类似“成绩不好就不配拥有快乐,不配拥有爱”的话听多了,不知不觉,就将这些道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待到成年,还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小学生虹一就是活在这样的“规训”之下,渐渐失去了感受快乐的能力。虹一是个对大自然非常感兴趣的孩子,也有充分的想象力。比如和男主探讨“虹”为什么是虫字旁时,他想到,“因为彩虹是虫子走的桥,所以才是虫字旁。”但虹一的成绩很糟糕,有次语文考试只考了10分。妈妈看到试卷后差点崩溃。尽管虹一告诉妈妈,自己一看课文就头疼(其实虹一眼睛对光敏感,看文字久了会头疼),但妈妈觉得这只是不想学习的借口,所以也没把这当回事。于是她就像很多爸妈那样,没收了虹一的绘画手册,并且要求他停止和相河这样的“怪人”来往。其实这是典型的滑坡谬误,让虹一妈妈崩溃的不是虹一这次考试考了十分,而是觉得一次考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这辈子就完了。但仅是一次考试,考10分或者考100分都和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必然联系。可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讲,当快乐和爱好被收走后,被还回来也不变味儿了:
“所谓的熠熠生辉的大人只是凤毛麟角吧!学生都想成为相河你这样的人,但要是成为不了,怎么办?”
到底能不能成为相河,导演并没有明说。不过他在剧中安插了几个有意思的小线索。熊猫的祖先战斗力低,抢不过强大的猛犸象、剑齿虎,所以被逼到了山上靠吃竹子为生,肉食动物硬生生被逼的以素食为生。但经历过冰河期后,其它竞争对手都灭绝了。只有它靠着丰富的竹子资源,活到了800万年后的现在。其实,人类也是因为打不过很多猛兽才学会了使用工具。
相河偶然从一家蒟蒻工厂获得了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知识。蒟蒻的原材料是魔芋,虽然听起来是芋头的近亲,但魔芋可比芋头食用起来麻烦多了。它非常脆弱,如果成长中出现破皮就会感染死亡;成长周期又很长,一颗魔芋大概需要三年才能培育成功。这三年一但碰到太冷、太热或者下大雨的天气,魔芋都有可能死亡。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材,还会因草酸含量太高,难吃的连野猪都愿意不吃。可后来有人偶然发现了它的食用方法,和石灰混合后,草酸钙的含量会大大降低。后来随着工艺改进,蒟蒻条、蒟蒻粉、蒟蒻果冻等魔芋制品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好。这部剧让我很感动的地方在于它展示了很多不快乐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来自外界,甚至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困扰。剧中有一个挺实用的提高幸福感的方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用乌龟的窄视角生活,不需要总证明自己。剧中的相河和爷爷都是用乌龟视角生活的人,他们只享受自己的世界。比如相河会到观察每天都不一样的森林,爷爷会全神贯注的做一件瓷器。而不快乐,过得很累的,无一例外都是必须要证明自己跑的很快的兔子。比如虹一妈妈觉得儿子很糟糕,连带着自己“被别的老师和家长笑话了。”
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带好孩子,也为了证明孩子一定行,所以“我必须要做点什么”。但“假想敌”是谁?深一步想,可能“他们”都不存在。最后,很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部电视剧,后台回复关键词“奇迹”可以获取观看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