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体制内科长,决定假冒教授公众号新闻2024-07-12 05:07这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魏新河,男,46岁,本该在锦州市林草局安安分分当科长,但他和许多体制内员工不一样。他不爱躺平,喜欢舞文弄墨。写大小凌河的飞鸟时,就写它们的生机灵动;写辽东湾的海豹时,说它们敏捷优雅得像芭蕾舞演员。各种材料报告都难不倒他,写着写着,好几篇合作文章被国家林草局转载。同样,在务实工作方面他也不虚。因为帮过苗农,对方还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就在这时,谁也没想到,年富力强的他竟想跨界到学术圈,当一名教授。经常发《Nature》《Cell》《中国社会科学》的同学都知道,现代学术发展精深浩瀚,想成为专业学者需要经年累月的历练,更何况教授了。但2021年11月一场线上会议改变了这位体制内“多面手”的一生。当时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了一个研修项目,你缴费报名,再答答题目,最后结业。工作人员办事很随意,魏新河就突发奇想,两次更改工作单位和头衔。交作业时,说自己是:“辽宁省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旅游办公室主任”。结业了,要求证书上的自己是:“辽宁省锦州市林草局主任”。这两个头衔都是他杜撰的,关键都能通过。(他也使用过魏鑫、魏新等化名)一张到手的结业证书,让魏新河一专多能的形象更加突出了,也预告着造假行为此起彼伏的出现。报名时,他说自己是辽宁理工大学教授、辽宁省乡村振兴专委会副主任、辽宁工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辽宁生态文化旅游管理中心副主任……没一个是真的。比如并不存在辽宁理工大学这样一所高校,辽宁工业大学里也没有旅游管理学院。到了提交论文阶段,一会儿说自己是学教育的,一会儿说自己是搞文旅的,一会儿说自己精通管理学。同样,没一个真的。不仅如此,他还出现了合作者,这个合作者也是他虚构的。要知道,参加学术会议,不光吃住自理,而且得交一笔报名费。过去两年,魏新河这名冒牌教授参加了至少15次。几乎都是在周末两日不缺勤情况下主动参加,一点也不心疼钱。也不管搭不搭边,别人欢不欢迎。参加中国孔子基金的一个国际论坛。参加西南大学的一个乡村建设学术研讨会。参加新疆大学的一个西北边疆治理研究学术研讨会。参加西南交通大学的一个铁路现代化研讨会。参加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体育信息科技学术大会,论文里分析了刘畊宏现象。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敢写。后来觉得蹭会议实在太累,他干脆推出流水线打卡模式。每天不是被邀请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就是到浙江大学的会议上畅所欲言。(他还使用过魏鑫、魏新等化名)还是那样,几乎没一个是真的。说时迟那时快,一个技能已经被练就:有的人会为当上学术妲己沾沾自喜,而魏新河已经化身成学术章总了。哪里都喜欢去盖章打卡。问题来了,一个在体制内当科长的人,干得还不错了,怎么非得跨界去假冒教授呢。为名吗?为利吗?学术圈赚钱回本很慢,再考虑到圈子很小,非常容易被拆穿。还有人说他的朋友圈里文案是在推广大学专业咨询。但考虑到潜在找他咨询的家长资源,和已付出的经济成本不对等的现实,参会赚钱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剩下的原因不言自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过我们,在生存需求基本被满足后,人会追求更高的精神目标,包括爱、尊重或自我实现等等。就像我们买东西,贵到十几万的包包敢入手;我们追星,追一个不是人的虚拟人,这些都是培育存在的意义。比如把你名字打在这份名单里,和一群教授专家挤一块,是不是会自我陶醉,天天念叨往来无白丁。比如让你和几位专家组团,并在影响因子不为0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是不是一种小白也能参加国家课题的错觉出现了呢。(《食用菌》(2023版)复合影响因子:0.874)学术没那么难,第一步就是混脸熟。如果自己深层次追求的东西能如此简单操作,那去铤而走险,会成为个别人的选择。能这么做,恰恰因为体制内有的人很闲很闲。做得好做得差都一个样,还不担心被炒鱿鱼。一些帖子也劝你,谁越上心,谁活最多。以致于荒诞的内容出现了。一边是,每每都有躺平行为被曝光。上班还能在床上玩手机,这得多逍遥自在。一边是,假冒官员疑似做了实事的新闻反复被人提起。这人自认专业水平不错,比很多领导强,能当好领导。体制内绝大多数人还是在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干活。所以面对上述极个别情况,我还是会想起老罗——罗曼·罗兰的一句话:“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耐不住寂寞是指管好下半身,也是得管好想象力丰富的上半身。要我说,魏新河就没好好管住。有的人是不服的。他们同情魏新河,他们质疑怎么能处理这个只是热爱学术的民科呢。在会议水平上,学术会议普遍是混圈子,讲人脉,又不比学术含金量,那一个冒牌教授混进去,怎么就不行?一次会议的花销可能要两三千,他自掏腰包来的,怎么就不行?在论文质量上,虽说大家知道他的论文都是抄来的,但有时候又觉得他写的“言之有物”,那这样的民科多发挥点余热有何不可?最关键的是,怎么还拿了一个征文比赛三等奖呢?难道他真的是天才?两年多时间里,不拆穿他,责任在谁不言自明。当然不是没人发现过魏新河的问题。去年9月就爆料说他假冒。可没人听。现在出事了,能删的就删,能改的就改。好像没发生过一样。一个暗示就是,我们大意了,对方实在太狡猾。魏新河犯了招摇撞骗罪,这点毋庸置疑。但上面这些理由也很难自圆其说,倒不如干脆来点狠活。比如一家主办方怀疑,难道他喜欢蹭我们的自助餐?虽说学术美食赛道窄了点,但有总比没有的好。八十年前,钱钟书写了讽刺小说《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留学英国,不爱上课,到处瞎玩,最后混来混去,也没能拿到什么学历。眼看没法跟父亲和丈人交代了,他只好买张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然后回国,到大学里教书。好巧不巧,学校里历史系主任也是“克莱登大学”毕业的。(一个像反话的段子)只不过对方是美国克大的,他还有一个外国老婆,作假做了全套,作假时全家一起做。这个就叫专业。这样的桥段如今还在上演。非得安慰一下自己的话,好消息就是:我们只发现一个假教授来自辽宁理工大学。-END-欢迎关注搞了一个知识星球。日常会在星球分享一些投资想法、旅游攻略、美食餐厅、运动心得之类的。也会回答一些我力所能及的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来玩玩。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