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北大考古女孩”的近况,我懂了为什么孩子再努力,也逃不过老鼠赛道陷阱
还记得“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吗?
4年前,这位农村留守女孩,以676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却出人意料的避开了所有热门“钱途”专业,报考了自己心中所爱,考古专业。
今年,钟芳蓉毕业了,她作为北大考古毕业生代表,发言演讲,自信大方。
并且以92.40分的面试成绩,位列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岗位第一名,顺利进入体检环节。
一心向往敦煌的女孩,最终顺利成为奔赴敦煌的不二人选,这个自由热烈生长,梦想照进现实的故事,让大家感动又羡慕。
在为她高兴之时,我却突然想起,上周不幸身亡的30岁中金女员工,久久不能释怀。
同为名校毕业生,她们各自的人生轨迹,竟如此截然不同。
一,
这位中金的“天之娇女”,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是天花板级别,完全就是家长们想培养出的那种优秀学霸女孩,毕业之后也在金融行业继续打拼,拿着高薪,生活滋润。
只是没想到,她所经历的那几年好日子,竟是行业最后的红利期。
生活突然失重,脱离正常轨道,工作、房产、婚姻触礁,全都急转直下。
患上抑郁症的她,最终选择轻生,以极其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璀璨的一生。
很多人说无法共情她,就算降薪之后,她的收入也远超普通人,房产等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但换个角度想想,咱们教育自己的孩子——
从小起早贪黑,苦读12年,进入名校;
名校里继续卷4年,考研究生的卷7年,毕业之后,如愿进入好公司;
进入好公司之后,还得996的继续卷工作,为了留在大城市里,倾尽所有买了房子,终于扎下根来。
前方的未来,是那么充满希冀。
但时代的一个浪头打来,一切人生得意,如流沙逝去,成了白费力气。
几十年的自我压榨,压制欲望,延迟满足,往死里卷自己,还有什么意义?
当然,中金女员工的轻生,到底是不是因为行业巨震直接造成,不能简单下定论。
但确实可以看到,残酷的鸡娃“后遗症”在不断蔓延:
一路卷上来的精英们,时刻害怕自己落后于人,被淘汰,对自己严格批判,与此同时,真正的自我价值感,却越来越脆弱。
所以中金女员工的轻生,也深深刺痛了很多名校毕业,如今身在互联网、金融等曾经的热门高薪行业,靠一己之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引发一片悲鸣。
而随着经济下行,这样的悲剧可能还会更多。
大家必须明白,中国经济已经过了超高速增长的红利期。
在那个红利期,人口基数大,大学不普及,供需不匹配,于是有了“一考定终生”的执念。
那个时候,抛除一切念头,严苛自律考高分的孩子,更大概率能进名校,赚到钱,带着家族实现阶层跨越,这也是众多鸡娃家长教育的出发点。
但现在不是这样了,就算未来再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整体也会进入慢速增长期。
慢速增长期意味着什么?
在工作上,你的老板对扩张没那么热衷了,更加实事求是,有真本事,能创造真正的价值的人,才是真牛掰,而原本溢价过高的收入,也将随着潮水褪去,被挤出水分;
反映到教育上,就是高学历边际效应的大幅衰减,原先努力1分,就能拿到10分的好处,现在努力10分,可能只拿回1分的好处。
再加上AI人工智能袭来,直接碾压所谓的做题家人才,就算是名校毕业生,被裁员之后也只能送外卖,跑滴滴。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就连事业单位都要开始减编,“铁饭碗”碎了。
从小到大我们都奉行“读书改变命运”,并且以为那是真理,但这只是在某些特定时期里成立,大家很容易把自己经历时期里的道理,直接当做真理。
往后,教育还是帮助人们改善生活现状的途径,但不再是在排位赛中拿个好名次,去收入高的单位占个坑,就安然无忧。
高考也只是少部分人改变命运的手段,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考无法成全阶层的逆袭。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
道理是这样没错,但咱们普通百姓家庭,不都是卷学历,除了卷学历还能卷什么呢?
这种想法,其实和穷人无法跳出现金流游戏中的【老鼠赛跑】陷阱,如出一辙。
默认自己没有选择权,只看到别人都看到的那条路,试图跟所有人卷,跑得更快,眼看着赛道里的食物越来越少,无可奈何......
却从不反思,为什么自己非得接受这个大前提,不去看看赛道外面,有没有别人没找到的食物。
所以,这在根本上是视野的问题。
家长视野不够,缺乏对未来的觉察力,会让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越努力、越挫败;
而当你一旦觉醒,有更高的视野,有给孩子规划路径和托举的能力,那么孩子无需硬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也能通向自己的“罗马”。
这种更高视野的教育理念,叫做【结合个人兴趣的未来生涯规划】。
依托于西方教育的2个公认结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霍兰德-“生涯动态规划”。
在生涯动态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挖掘能力优势,并且通过刻意练习,发展为特长,就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取得成功,安身立命。
比如美国的学生,从中学开始就制定计划,并且贯穿了大学的专业选择、职业选择。
不必像咱们一样,挤高考这座独木桥,不需要给孩子源源不断的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也能过上理想人生。
孩子的一切选择只凭热爱,所以他们不焦虑,并且因为能沉得下心去做钻研,去创新,就算AI人工智能来袭,应试教育出来的做题家被淘汰,也威胁不到这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孩子。
就如“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让我们看到,“热爱”远比“热门”更有生命力。
这种自驱力,才能真正助力一个人,在时代转身,经济下行之时,扛过风浪,无惧纷扰,突破自我。
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但人生肯定不会走进死胡同,反而还能有更持续的发展后劲,精神上也必将非常满足。
对普通家庭来说,怎么才能帮孩子做好这样的生涯规划,摆脱困境,跳出“老鼠赛跑”呢?
推荐一本书给大家,罗伯特·里尔登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里尔登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也是霍兰德生涯发展理论的集大成者,更重要的是,里尔登在理论基础上,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操方法。
这本书也是国际生涯发展学会(NCDA)官方推荐读物,美国大学官方生涯规划的专业教材。
书是孙明展老师推荐的,我前后读了整整一周,发现里面的方法,的确能帮我们化解不少教育中的难题。
但说实在的,难读也是真难读。
作为大学学科的专业教材,里面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加上英译版的翻译问题,读起来枯涩难懂,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恐怕会被里面大量的数据、图表、分析吓到,很难坚持读下去。
更没法转化为可实操的方法,只能和这套摆脱焦虑,跳出路径依赖的高效能方法,失之交臂,就太可惜了。
在我的强烈建议下,孙老师打算用直播带读的方式,亲自给大家讲解,让大家既能学到生涯动态发展的理论知识,又能结合身边的教育资源,给孩子制定个性化的生涯规划。
独家版电子书,会免费给到大家,搭配着读书会一起理解,省时又易懂。
时代一直在变,但教育进化的速度,常常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身为家长,我们必须不断了解外界的变化,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
如果你的孩子刚好处于3-12岁,未来所面临的,一定是长达10年复杂多变的时代。
孩子是成为时代洪流下的牺牲品,还是在动态的规划下,抓住时代发展红利,实现弯道超车,在于你是否愿意从现在开始,打开认知、理性思考、虚心学习。
而当家长愿意打破固有思维,不断充实自己,对外界始终保持好奇与热情,就已经为孩子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技术颠覆、经济下行、教育变革,非此时代独有;
助孩子找到自我,父母需掌握动态规划科学方法论;
低龄孩子不内卷,低成本找到孩子的优势智能组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