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神宫》本周就点映完结了。
可能大家都没想到,看到最后几集,最让我们真香的角色,竟然是阿香。
还记得刚开始组队,胡八一看到她的第一反应是,怎么连小孩儿也带上了?
后来被斑纹蛟咬断一只手,老弱病残里,她更是除了“老”这一条都占全了。每次看着她和明叔在后面跟着,都忍不住为他俩捏一把汗。
每当夜深人静,特写镜头给到阿香,她十分惊恐地睁开双眼时——屏幕上仿佛打出了一行清晰的大字:前方高能预警!!!
虽然时常有预感,但阿香很少会向团队示警,通常都比较沉默。似乎这个小姑娘在大多数时候都心事重重、疲于奔命,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在这个团队里的位置。包括在韩淑娜牺牲后,明叔问阿香,你当时有没有预感。
看到最后才明白,原来她身上的诸多矛盾点,都是编剧巧妙埋下的伏笔。在大难临头、做好牺牲的准备时,阿香终于向王胖子坦白了自己身上最大的秘密:
虽然的确有强烈的第六感,会在危险来临前有所感知,但都只是模模糊糊的感受,而并非清晰的、明确的指示。也正是这个原因,阿香才不敢跟其他人多说什么,一直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之所以会撒谎骗人、谎称自己有阴阳眼,当然也并不是什么很自私的理由,完全出于一个很单纯的动机:因为很爱干爹,心存感恩,想要报答,阿香才编造了这个善意的谎言。
坦白自己身上的最大秘密后,阿香反而真的“看到”了。多亏她与被献祭者之间,产生了感应和联结,才帮助铁三角找到了逃生之路。
仔细看演员的表演,会发现她这里的情绪处理很细腻:在呼唤干爹的名字时,阿香脸上露出了一个虚弱的笑容。因为她非常高兴,自己真的能“看到”了,她真的派上了用场。故事讲到这里,看似弱小的女孩阿香身上,竟然有一条非常完整的成长线。
最开始她伪装成通灵者,但不过徒有其表,故弄玄虚,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
随着探险的深入,她的“特殊体质”,发达的松果腺体,导致她对外界的感知能力远强于正常人,在危险来临时,也的确会先于旁人察觉。只是由于尚未掌握这种能力,她往往显得惊恐、怀疑、无从适应。
直到故事的最后,阿香感应到了被献祭者的“磁场”,与她们建立了联系,才终于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这也意味着她不再封闭自己,愿意向这个世界敞开心扉。
全剧最动人的场景之一,是被献祭的灵魂终于得到了解脱。她们向上,向上,向上,终于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禁锢,重见天日。
我相信那一刻她所感知到的,不仅是感激、庆幸、劫后余生,更是一种灵魂上的共振和共鸣。她看到了这些祭品的悲剧宿命,也理解了她们这一刻的得偿所愿。
不得不感慨《昆仑神宫》的良苦用心,连全剧里看似最没有存在感的人,这一刻都拥有了自己的华彩与定格。整部剧看完,也没有一个角色是工具人。每个人都很有记忆点,都有自己的高光。在一部常规的悬疑探险作品里,剧中的配角们其实很容易沦为标签化的、功能性的工具人。比如明叔对应的是“奸商”,韩淑娜是“肉弹”,阿香是“萝莉”,彼得黄是“打手”,初一是“助手”,阿东是“炮灰”……功能就是前期勾心斗角、制造矛盾冲突;后期立FLAG、送人头,让剧情更刺激。上周播到第七集,韩淑娜的下线,已经让很多人为之唏嘘。她为救明叔而牺牲了自己,那一瞬间虽然快到猝不及防,但是本能的反应,才最能暴露一个人内心的想法。
初一就不用说了,上周就有无数观众扬言“千万不要让他下线”“否则给编剧寄刀片”。但当他真的与白狼王同归于尽时,从中感受到的只有悲壮和崇高。这一战于他而言无可避免,他是为了替妹妹报仇,而赌上了自己的信仰和全部。
这个角色前面的工具人属性就太强了,几乎是明叔指哪儿打哪儿,唯对方马首是瞻,连多的台词都没有一句。但最后牺牲时,彼得黄倒在夕阳下的影子恶罗海城里,仍然心心念念着明叔是否安好,怀念着童年没吃到的石榴。我们看到了他身上的执念和遗憾,于是这个人物也突然“活”了过来。他并不只是一个冰块脸的工具打手,更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温度的普通人。
在弥留之际的幻觉里,年幼的彼得黄终于吃到了石榴,而成年的他则如孩童一般,被明叔搂在怀里,安然地阖上了双眼。
原本影子恶罗海城是一个诡谲不安、险象环生的存在。但此时它却变得了一个安宁的幻境,一个承载着回忆的、埋下了朋友的地方。这里不再只有死物,也多了一丝生机。
王胖子这里的表演情绪也很有层次,从一愣,到恍然的笑,再到黯然失落,说明他最后已经将彼得黄当成了朋友
相比于原著,《昆仑神宫》在改编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多了一丝温情。这种细腻和温度,同样是依托于人物塑造来实现的。《昆仑神宫》在改编上最出彩的地方之一,就是贡献了很精彩的群戏。从工具人,到丰富立体的角色,《昆仑神宫》在改编上最为讨巧的一点,就是让每个人都有了一段故事。原著里初一是明叔雇佣的牧民向导,而在剧中,他却一上来就拒绝和他们同行。因为他还有家庭的责任,还有瘫痪的妹妹、妻子和年幼的女儿要照顾。为了家人,他本来不愿再去喀拉米尔冒险;但也是为了家人,他最终选择向白狼王复仇,与之同归于尽。一个有血有肉、让人惋惜的好哥哥和好父亲,就这样立住了。
剧中对明叔忠心耿耿的韩淑娜和彼得黄,也各有一段前史。韩淑娜被明叔从不堪之地救了回来,彼得黄则是十来岁跑船时遇上海难、人吃人,饿得只剩一口气时遇到了对方。看似下手狠厉的保镖却只吃素,看似凉薄寡情的女人却最重感情——借由丰富他们的人生过往,剧集抓住了人物在表象与内心之间的反差和张力,让我们看到了人物的“核”,看到了他们身上的情义。当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牵挂和羁绊,观众自然就会更容易与之共情。
在原著里阿香的身世其实要复杂得多,她基本上是一个实验品、一个工具,从小就遭遇非人的待遇,才被人工培育出一对“本能之眼”。剧里拿掉了这一部分,让她变成了一个性格更单纯的小女孩儿,为了报答干爹,才谎称自己有一双“阴阳眼”。这样一来,当看似需要被保护的弱者,反而在最后关头爆发出极大的能量,也得以拯救众人时,你同样也能感受到这部剧里温情的底色——在魔国,一个像阿香这样的弱者,最终的宿命是变成鬼母、或是祭品。但在昆仑小队里,她是团队的一部分,是被重视、也被需要的。最终才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昆仑神宫》另一个很对的地方,是在紧凑的篇幅里,快狠准地找到了人物定位,迅速地将角色立了起来。剧集短小精悍,留给人物塑造的空间并不多,因此每一场人物对手戏都非常高效。在紧张刺激的冒险情节之外,巧妙加入群像戏,也恰好能为观众的情绪制造一些“气口”,让剧集节奏显得更为张弛有度。比如在剧集的前期,韩淑娜表面爱偷懒、爱偷奸耍滑,恰好和王胖子插科打诨、一唱一和,制造了不少笑点。
后期韩淑娜下线之后,负责喜剧线的则成了明叔和彼得黄。明叔总想耍小聪明,又总会被王胖子一语道破;而彼得黄则过于认真,时常和王胖子陷入奇怪的比赛,杀狼要比谁射得多,连凿冰都要battle一轮。这些幽默感和轻喜剧的部分,既中和了剧情本身的压迫感,也中和了人物身上的缺点,放大了他们更可爱、更有烟火气的一面。同样,有了轻的部分,才能反衬出重的部分。到了故事后期,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们的抉择和牺牲,也会更容易让观众共情。
在悬疑冒险题材里,我们想看的不仅是视觉奇观、惊悚刺激的情节、血脉贲张的战斗,也是“人”。我们想要看到的是人与环境的缠斗,是人在被环境压迫时,所做出的选择和抗争,更是人性被逼到绝境时,所爆发出的巨大光辉。《昆仑神宫》在保留了原著气质的基础上,放大了人性之中向善的一面:哪怕看似贪财重利的明叔,也是情真意切地爱护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故事里的所有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冒险和寻宝之旅。无论他们是因为什么而出发,最终他们都有了成长,也得到了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