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高校是怎么抢学霸的?清北老师们“为爱冲锋”的奇葩故事
转载:英华兰DrBing
【写在开头】
最近微信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大家别忘了给视角学社加上星标,以免错过更多精彩!
正文
这几天聊的话题都比较沉重,今天说个轻松点的吧。
虽然如今鸡娃烂尾风险很大,昨天咱说985的成材率也只有5%,但当娃考上一所好大学的时候,老父亲老母亲们总是对娃子的人生满怀着希冀啊。
看新闻报道,这几天正是各大高校们陆续放榜的时候。
不过呢,你要是以为高考出成绩后学生们就只剩下坐等通知书那么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
对于那些超高分的猛人学霸“香饽饽”,高校们也是需要挤破头下场争抢的。(不抢不行,毕竟你不抢,隔壁就抢走了。。。)
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神秘又有趣的幕后——
名校招生办的老师们是如何化身“爱豆经纪人&谈判专家&情感顾问”,上演惊心动魄“学霸争夺战”的?
咱们找来了几个亲历过“学霸争夺战”的当事人分享,其中有抢人的,也有被抢的,一起感受这场比宫斗剧还精彩的大战。
01
@你叫什么
说实话高考那时候我纯属运气好,心大。
一查分,XX省前十,懵逼……我爸妈老泪纵横,爸爸拍着我肩膀说,清华北大你挑吧。
当天下午,北大招生组老师就约我们去他宾馆,简单介绍了一下,表明态度,来北大,专业任你选!
几个小时后,清华老师也找来,我们约了一个咖啡厅见。
一会儿,本市另两个同学和父母也来了,我和我爸就买单先走了。
其实我当时是蒙的。因为没想到自己能上清北,更没想挑清北的什么专业。(我原来觉得自己冲人大复旦都不太可能)
当天晚上加了一个同高中北大学姐的微信,聊了很久,头痛,觉得之前说不学法律经济的誓言可能要打脸了……
第二天去了XX招生驻地,等了半天,一个学长接待的,在酒店大堂。
说实话,学长很优秀,也给了很专业的意见,但是那天大堂很吵,我们没聊一会儿就离开了。
而北大则直接把我们带到宾馆房间,和招生组长老师聊了两个小时,学长学姐们穿着统一服装,特别客气地请吃了午饭,又见了志愿者家长,热情到让我爸有点怵。
就这样心意已决,就北大了,签约!
但是有的同学知道,签这个约是没有法律效益的,主要靠诚信。
接着,震惊的来了。
晚上回去的路上我爸就接到他们领导的电话,说清华一院长是他同学,拜托到他明天想和我们见面。天哪,那一刻,感觉事大了……
第三天,高温,院长带着两学长来了,又送花又送果篮的,给了很多建议(不只是择校)。内心很感恩。
中午,我爸学校领导请吃饭,我们说要再考虑考虑。(是为了给爸爸领导面子,总不能人家还在你学校呢你就说不好意思我签了北大,您请回吧)
不过北大老师的电话就没断,一直鼓励一直加油……哈哈哈哈。
晚上终于发微信和清华老师说了我的意向,他们回复说可以理解。
接着,画重点——更震惊的是:第四天,高中班主任说,清华老师在学校呢,你来一趟吧,说话客气点,但我不干涉你的决定。我爸被感动得都想让我上清华了。
我睡眼惺忪地去了,原想一个办公室两把板凳,五分钟就能解决。
谁知道我一去,行政楼会客厅,清华院长,招生老师,学长,学校校长,主任,隔壁班主任,就我一个弱女子,瑟瑟发抖。
事后才了解到,我校今年考得异常好,但是文科全部意向北大,而且一个提前批已经填了志愿,尴尬了。
清华担心以后在我们这不好招生,想再劝劝我们。
于是我们学校老师清一色的清华好要上就上清华巴拉巴拉,我点头,清华老师清一色的清华好要啥有啥实现理想,我点头,学长小哥哥又是谈人生又是夸我又是一起看电影的,我点头。
最后,清华院长:怎么样?要是可以,现在就签了吧?
我:老师,我……要再考虑考虑。
班主任拉着我,语重心长。
我爸发微信给我:要不要救你出来?
还好,后来,我校终于有一个签了清华,我就不被列为重点对象了,还是年纪主任把我救出来的。
晚上,再度发信息,各种很抱歉很感谢。
其实现在回看,清华北大都很好,影响我选择的还是个人情感和对未来的规划吧。
02
@大白老师
业内有句话叫“一抢二藏三防盗”,形容的就是抢状元的激烈程度。。。
我在北大招生办混了四五年,抢状元算是每年夏天的保留曲目。
除了个别省份,清北两校比较和睦以外,其他时候抢状元之激烈无异于发动一场战役!
这种情况,无关绩效,是脸面的问题。
我第一年参与招生时,主要任务是跟在组长屁股后面搬砖,好巧不巧当时的全省理科状元就出在我们这个片区。
按照师兄的话说,你小子真是好运气,第一年就赶上个大活!
我记得出分那天晚上大家都没睡,都守在电脑电话前等消息,凌晨四点多的时候就接到总部的电话,说最高分可能在我们这块。
当时带队的师兄是个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老师,他压力立马就上来了。
赶紧给片内各个重点学校打电话确认,之后才知道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生逆袭考上来的,她考前的一模、二模都没啥动静,所以我们和隔壁都没关注到这个女孩。
这个女孩家里离市区特别远,在一个村子里,我们确认她的家庭住址后,凌晨五点就顶着黑眼圈开车前往这女孩的家里。
开了三个小时车到达之后就在村里打听她家的住址,并介绍身份及来意。
非常巧的是,我们到了连自我介绍都没做完,清华就到了,属实前后脚!
我到现在都记得那种尴尬却又剑拔弩张的氛围。。。
这个女孩的大伯是村委书记,于是就邀请我们去村委会谈这个事。
坐在他们村的会议室里,两方人马一字排开,女孩在她家长的陪同下坐在长桌前面。
接着就是两边唇枪舌剑互相揭短,儒雅随和的展开了一场口水战,各摆各的条件,各说各的优势,中间还夹杂着学生家长、她大伯的提问和打岔。
最后是这个小女生自己做出了抉择。
她高一高二一直梦想北大,但是高三时候清华给她过了自招,但北大没给,她觉得她跟清华更有缘分!
而且,北大一直在跟她谈光华有多好,但她压根不想学经济。
总之,她最后选择了清华一个非状元专业,也拿到了五万元奖学金。
说实在的我挺佩服她的,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她自己的选择,至少当年这个时候我就在两边的轮番轰炸下彻底昏了头,我不如她!
最后,我们也是尊重她的选择,悻悻离去,并没有留下来吃午饭,毕竟丢了省状,再丢省2就说不过去了。
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抢状元的紧张激烈。
因为清北招生一般是互不见面的,这种碰巧相遇对坐攻讦的特殊情景确实甚少。
后来几年我慢慢晓得了,抢状元关键不在抢,而在藏。
之后某年招生时,全省的文状就在我的片区内。
为了抢占先机,我打了报告就一人打出租车到了这个男生的家里。
这个男生见到我开心极了!她的父母也非常非常激动!
我开口自报家门,并展示了我的身份证、工作证、学生证以及带给孩子的一些北大的纪念品和礼物,接着在他家沙发上嘚吧嘚吧说了大半个小时,结果他忽然开口告诉我:
“老师,您别说了,你说的这些我都懂,我是复读生,两年了,支撑我的动力就是北大,我只想去北大,什么专业都行!”
唉,我是真没想到,他几句话差点给我整哭了。
最后,他跟他父母商量过后,收拾东西跟我去参加夏令营了。
听说我带着孩子走了没多久,清华就找到了家里。。。
其实这才是抢状元的常态——赶速度,然后带着状元“藏至深山、潜至平原”,让另一方彻底找不到!
03
@李小粥
被抢的经历,远远没有抢人的经历有意思。
我是上海交大毕业的,没被清华北大抢过,但也被好几所全国第三名的高校争抢过。
而我本科毕业的暑假曾加入了交大某省招生组,这段经历极其难忘。
在高考分数正式公布之前,我们就已经从各个渠道搜集了全省前1000名的学生预估成绩,先剔除前200名(肯定捞不过清华北大),然后把201名到500名的学生一个一个查三代,先摸底。
是的,清华北大抢状元,我们就抢清华北大剩下不要的学生。
高考分数公布那天我们一组人摩拳擦掌,就等第一时间联系目标,给学生一个好印象,用市场营销的话来说,这叫做“首因效应”,即客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会造成长远的影响。
我们会比高考正式公布成绩早1个小时拿到成绩,然后,我们就开始像电话营销业务员一样,开始第一次与目标的亲密接触。
最精彩的,是给学生打的第一通电话。经验丰富的招生组老师一般会告诉我们要点如下:
1,与学生讲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恭喜,学生们一高兴,很容易就把快乐的情绪转移到报喜的高校之上,有利于后续顺利拿下。
2,第一次接触不能太直接表达“你快来报我们学校啊”,因为这批学生后续会接到几十通高校的电话,高校如果太积极反倒会让学生产生廉价感。
所以,适当高冷一点会有奇效。
3,通话的首要目的是摸底,要了解学生是否有明显的报考目标,以及对地域、专业等维度的偏向,这时我们就像信用卡客服一样一边套话一边记笔记,这些笔记都是我们后续接触学生时的宝贵参考资料。
4,结束通话前,我们往往得不动声色的黑一下竞品,当然了,交大的竞品主要是复旦。
黑也不能黑得太直接,得潜移默化的埋下种子和伏笔,我们会说:
“交大主要是工科和商科,现在的社会还是实际一点好,太过浪漫和松散的学校氛围是不利于成长”。
据我了解,复旦的话术一般是“读大学最重要的是开阔眼界、培养远大的理想,我们复旦主要是塑造学生综合能力,不会把学生培养成匠人或者打工仔”。
就这样,三言两语之间就已经刀光剑影了。
接下来呢,我们就会隔三差五关心一下目标们的动态,看看他们的心理有无变化、是否有明显的报考意向。
如果他们的意向是交大,那就顺水推舟、投其所好。
如果他们的意向是其他学校?也有应对套路。
想报考北京?雾霾那么严重有啥意思?考不上清北在北京就是二流,不如来上海做老大。
想去杭州南京合肥?以后工作你也得来上海,干嘛不现在就来上海?
想报考隔壁?毕业了工作都找不到,全是没前途的专业,学经管你这分数肯定不够,不如来交大报个好专业。
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我们会经历学生们无数次的反水、后悔、承诺了又变卦、变卦了又找上门来。
即使签了协议书,在报考系统截止的最后一刻,任何可能性都存在。
最大的感慨就是:
这段被抢的经历,大概率是这些学生们这辈子最荣耀的时光了。
我想哪怕是清华北大的状元们在入学的最初一段时间,都会感受到很强烈的挫败感。然后,重新调整心境,回归正常,继续前进。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很牛、很抢手、很珍贵、是人才,其实都是片刻的幻觉。
平台的伟大并不意味着个体的伟大,除非你真的应了那句“明天母校以你为荣”。
残酷的是,大部分名校生,一辈子都不能像刘强东那样给人民大学捐几个亿,像雷军一样给武大捐个楼。
相反,很多时候是“以母校为荣”,然后埋没在人海之中默默无闻,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主角,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日子,也挺好。
总结:
看完第三个故事,感受最深啊。
尤其是前段时间中金女跳楼的新闻,更让人深刻意识到:
名校的logo虽然闪亮,但它也只是通往梦想路上的一块路牌,并不是终点;
学霸的光环虽然让人羡慕,但人生的剧本还长,世事无常,后半段还得靠自己写啊。
无论你现在是手握名校offer的学霸,还是正努力向梦想迈进的追梦人,都要记得:
最终定义你的不是那张录取通知书,而是你自己。
环境在变,时代也在变。不想当个高开低走的“烂尾娃”,就要保持一颗谦卑、上进的心,在暗淡的日子也能皮实地活下去,才能赢到最后。
江湖路远,来日方长!
而作为家长来说,培养一个学霸娃不容易,但比这更难的是培养出成绩背后的底层能力——
比如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强大的学习力、求知的热情、对知识探索的持续冲动等等。
这些都需要从小去养成!
榜单使用攻略:
相关阅读:
“我教了坟墓一样的班级”, 资深教师的一句话, 撕开应试教育的遮羞布
“考上名校又怎样?”跟踪哈佛、哥大、牛津3位中国学生,光鲜后的一地狼藉
转载:英华兰DrBing,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扫码加入视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