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ciyu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出生于安徽的一个小山村,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北京大学。
高中时,他对大学的想象跟所有人一样,觉得只要考上,就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进入北京大学后,他却发现自己错了。
北大的学习氛围之浓烈,竞争之激烈,让他目瞪口呆。
耳濡目染之下,他收起安逸的心思,拼命学习。
主修社会学之外,他还兼修了法律和计算机。
他曾经创下一个星期参加17门考试的记录,并且成为当时北大唯一拿到“国家计算机系统分析证书”的文科生。
不仅如此,他还通过校外兼职赚够了自己的学费,也为后来第一次创业储备了启动资金。
身在名校,即使你想躺平,无形中也会有一根鞭子,驱动着你奋进。
仅用2年时间,他就从普通程序员做到技术高管,管理四五十人的团队。因为他的同事,多是清华、北大、斯坦福等名校的计算机专业硕士、博士。 他们工作时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往往让张一鸣有种打开新世界的感觉。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工作的前两年里,他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多回家,回到家以后继续研究编程。一家好的公司,会把你放在一众强者中间,逼你与他们共舞、争先。
为什么说这两个故事呢?
你会发现所谓名校、名企,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给予一份体面的工作、一种光鲜的生活,而在于它们的圈子、氛围所形成的“成长文化”。最近,我看到的一段北大现场抢课的视频就深深印证了这一点。在北大一个宽敞的公开课的教室里,学霸们争先恐后地抢占前排。面对所剩无几的座位,抢不到位置的就学生直接站着听课。这样的场景,与一般大学里“教室寥寥几人”、“学生都在瞌睡”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课时,不是发呆就是睡觉,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下课后,不是吃零食就是追剧,不是追剧就是打游戏。”一边是争分夺秒地求知精进,一边稀里糊涂地混日子,人与人之间巨大的鸿沟就产生了。员工们吃晚饭时,交流的焦点全是公司业务、行业形势,甚至具体到发布会新闻稿的一个措辞、会议现场的矿泉水摆放这种小事。他们更在意谁的想法更高明更有趣,而不是谁穿了露背吊带衫。更热衷讨论的是行业的现状和变化,而不是谁和领导的微妙关系。他们一门心思摸鱼聊八卦,在没意义的事情上劳心耗神。他们只想能少干一点活就少干一点活,能少操一点心就少操一点心。前者是拉紧发条,加速前进,后者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久而久之,两者之间的能力就有了明显的参差。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名校毕业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吗?
懂得破圈,不断向上发展才能真正让自己的路走得越来越宽。触摸不到名校名企的门槛,我们也能突破圈层,向阳生长。“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你自己的本事;第二:你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想要挤上峰顶,完全可自赋“成长文化”,努力修炼自己,见贤思齐。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写过一篇《相信奋斗的力量》。
文中讲了他一段经历,高中时他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很多同学就这样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学,就是考一次就放弃了。但是俞敏洪不认命,相信努力终会有回报,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考了第二次不成,就考第三次。2022年,林田成为首位入选华为天才少年的毕业生。谁能想到,冠着“天才少年”的他,曾经是一个差点被退学的差生。林田在大学时,因为缺少管束,荒废功课,以至于第一学期分数几乎垫底。无奈之下,学校老师告知林田的父母,如果林田仍这样不务正业,将有退学的风险。他卸载了网络游戏,下载了许多与课程相关的电子书籍,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他休息时间不再窝在寝室,不论寒冬酷夏,每天都在图书馆里待到关门;凭借不懈努力,林田曾拿下接近满分的优秀绩点,发表了SCI论文8篇,被华为高薪盛邀。自赋成长文化,就是能日复一日地努力,年复一年地坚持。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梁捷发现一个现象:
有些中学生到了高三,会请假在家从网上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云学习。
他问一个中学生为什么不和原来学校的同学一起学习,学生说:“我想考清华北大,可我身边的同学几乎没有人这么想,我只能在网上找和我有同样理想的同学,远程虚拟,一起学习。”选择优秀的人并肩同行,我们才能一点一点地爬出井底,走出藩篱。著名的社群商业顾问剽悍一只猫,曾经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补习老师。当年名不见经传的他,立下的第一个flag就是一年内见100个牛人。他弄到了一个“首席采访员”的title,想尽一切办法与大咖们见面与交流。这件事让他受益匪浅,他不仅对各个行业内的最新动态与发展都了如指掌,而且大咖们的真知灼见也极大地拓宽了他的眼界。自赋成长文化,就是远离低层次的圈子,融入更优秀的群体。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罗尔·德韦克曾提出“成长型思维”的概念。
无论现在是什么能力水平,我们都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再好的学校、再好的公司,都无法对一个人的人生盖棺定论。在这个社会,起点没有那么重要,终身学习,才决定一个人的终点。点个在看,矢志不移地前进,这个社会上升的通道永远为我们敞开。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