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华文明西化之殇-2 :礼仪之邦

中华文明西化之殇-2 :礼仪之邦

文化

在阅读本文前请先阅读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华文明西化之殇-1:何以中国》。

关于“文明”的定义,全球学界至今争论不休。我们不是在搞学术,就不必去追究这些措辞细节了,在我看来,文明是人类群体创造出来的精神与物质的集合,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头脑,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较远古的文明中物质发展的权重占比较多,而高级文明的标志是精神领域的发展更加瞩目。中华文明在精神领域内,已经在两千年前就已达到人类所能企及的最高峰,那就是东方哲学。

哲学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并且引领着文明发展的方向。中华文明的哲学理念是荟萃了2000年前百家争鸣之精华,糅合成独特且丰富、博大而精深的高端文明,放眼全球,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儒家思想是东方哲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倡导的是孝、悌、忠、恕、仁、义、礼、智、信这九个字,这也是两千年来中华民族三观构成的重要元素。孔子强调的是社会的秩序礼仪,十分重视家庭伦理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百善孝为先”,孝道在东方文化中是十分重要的美德,是儒家伦理的核心。中国人认为,羊羔尚知跪乳,乌鸦尚知反哺,一个人如果连生养他的父母都不知感恩不知回报,那就根本谈不上其他的美德了。

古人列出了三种不孝的情况:“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是指父母也不是完人,也会有错,如果父母错了,作为子女明知父母有错却不去劝阻,只知道一味顺从父母,从而扭曲自己的本意,屈服于父母的错误意愿,导致父母做下违背道德规范的举动,这其实是一种不孝。可见,儒家所倡导的孝道并非是愚孝,而是有理有据有情有义的用心之爱。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是说,家里穷困,双亲年迈,作为子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去工作赚钱,没有钱孝敬父母,不能用自己的赡养给父母带来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这也是不孝。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主要是依赖于家庭养老的,至今在民间依然有一个执念——“养儿防老”。因为古代女子嫁人之后就成为婆家的劳动人口,所以只能依靠儿子来让自己家族人丁兴旺。生个儿子把他养大,等自己老了不能劳动的时候,儿子会给自己养老送终,为人生画上一个暖心的句点,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这当然并非只是单方面对子女的要求,事实上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的自我牺牲也的确配得上子女的尽孝。就算是身在海外的华人,很多也都保留着这样的观念,我认识一个老华侨,他在美国生活了五十年,一生极度节俭,不烟不酒不旅游,存下来几套房子。如今已到暮年,他担心自己身后,子女继承遗产的时候要通过法庭做遗产认证太麻烦,就跑到律师楼做了个生前信托,立了个遗嘱,把所有房产和银行存款都平分给子女。他甚至都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设立的是不可撤销信托,这意味着他签了名之后再也不会拥有这些财产了。可以说,他这一生都是为子女而活,虽然子女小时候他忙于工作,让孩子们的奶奶帮忙带孩子,虽然子女成年后少有往来,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但是他依然打心里认为自己赚钱早晚都是子女的,甚至在自己还健康的时候就义无反顾的将所有房产控制权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子女。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对于这样伟大的中国式父母,恪守孝道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就是孟子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有不孝顺父母的行为中,最糟糕的是无后。繁衍后代、把自己的基因永远传承下去,这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本能,人也是这样,渴望自己可以开枝散叶,拥有许多子孙后代。作为一个古中国的男子,如果不能娶妻生子,导致自己父母的基因后继无人,让家族绝后,这是最不孝的事情。如今城市中年轻人很多都恐婚恐育,也早已没有生儿子续香火的执念,但是正是这个执念让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生生不息,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唯一延绵至今的古文明,或许是因为我们有儒家这个极度重视生育的观念。

当然,只把孩子生下来是远远不够的,有些族群的男人四处留种,生一堆孩子,却拍拍屁股就走了,根本不尽抚养的责任。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中,没有父亲的孩子容易因营养不良而夭折,也很难有机会接受教育,从而造成整个族群的恶性循环。即便是当代社会,也有不少族群依然这样父不父子不子,这样的族群是极难产生自主的高级文明的。而中华文明在两千年前就因儒家思想而建立了良好的伦理规范,一个家庭中,父亲、母亲、孩子,各有各的角色和责任。父亲赚钱养家、母亲打理家务照顾孩子,孩子在这样有序稳定的家庭中长大,心理和身体都很健康,长大后赚钱报答父母,并且用同样的秩序感组建自己的家庭,娶妻生子、人丁兴旺、家族气运绵长。这是儒家在两千年前为中国建立的良性循环系统。如今一些人喜欢批判儒家,鄙视儒家学说,殊不知如果不是儒家为中华文明建立的系统,可能他根本不会有机会存在于这世上批判儒家。他们忘记了凡事皆有两面,没有完美的事物,儒家固然有糟粕,有时代局限性,但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以及其对中华文明的正面意义是远超那些糟粕和局限的。


“悌”字是竖心旁加上一个弟字,既可以解释成心里有弟弟,也可以解释成弟弟敬重兄长的心态。在儒家思想中,“悌”要求兄友弟恭、兄弟互助,是对家族中平辈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兄弟姐妹是拥有共同的父母、拥有相似的基因的亲人,“悌”就是将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体现在日常行动中。在中国人的伦理中,家中的长子是承担着很大的责任的,所谓“长兄如父”,一旦父亲早亡,长兄是要代替父亲的角色,承担抚育弟弟妹妹的责任的,而接受了哥哥呵护的弟弟也要像敬重父亲一样敬重兄长,这是一种感恩。

“悌”为中国家庭带来和睦幸福,家族兄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相亲相爱,拳拳手足之情、命运相系,兄弟之间相互扶持,才能让家族壮大,这样的家族更容易在残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安定和谐,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家庭重视孝悌,则社会重视孝悌,在这样温情满满的社会中,在这样井然有序的社会中,自然而然就会崛起一个伟大的国家。儒家的孝悌之道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正面的意义。


“忠”是一种面对国家、人民、君主、夫妻和朋友的品格。“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谓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从“忠”的字形上看,忠字的意思是面对所承诺的事情从内心出发,实实在在,心思摆在该在的位置,尽心尽力,尽忠职守,不左顾右盼,不背叛离弃。

和后世很多人曲解的不同,孔孟从未倡导过愚忠。

《论语》中,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想要臣子对君主忠心,首先要君主对待臣子以应有的礼仪待遇。

孟子更是将君臣关系视为彼此相待、互为付出的关系,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意思是说,君主如果把臣子当作兄弟,那么臣子就会对君主掏心掏肺全心全意;君主如果把臣子当作随意使唤的小狗和马匹,那么臣子也就只不过把君主看作是普普通通毫不相干的一个外人;如果君主把臣子当成尘土草籽一样加以轻贱,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当仇人一样对待。

很多人都批判说,儒家是统治者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却没有看到,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荀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实上,儒家是一种民本思想,重视人民更胜于重视君主。孔孟劝谏君主把人民的需要放在心上,懂得畏惧人民的力量。孔子和孟子所有的伦理道德都不是单方面的强迫要求,而是将社会和家庭视为有机的整体,将个人视为有血有肉有情的生命,讲究给予扶持,也要求回报感恩,强调尊卑有序,也重视平等相待。但是董仲舒为了迎合汉天子的统治需求,违背了孔孟本意,董仲舒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把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扭曲成单方面的义务,开启了愚忠愚孝之门。如果我们要继续发扬儒家思想,应该多从孔孟著作上面寻找适合当今社会的闪光思想,摒弃董仲舒等人建立起来的非儒家本意的糟粕部分。


“恕”字形如其义,“如心”就是将心比心,站在他人角度全面的考虑问题。儒家思想中的“恕”并不是宽恕原谅的意思,而是对他人报以同理心的意思。对此孔子说得很明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不乐意要的事物,就不要施加在他人身上强迫他人接受了。

论语里面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这样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字可以当作人生一辈子的行为准则的呢?”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这个字啦。”

孔子曾经讲过那么多有智慧的话语,提出过那么多人生准则和至理名言,但是如果只能选择一项人生行为准则,孔子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恕”。孔子是有大智慧之人,他知道,一个人如果有同理心,那么自然就会拥有其他的道德观念,一个人如果没有同理心,那么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只会是个摆设。


“仁”在儒家思想中十分重要,似乎是一个大家人人都能理解但是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我小时候一直都是简单的把“仁”字当成“好”字的同义词。新华字典中关于“仁”的第一条解释是“同情、友爱”。“仁”是和瓜子仁、花生仁、杏仁一样的仁字,是植物果实内最核心的部分,营养最丰富的好东西,所以我认为“仁”字也引申为内心最好的部分。

“仁”的读音和“人”相同,仁是会意字。甲骨文和小篆的“仁”字皆为从人从二,表示两个人亲近,以人道相待,说白了就是要有同理心,要把别人当人看。《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很好的体现了儒家学说的“仁”。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不同,儒家讲求次序亲疏,对人的好是要有亲疏远近之别的,先要顾好至亲,再说远亲和外人,先要疼爱自己的孩子,如有余力再去管别人的孩子。儒家把“我”的概念看得很重,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是“我”这个概念的小圈子里的,属于自己最核心的利益范畴,如果还有能力,就画一个更大的圈子,把远亲近邻同学朋友师长校友老乡都装进来,大家互相帮助。

孔子对“仁”的定义是这样的:“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得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修养,要求人们克制和战胜自己的私欲,让言行举止合乎礼节规范。要想求仁,要做到恭谨有礼、心胸宽广、诚实守信、勤勉机敏、施惠于人。能做到这些的人绝对不是一般的人,难怪孔子又被尊为孔圣人,这样的道德品行,真的犹如圣人一般了。儒家一直都在追求个人修养的不断提升,认为每个人都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举止,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义”是指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孟子对“义”的定义是“羞恶之心”,有“义”的人如果自己做了不符合道德的事情就会感到羞愧难当,如果看到他人做了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就会对其嫌恶。儒家要求人们遵守道德,遵守内心的行为准则,对违背良心的“不义”之事会感到羞愧,对他人不义行为也会起到监督和指摘的作用。

孔子是这样定义君子的:“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要以义为根本宗旨,行为举止要遵守礼仪,君子凭借谦逊而杰出,凭借言而有信而有所成就。在孔子看来,君子的核心品质就是“义”。中国人夸赞一个人人品好,就会说他是个“正人君子”,人品好的人一定都是讲“义气”的。

孟子将“义”之重要又提上了一个新高度,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生命和大义之间,孟子主张大义甚至重于生命,为了一个“义”字,在无法两全的极端情形之下,应该舍生取义。因为这样的价值观,中国民间最令人热泪盈眶热血沸腾的故事几乎都是舍生取义、义薄云天的情节。


中国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儒家是功不可没的。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儒家极度强调社会等级制度,所谓尊卑有序,并为此制定了详尽的礼仪规范,但是中国讲究礼仪并不是发源于儒家,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相当重视礼仪了。我去过许多次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过不少商周青铜器,在那个生产力还很低下的时代,华夏的老祖宗就已经制定出非常隆重规范的礼仪制度了,绝大多数青铜器都是礼器,也就是进行礼仪盛典的时候使用的。《史记》上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从此,九鼎就象征着王权,鼎的多少就是重要的礼仪规制。《周礼》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鼎的造型看起来厚重庄严,其实所谓的鼎就是一口大锅,天子的九只鼎里盛放的分别是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鱼干,以鼎代表王权就是说这个王可以让百姓不挨饿、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样人民才会拥戴其当王。而典仪制度详细到规定不同等级的人可以有几口锅,饭锅里可以装什么食物。

孔子其实崇尚的是周礼,他一直抱怨他自己生活的春秋时期是“礼崩乐坏”的差劲的时代。有一回,孔子拿着一只叫做“觚”的青铜杯子喝酒,但是他看着这只杯子感到很嫌弃,因为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势衰微,已经震不住天下,人们开始思想活络、挑战权威,这体现在艺术上就是将西周时期威严庄重的青铜器设计风格逐渐演变成春秋时期纤巧精致的设计风格,觚也从腰身粗壮的款型变得像一只细骨伶仃的高脚杯了,孔子慨叹道:“觚不觚。”抱怨现在人心不古,就连酒杯也没有个酒杯的样子,看起来那么轻佻不稳重。可是,春秋时期真的是个坏时代吗?在如今看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恰恰是整个人类哲学思想的顶峰,那个时代不仅不是坏时代,还是一个太过迷人的时代,只是身处其中的人无法觉察而已。

儒家讲的“礼”,不仅仅是礼仪,也包含了道德。“礼”是义的外显,所谓“礼为义之用”。孔子认为内心的想法会通过行为礼仪表现出来,而礼仪规范则会暗示和强化内心的道德规范。孔子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生来就在内心中带着仁与礼这些好的道德规范的,只是因为“苟不教性乃迁”,如果缺乏教化,人天性里带着的美好就会蒙尘,所以需要克己复礼,通过教化和战胜自我内心的黑暗部分来恢复内在的美好。自汉朝以来两千年来,整个中国的政治治理都是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将道德和法治相结合,将公序良俗和严刑峻法相结合。在意识形态上追求不偏左也不偏右,此为中庸,此为中国。


西汉杨雄说:“智,烛也。”他认为孔子所说的智,是分辨是非的智慧与能力,像是烛火一样,帮助人将含糊不清的事物看得透彻分明。如果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就做不到仁了,毕竟连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都分辨不出来,又怎能以正确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确保做对事情呢?

孔子鼓励人们多学习多思考,他认为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要依靠学习才能分辨是非形成智慧的。儒家主张“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的原理、推本溯源,从而获得新的认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两千年来的的科技与物质发展也与无数书生本着格物致知的精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分不开。


“信”就是诚实守信。现在我们学着西方的样子建立了征信系统,其实古代中国人根本不用这劳什子来强制维护诚信,因为诚实守信从小就被教育刻在心里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到做到、不会出尔反尔。这种优秀的品质在受外部世界影响较小的广大乡村中,还是非常普遍的,并且成为农村人淳朴善良的重要原因。


现在很多人只一味批判儒家思想中被后世扭曲编造的糟粕部分,并因此来全盘否定中华文明,这样的做法是不智的,也是不诚实的。孔孟对道德的要求成为中国人做人的底线和行为准则,使得中华民族具有了这些传统美德;孔孟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使得中国社会稳定、温暖且强大。中国之所以成为唯一绵延不绝的文明古国,这样令人赞叹的生命力必然离不开群体团结的力量,而将亿万中国人拧成一股绳的就是这些儒学美德,是这些充满治国智慧的核心价值观,儒家从某种意义上是保证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根基。

但是儒家从某种角度看毕竟太过教条呆板了,如果中华只有儒家思想,那恐怕不可称之为丰富伟大,中华文明中的另一大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则很好的弥补了儒家的不足。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跟随庄子的脚步逍遥游。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纽约10月起4场灯会璀璨登场 浓浓中华文化风!2023年纽约华人大型春晚 欢迎报名!曼哈顿Urban Hawker新加坡美食广场自信自强,中华文化如何奔赴世界和青年?《漫画故宫》——横跨数万年的中华文明史,给孩子看一个“活”起来的故宫!​​​​​​​​​​​​​​​做这件事恐害丢饭碗,迪士尼员工吁游客"拍摄礼仪"文明与征服:文明史上的五位征服者国之殇:徽州的伤,安徽的痛留住历史文脉 传承中华文明 习近平这样阐述微信社交礼仪(2022版)网课之殇:在直播间里「逝去」的「老师」美国教育漫谈精华文章合集枪之殇!过去32年美超百万人死于枪口,这个群体最危险脑洞大开之另类义工计划。。长尾的善心:中国民间公益的数字化之路天普新学期取消室内口罩令! 南泽西化学品泄漏, 刺鼻味飘至南费城! 美国7月CPI同比增长8.5%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扬帆远航——中共二十大报告引发海外中华儿女热烈反响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中概之殇:系统性风险如何影响市场?现在的中国就是现在的中国政府中华文化:五禽图足不出户逛故宫!写给孩子的华夏百科全书,横跨数万年中华文明史,通俗有趣!Biotech的流动性之殇为传统文化注入年轻态,优酷《闪耀吧!中华文明 》如何带动文化精品创作再升级?相比地球文明,宇宙中是否存在更高级的“修仙文明”?答案超乎你我的想象!以歌舞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 波士顿广州联谊会中秋联欢侧记袁霓:印华文学如何推动文明互鉴?| 东西问5000年中华文明,第一次被讲述得这么清晰琵琶湖 小岛 商店街 牛肉馆 (图)你知道这些Attack(发作)吗?观点丨林坚:把握文明理念,推进文明实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单位工作,必须懂得这些接待礼仪中国最新分析:华文社交媒体用户持续增长,但评论量降低陈傻子:致敬文明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市民,致敬文明执法的警察!博士答辩的一些趣事中国大学之殇?解聘诺奖得主,留下学术妲己和油腻院士?【美食节】2022十成中华文化美食节重磅回归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