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不断,OpenAI十一个创始人只剩俩,但这为啥是好事?
▲ 点击图片报名,抓住风口(iOS用户请用电脑端打开小程序)
本期要点:OpenAI的人员为何流失?商业化真的太重要了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近日,OpenAI的总裁Greg Brockman宣布长期休假,不禁引起了广泛猜测,难道Sam Altman(山姆·奥特曼)的这位铁哥们儿也要离职了?
至今,OpenAI最初的11位联合创始人中,仅剩CEO Sam Altman和负责机器人领域的Wojciech Zaremba仍在公司,其他人或是加入竞争对手(如Deepmind和Anthropic),或是自己创业,甚至还有像早期创始人马斯克这样不停捣乱的。
其中,OpenAI联合创始人和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伊利亚·苏茨克维)的离职尤为引人注目。去年11月,他参与了对Sam Altman的罢免行动,但是迫于员工压力,最终失败。此后,他在公司中逐渐边缘化,直到今年5月正式宣布辞职。
这一连串的人事变动后,不仅让外界对OpenAI的管理能力和团队稳定性产生了质疑,也担心它是否还能领导这波AI浪潮。
但其实,现在OpenAI的高管团队还比较稳定,只不过不再有之前的耀眼光芒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离职事件表明OpenAI正面临着激烈的内部矛盾,但矛盾解决之后,我反而认为,下一个阶段OpenAI的发展会更顺利一些。
首先,科技界顶尖人才的流动性本来就极高,OpenAI人员的离开,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利益的考量,而不是由于对老东家的不看好。
由于产业的爆发式增长,AI人才供需严重失衡。为吸引和保留顶尖人才,OpenAI为工程师们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其薪酬中位数高达87万美元,其中57万美元为股票奖励。
但是,近两年,如苹果、谷歌、Meta等巨头给资深工程师开出的薪酬都在百万美元以上,最高可达300万美元,同时还有高额的股票期权激励。相比之下,OpenAI的薪酬以及股票激励或许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此外,在这波AI浪潮之中,部分工程师也会选择离职创业,通过短时间内获得融资以快速提升个人价值,同时也为自己开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然,有的顶尖人才是为了寻求更符合个人价值观的事业而离职。
例如在AI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科学家Andrej Karpathy(安德烈·卡帕西),他曾在OpenAI和特斯拉担任要职,但出于对AI教育的浓厚兴趣,他不仅自录多套AI课程,还离开OpenAI创立了Eureka Labs,致力于开发能够辅助教学的AI工具。
不过,最关键的是,很多离开OpenAI的人是“超级对齐派”,他们的离开,也许会加速OpenAI商业化的进程。
在去年11月Sam Altman的解雇风波中,外界纷纷猜测背后隐藏的是“有效加速主义”与“超级对齐派”的理念冲突。
虽然这个说法有点阴谋论的味道,但并非捕风捉影。很明显,在OpenAI内部AI安全与商业化的路线之争已然非常激烈。Ilya Sutskever离职并创业成立专注于AI安全的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SSI),便是这一矛盾走向高潮的表现。
曾经的安全团队负责人Jan Leike在离职声明中也直言不讳地指出,过去几年里,公司的“安全文化和流程”被逐渐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对“闪亮产品”的过度追求,这对于坚守AI安全初心的理想主义者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不过,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高远的理想离不开现金流的支持。
截至2024年5月,OpenAI的年经常性收入为34亿美元,同比增长580%。但是,由于高昂的人力成本以及AI大模型的训练和运维成本,OpenAI的年支出可能高达85亿美元,未来还会不断增大。所以,作为CEO,Sam Altman必须将重心放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以求在商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而且,OpenAI作为估值约为85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AI独角兽,在发展需求和资金巨压之下,也难免会谋求进一步融资和资本运作,特别是通过IPO上市。
但是,OpenAI具有非常独特的公司结构,在非营利的OpenAI, Inc.下建立了营利性子公司OpenAI Global, LLC。虽然通过利润上限和非营利宪章等措施,平衡了盈利与创新,但非营利母公司对营利子公司具有最终控制权,营利子公司的发展或将有所受限,这将为OpenAI的上市带来巨大阻力。
因此,Sam Altman一直在谋求OpenAI的商业化转型。
今年5月,Sam Altman在哈佛大学参加活动时,就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前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表明公司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不会忽视社会责任和伦理原则,但核心却是在强调商业化的合理性。
今年6月,还有风声传出,Sam Altman曾向股东私下透露OpenAI或将全面转向商业化运作,或将放弃其非营利性母公司,完全转型为营利性公司。
尽管最近没有相关消息公布,但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只有实现商业化,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提升公司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为日益激烈的高端AI人才竞争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总结一下,在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近几月OpenAI关键人物的离职和人事变动,不仅不是利空,反而给公司松了绑,少了内部掣肘,Sam Altman在商业运作上或将更加自如,甚至会融资上市。可能很快,我们就将看到OpenAI的转型,其创新能力会更强,并推出更好的产品,为社会带来更多福祉。
最后,看完了OpenAI的案例,相信你也能看到这波AI浪潮的轰轰烈烈、来势凶猛。科技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红利,想要把握红利,欢迎加入科技特训营,先人一步、看清未来。
最后做个预告,8月24号下午,我们会在北京举办一场线下活动,主题为“AI大时代:冲击、挑战与机会”。同时,我还邀请了四位嘉宾,为大家分享他们在AI产业一线的观察和经验。场地有限,目前还剩少数席位,报名活动可能会提前结束。如果您想参加,请尽快安排行程,我们不见不散!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推荐阅读:
奥特曼在闭门会中说,OpenAI有责任创造更好一个的世界!背后却有大问题!
【科技特训营】看懂科技产业,离不开长期观察。线上书院模式,与王老师深度链接!为未来五年做好准备,先人一步,看清未来!
此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一份清单
“OpenAI高管人员名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