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新答卷:“一例封城”和全民两天一核酸
全域封控下的上海某街道
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希望减少封控带来的影响,因此封控时间越短越好,区域越小越好,措施越轻越好。
今年以前,各地的解题思路是“逐步升级”。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只是“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居民可以走出家门,在小区内散步,也可以走出小区,到商店、超市采购物资。
2月11日,武汉发布第12号通告,“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此时居民仍然可以外出购物,只是需要在小区出入口登记。
直至2月14日,武汉发出第24号通知,才开始严格执行“除就医以及防疫情、保运行等岗位人员外,其他居民一律不得外出”。
二十多天的间隔,给了民众储备物资的余裕,也让网购、团购、社区代购的渠道逐渐完善和普及。
武汉市民团购物资
待到3月19日,武汉无疫情小区“允许居民分批、分时段、分楼栋,在小区内进行非聚集性的个人活动”,社区内的便利店、药店、小菜场也在评估后恢复营业。
真正严令足不出户的封控,只有一个多月。
西安的情况类似,2021年12月21日,先是采取三区管控,封控区实行“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原则上居家。
12月23日,西安开启封闭式管理,仍然不是油门踩到底,而是“每户家庭每2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员外出采购生活物资”。
直至12月27日,防控加码,“除参加核酸采样外,坚持不出户、不聚集”。
待到2022年1月中旬,西安低风险地区的小区居民已经可以出门购物。
这样逐步升级管控措施,一方面是防疫部门需要时间来评估疫情,另一方面则是不希望对市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可是到了上海这里,逐步升级却成了最受诟病的地方。一方面造成疫情迁延日久,保供困难;另一方面7天之后又7天,7天之后又7天,防疫思路变幻,不断改写民众的心理预期,让很多人心态崩溃。
上海市民进行核酸检测
为什么会这样?
其中一个原因是,武汉面对的是新冠病毒原始毒株,R0值(基本传染数)1~2;西安面对的是德尔塔,R0值5~7;上海面对的是奥密克戎,R0值8~15。病毒的传染力越来越强。
昔日的上海高分作业,是靠快速流调找到所有密接、次密接,隔离管控,从而减少区域性封锁。
如今,这个办法追不上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
另一本高分作业开始被广泛抄写。
今年2月到3月,深圳出现奥密克戎疫情,3月13日当地发布通告,将于3月14日至3月20日:
①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② 机关事业单位居家办公;
③ 非城市保障型企业停止运营或居家办公;
④ 全市公交、地铁停运;
⑤ 全市社区小区、城中村、产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一周之后,深圳基本实现社会面清零,有序回复生产生活。
七天时间速战速决,深圳经验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面对奥密克戎,各地把这种思路用到了极致。
4月1日,滁州发布通告(当天发现1名无症状感染者和7名初筛阳性人员):自4月2日凌晨6:00起,对滁州市主城区暂时实施封控,实行静态管理。
五天后,4月6日,滁州主城区解除静态管理。
4月17日,芜湖发布通告:我市城区发现一例初检阳性感染者,……主城区暂时实施静态管理;并立即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芜湖市静态管理通告
此前,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曾说:要以“杀鸡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的超常举措切断传播链。
六天后,4月23日,芜湖市主城区除封控区、管控区外所有区域解除静态管理。
4月25日,包头市新增确诊病例3例,“全市进入静止状态,街道小区实行封闭管理”。
同日,保定市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例,“对主城区和新三区实行封控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
除此之外,还有南通、邯郸、太原、西安、苏州、邵阳等多座城市陆续在主城区实施静态管理,网友称之为“一例封城”(当然,各地政府普遍表示临时社会面管控不等于“封城”)。
微博财经博主@Degg_GlobalMacroFin,通过一个简略的模型分析了为什么“一例封城”越来越普遍。
假设:① 市民平均10天核酸检测一次;② 病毒的基本传染数为8;③ 封控后病毒的基本传染数降为2;④ 运气一般(不会很早或很晚发现首例阳性)。
由此可以算出,采取“一例封城”措施,30天后的阳性人数约为4000人,而发现一例之后等3天再封控,30天后的阳性人数将是19000人。
假设里的数字可以调整——例如核酸检测频率越高,则最终阳性人数越少;病毒基本传染数越高,则最终阳性人数越多——但不影响结论:
既然选择清零,那就尽快清零,把对民生、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除此之外,还有一份“抢答”作业,正在个别地区尝试,值得关注:
开启常态化核酸检测,提早发现新冠感染者。
4月26日,芜湖发布通告:市域内所有人员每5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优化采样点设置,方便居民就近采样,免费提供检测服务。……无故不按规定频次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安康码使用将受限。
芜湖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通告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使用健康码出入各类场所,乘坐公共交通,那么就要每5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政府出钱,免费检测。
在此之前,常态化检测往往只针对医护、物流等重点人群,或是只在特定时间段开展。全市、全民、全时段的核酸检测,尚不多见。
我们来算一笔账:
每5天检测1次,一年就是73次。
芜湖常住人口367.2万人,一年就是26800万人次。
安徽省多人混检目前每人份6元(国家医保局要求不高于8元,各省采购价格已经一降再降),一年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就是16亿元。
去年芜湖市的GDP为4300亿元,16亿元相当于当地GDP的0.37%。
如果常态化核酸检测能够更早发现感染者,更及时处置,避免大规模、长时间的封控管理,只要换来当地GDP多0.37%的增长,那么这笔财政支出就很划算。
更何况财政支出还有乘数效应,还可以避免封控带来的民生伤害。
在芜湖之外,有一些城市,开启了每48小时一次或是每周三次的常态化检测。这份作业值不值得抄,各地又是否有人力物力去抄,有待观察。
但这至少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态度:既然选择动态清零,就该拿出最好的动态清零。
本篇作者 | 木有药师 | 当值编辑 | 麻酱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 图源 | VCG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