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2万人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公众号新闻2022-10-09 12:10作者:那日苏来源: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上世纪50-60年代,韩国经济属全球最末一档。从70年代开始,韩国GDP出现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借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韩国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与科技进步,国民教育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可以说,今年正式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韩国,其经济基础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后来,这段经济突飞猛进的日子被称为“汉江奇迹”。这四个字是借鉴了西德在二战结束后从满目疮痍的废墟中迅速复苏的“莱茵河奇迹”。实际上,韩国的汉江奇迹与西德之间的联系还不限于此。为了筹措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韩国曾向西德派遣过近20000名劳工,这就是著名的“派德运动”。● 时代中的人,万般事情皆不由己,可能是幸运儿,也可能是倒霉蛋(第一批派德劳工,图:DBM)亚洲末流经济体也有春天朝鲜战争停战后,半岛基本恢复了和平。但两边的老百姓们,还依然在温饱线上挣扎。战后初期,朝鲜为快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干快上了著名的“千里马运动”。从1956年到1961年,朝鲜的科教文卫水平都有大幅提高,成为半岛上率先完成战后经济复苏的国家。● 60年代末,朝鲜都在规划怎么修地铁了(平壤地铁,图:youngpioneertours)根据韩国发布的《朝鲜与韩国的人均GDP对比表》中的对比数据,1960年朝鲜人均GDP为253美元,而韩国为82美元,韩国连朝鲜的三分之一还不到,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倒数的水平。● 同时期的韩国,却是这种景象,要知道,这还是在首都汉城……(图:Flickr)按美元计算的GDP,其实也不能完全统计出那时朝韩的经济差距,在苏联及一众东欧国家组成的经济互助委员会(CMEA)的帮助下,朝鲜可以用自己的农产品、矿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去换取老大哥们的化肥、石油等工农业必需品。具体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朝韩之间差异巨大。那时,北边的人可以开着拖拉机耕田,享受政府提供的社区免费医疗和教育。而南边的人们只能住着茅草屋,食不果腹。● 嗯,著名韩国美食“部队锅”,就是那会儿挨饿受穷的人发明的,至于食材从哪来就不说了,不忍心呐(图:quod.lib.umich.edu)如此悬殊的经济差异,让南边人心思变。现在有从朝鲜逃到韩国的“脱北者”、“新地民”,而在当时,韩国则有很多“越北者”、“亲北势力”。不能让这批人继续壮大,成为了韩国执政者们的共识。正是这样,为了遏制韩国亲北势力,李承晚、朴正熙等韩国领导人一方面在国内打压共产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如果经济水平上去了,叛逃的人应该也会相应减少。毕竟,人是会用脚来投票的,谁的经济更发达,谁的方向看起来就更正确。● 一边是西装革履,一边是寒碜潦倒。一图读懂60年代贫富悬殊的韩国社会(图:quod.lib.umich.edu)可是,抓几个“亲北份子”容易,要搞好一个国家的经济难。搞经济、搞建设,哪一样都需要资金。彼时的韩国一穷二白,哪里拿得出钱?于是,韩国人把目光投向了他们的“天祖国”、“自由世界的灯塔”——美利坚。为了能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韩国不惜派数万名士兵去帮美国打越南战争。● 韩国军队对越南人民痛下杀手,不单是为钱,本质上,这也是在向美国纳投名状,表忠心。(韩国兵抓越南平民,图:Flickr)但即便韩国大头兵这样卖命,在战场上血肉横飞,美国给到的经济援助,也是十分有限的。美国国会认为,韩国的价值在于防范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没必要投入太多,饿不死就行。516军事政变之后,为了筹措更多资金,韩国领导人朴正熙在会晤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时,提出了向美国贷款的请求。● 当时韩国社会动荡,经济状况恶劣,朴正熙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成功实施政变(516政变进行时,图:wiki)可惜,美国人没给这个亚洲政治强人一点面子。肯尼迪回复道:“我们不能给得到美国免费援助的国家提供贷款。”既要援助,又要贷款,美国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再说,以韩国当时的情况,能不能还清这笔贷款,有相当多的人持怀疑态度。● 意思就是:不要问美国能给你什么,要问你能为美国做什么,韩国的价值在哪?(中间的武官神似南山的部长,图:wiki)“天祖国”不给借钱,韩国还能跟谁借呢?放眼当时全世界,有钱的就那几家,苏联、东德都是敌对阵营,英法在二战后经济也处于恢复之中,况且跟韩国更没什么情分。大干三年,有房有车战后的西德虽然遍地废墟,但不少高素质人才还是留了下来。十几年间,新的一代成长起来后,这个被三国共管的联邦,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瞧这私家车数量,西德人小日子过得不错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西德借鉴社会主义阵营的计划经济体制,着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加强行政力量对市场的干预。1951年4月,以法国、西德为代表的西欧六国签订了《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让西德原来的优势产业得到了恢复,工厂重新大面积运转。这就是前文提到的“莱茵河奇迹”。● 通过海运出口的大众甲壳虫西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一些阻碍,劳动力不足就是最大的问题。战争让德国损失了400万以上的青壮年,国家此时又处于分裂之中,劳动力严重短缺。尤其是德国西南部的煤、铁矿藏,是西德工业复苏的命脉,但是当时的联邦德国,竟找不到足够的矿工去开采。● 老的老,小的小,就是缺干活的中年人(小男孩人生赢家,图:wiki)一边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但劳动力严重短缺的西欧国家;另一边是一个拥有大批失业人口,老百姓食不果腹的亚洲国家。这种情况下,双方很快就进行了会晤,一拍即合。1961年12月,韩德签订《经济技术援助协定》。协议主要内容是西德向韩国提供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综合性援助,经济援助以低息贷款形式发放。贷款规模为1.5亿马克,按当时的汇率计算,约为3500万美元。● 1964年,朴正熙访问西德(图:wiki)当时,各国舆论都不看好这次援助,毕竟1961年韩国的人均GDP只有79美元。一下子借这么多钱,韩国拿什么还?不过,西德并不是为了赚那点儿利息钱,他们算的是另一笔账。1963年12月21日,123名韩国人在金浦机场登机,目的地是西德的杜塞尔多夫机场。这是韩国第一批拣选的派德工人,他们将在西德的鲁尔区从事矿业开采。● 说白了就是西德出钱,韩国出力,各取所需(到那边都老实点,临行讲话会 图:DBM)当时的德国矿工,一个月能领到160多美元的薪水。这个收入是韩国人均收入的10倍。外派工人大约干三年,就能在人多地少的韩国买上一套小户型的公寓。矿工的血泪虽然收入比在韩国高了不少,但在异国他乡,于不见天日的矿井里面干上几年,也是一种煎熬。韩国矿工们的收入在德国属于低水平,大多数人会省吃俭用,把大部分工资寄给在韩国的亲属。●(韩国矿工学德语,图:DBM)1964年,朴正熙以总统的身份来到西德鲁尔工业区的煤矿,发表了一段演说,号召大家努力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富强的国度。然而,这段演说被台下工人的哭声多次打断。从起初的小声呜咽,慢慢地变成了集体的哭号,总统的随行人员都开始控制不住,大哭起来。朴正熙之妻陆英修也跟着抹泪。● 有人拍下了这一幕(图:korea.kr)哭是有原因的,这群韩国矿工们在西德的生活境况很不好。矿井作业不光有危险,还有可能诱发尘肺病等职业疾病。但是韩国劳工赴德的脚步并未就此停下。● 虽然很苦很累,但相比韩国的矿工还是好得多了(图:DBM)1965年初,在德工作的韩国医生李秀吉,在工作时听到了一个内部消息:“联邦德国在护士行业有30000个岗位缺口”。他向西德的10家医院推荐了韩国护工,经他介绍,有210名韩国护士来到了西德。当时,西德一名护士能领到的起薪有632马克,相当于韩国部长级别的收入。最初,韩国护士到德国打工这种事儿,只是民间小规模的行为。直到1966年8月,韩国海外开发公司和联邦德国医院协会签订《韩德护理要员协定》后,韩国向西德输出护工,才成为一项政府行为。从1963年到1977年,韩国共输出了约8千名矿工、1万多名护士到西德从事劳务活动。●(韩国派德护士,图:Youn-kee-bok)韩国社会普遍认为,这些劳工挣来的辛苦钱是后来韩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正是有了这些派德劳工的劳务做担保,西德才愿意向韩国贷出大笔资金用于后者的建设。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在德韩国劳工都省吃俭用,将生存所需之外的收入存到银行,再寄回家里。身上若无千斤担,谁愿他乡万里行,远赴重洋打工,不过是想给家人挣口饭。●(图:Kim Jong-pil)1965-1975年间,派德工人总共向韩国汇回了一亿多美元。这笔钱成了韩国获取外汇、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开展技术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对韩国来说,这段打工历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1967年,发生了韩国矿工集体跑到东柏林,转而投奔朝鲜的“山茶林事件”。但更多的派德工人选择了留在德国,或者趁机移民美国、加拿大,成为了这些地区韩国社区的主要人口来源。按计划打完工后回韩国的人,反而是少数。● 这群为韩国赚下第一桶金的人,被他们忘了(图:电影《国际市场》剧照)另外,韩国输出上万名护士到西德,也给自身的医疗系统造成极大压力。当时的韩国一度严重缺乏护士。1977年,随着韩国国力上升,西德经济陷入迟滞,以及菲律宾、越南等地更廉价劳动力在欧洲市场出现,韩国派德劳工成为了历史。这时的韩国,已经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了。● 1981年,韩国取得1988年奥运会主办权,那时能举办奥运会,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汉城奥运会,图:wiki)好物推荐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