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部绝版遗作是危险的(未阉割版)
优秀的作品屈指可数,邵燕祥先生的《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是不可多得的一本。他曾崇拜偶像,歌颂偶像,最终却被偶像一脚踢开。在1958年的运动中,突然从“我们”中的一员被判出局,他称自己“死”在这一年。
◎ 题材特殊:讳莫如深的一段岁月
《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起于民国尾声的1945年,止于建国之初的1958年。既是中国近百年来社会激变最迅速的一段时期,又是史家们在著述中讳莫如深的一段岁月。
由于它的题材特殊性,尽管读者需求很大,现实却是这一题材的新、老书越来越少,今天更近乎绝迹。
◎ 思想深刻:一代知识分子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它不同于历史课本与大事记,而是官方历史之外的个人历史。邵燕祥将他自身的经历,化为解剖自己、解剖社会的手术刀,深刻挖掘何以在这片土地上,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里,我们为什么一直在走弯路。
它不是仅仅流于形式的心灵记录,而是在“我死过”,又“我幸存”了半个世纪后,更为理性的“我作证”。“土地革命,我是工作队员,镇反,我是 ‘打虎队员’,肃反,我是小组成员,此外,抗美援朝,思想改造,也算得上积极分子,挨整都是别人的事。这一回,轮到我了。”
他的遭遇,也是当时很多人共有的遭遇。他们怀着真正的理想和热情,卷入那段历史潮流。然而,他们的理想越真诚,悲剧色彩就越深刻。他的反思,是那段历史最沉重的经验教训。
◎ 一字未删的绝版遗作
那段历史最不应该遗忘。所以,这样一本书是危险的。作者经历太过坎坷与颠覆,难免让人思考这一切的缘起。
为什么这一代人“原想走进这个房间,却走进另一个房间?”
为什么理想走到最后,却和最初的理想背道而驰?
时至今日,我们是否依旧在老调重弹?
邵燕祥写这本书时,已经感到时间的紧迫。那个时代熟悉的、不熟悉的老朋友一个个走了。作为幸存的不幸者,他要书写、要记录、要为历史作证。
特别幸运的是,本书自港版引进,正文一字未删。而邵燕祥写完本书三年后,即撒手人寰,所以,本书也是邵燕祥的遗世之作。
邵燕祥:我的书就是遗嘱。遗嘱,是不愿意被删改的。书稿整篇删还好,钱理群就经常被整篇删,他说没办法。最怕的是局部删,这是凌迟,很惨。好在此书没删。
为此,诚挚推荐邵燕祥作品《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和《一个戴灰帽子的人》:
1. □□□:《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则是邵燕祥先生用生命完成了他一生分量最重一部的回忆录。《一个戴灰帽子的人》自2014年出版,已绝版多年。
2. 经典:记述了六十年代重要却又往往被遗忘的那五年的历史变迁。既是珍贵的个人命运史、心灵史也是一代知识分子对历史以及自身的深刻反思。
3. 稀缺:网上本书甚至已溢价到近100元,先知书店全网最低价,《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仅售50元,《一个戴灰帽子的人》仅售38元。
4. 文字上乘:邵老先生的文字,典雅、涵永、绵里藏针。当代中国能把中文写这么好的不多见。本书甫一出版,就被评为2014年度十大影响力图书获奖作品。有书友说,“经历过那个年代,才能写出这么深刻的文章。思考过去,警戒未来,值得思考”。
书写黄金年代的知识分子永远是容易的,相反,书写极端年代的知识分子要困难得多:既要把握命运曲折的个体,又要反思苦难的年代,更要有时代洞察,看穿背后的历史逻辑和复杂人性。邵燕祥先生的书就这样是不可多得的作品,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多次断货,所剩无几。(还可一并选购反思苦难年代的好书:陈徒手签名书《故国人民有所思》《人有病,天知否》,含独家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