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0万到76.3亿,深圳是怎么生钱的?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1980年,24岁的北京诗人顾城发表的成名作《一代人》,如原子弹一样地引爆了一代人积压已久的情感:“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所有的人似乎都开始意识到,这将是一个不平静的开始。
“特区”这个经济名词是中国人的一个新发明。在深圳、珠海和汕头试办出口特区,允许华侨、港澳商人直接投资办厂,也允许某些外国厂商投资设厂,或同他们兴办合营企业和旅游事业……深圳特区的创办思路渐渐明确下来,它被明确定义为“经济特区”。
深圳面积大则大矣,却还是只有3000万元的贷款,这点钱还不够搞2平方公里的三通一平。
当时的干部在《列宁全集》中找到了一段话:“住宅、工厂等等,至少是在过渡时期未必会毫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协作社使用。同样,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转交给社会。”
这段话让“出租土地,用地金来换现金”的想法得以实现。
从1980年至1985年的五年里,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6.3亿元,建成了一大批新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工程,初步形成了九个工业区,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特区办厂、开公司。
南风自此一路北上,开放之势再不可挡。点击视频,回顾一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