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丰收,是七彩的~”
寒露到,割晚稻。河南郑州的“85后”新农人刘彪的“七彩稻田”,赶上了十月初的雨,晚了几天。他等来雨停,等来地干,等来沉甸甸的稻粒。
如今他又等来沉甸甸的稻粒
田间稻香弥漫,一串串稻穗颗粒饱满。刘彪揪下一粒稻谷,用力一掐,手感硬实,收割正是时候。但一摸水稻叶片,细细密密的露珠让刘彪和同事赵建设犯了愁。“露水太大,稻子都是湿的。晾晒过程中含水量大,容易捂,影响品质,再等等吧。”
“七彩稻田”成为热门打卡地
刘彪负责的这块“七彩稻田”位于黄河南岸,共58亩。受到黄河泥沙的冲击,这里的土层有机质丰富,水丰草茂,加上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适合种植绿色优质水稻和观赏水稻。这个有机水稻项目去年启动,这是第二次收获。
眼下,刘彪和同事培育品种有两个方向,一是吃起来口感比较好的,还有一种是作为景观稻,叶片颜色漂亮。
“我们把全国优秀的、口感获得过金奖的品种引种过来。口感好的可以保留,不好的进行改良,做出适合当地的品种。试验成功了,就可以把我们的种植技术、品种在河南推广。”刘彪说。
在刘彪看来,水稻产量当然重要,但口感,甚至作为主粮之外的观赏功能,也能出奇制胜。
上个月起,刘彪的这块“七彩稻田”已经成为郑州新晋的热门打卡地。有人拍下够发满九宫格的照片,也有前来研学的孩子,跟在刘彪身后看已经铺满晒台的彩色水稻。
稻田都是丰收的景象
沪黄、原紫稻3号、黄金晴……刘彪细数着地里的品种,一共18个。不同的品种,成熟期不同,如何高效绿色管理是巨大的考验。刘彪的办法是“稻鸭混养”,让鸭子在水里给稻田除草、除一部分虫。
不光养鸭,还养鱼,鱼在“七彩稻田”旁的几个巨大水池里。鱼的粪便通过池底的漏斗收集发酵,做成有机肥,再送到稻田。刘彪解释,“这么做既不污染环境,又增加了产量、提高了品质,稻子把水净化之后再用来养鱼,一份水干了两个事。”
丰收的收,是收成的收,也是收入的收。高产的稻田亩产1200斤,大米单价一般在四五元;刘彪的“七彩水稻”亩产高的也有1000斤,而大米单价是遥遥领先的12元,再加上每亩地卖掉15只鸭子的2000多元,收获还没结束,“收入”的“收”已经深深落笔。“我们做农业的,只要没有归仓,心一直都在悬着。现在的心情是欢喜的,看着都是丰收的气象。”
更多新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