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3079天
本文信息来源:知乎、百度、新浪微博等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综合类奖项,能够获得诺奖,是很多科学家、文学家的目标,截至目前,我国仅有莫言和屠呦呦两人获奖。而在今年10月10日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是由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Douglas W. Diamond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Philip H. Dybvig 3名美国经济学家获得这一奖项,表彰他们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为什么我们会去关注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项呢?主要就是因为那位Philip H. Dybvig(上图右一)竟是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已于去年解聘。因此,西南财经大学也被网友戏称为 “国内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大学” 。之前几个奖项公布之后,不少国内大学想要蹭一蹭热度,也不能完全算蹭热度吧?毕竟这些得主也确实是这些学校的名誉教授。但这位Philip H. Dybvig教授在国内可不仅仅是名誉教授这么简单,十二年前,也就是2010年7月29日,西南财经大学成立了金融研究院,就聘请了时任华盛顿大学金融学教授的菲利普为院长,一直聘请了十年之久,直至去年才解除聘请关系。根据小道消息称,是因为迪布韦克教授当院长的时候,没能带领金融研究院通过考核,带着老婆跑路去华盛顿大学了。很多网友也都纷纷发表了自己观点,其中也不乏很多知名教授和学术大咖。有人调侃道,国内高校的考核严格到连诺贝奖得主都不能达标的地步了,其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还有的说由于我们的考核机制白白错失了这样的机会,在遗憾之余很多人都对于国内高校的考核进行了质疑。这不能全完怪学校,毕竟在考核指标的要求下学校作出解聘的选择也是按规矩办事,并且并非只有西南财经是这样的。也有人说是要警惕国际上这种假借学术之名对我国进行的诱导性宣传。
还有的说:如果现在还在西财的话,今年大概率轮不到他获奖了。
还有网友进行科普:这个诺贝尔经济学奖 正式名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诺贝尔创立的,是瑞典中央银行借着诺贝尔名号自己弄的,含金量不如诺贝尔的自然科学奖。
有知情人士1说:因为疫情的缘故,Dybvig 没有按照规定完成合同, 西南财经也是按规章办事解除了合同。 没有什么拿不到明面上的原因,各位阴谋论/带节奏/上升到国家间中断学术交流的都可以退了。。。网友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还有一位知情人士2表示:迪布韦克教授在财大只是假期兼职,主职仍然在美国。所以他得诺奖与西财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他在西财工作的绩效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网上有很多传言,说迪布韦克教授是去年被西南财经大学解雇的。究竟是解雇还是主动辞职,还是因为口罩原因往返不便,或者是合同到期,双方没有意愿续签,现在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只是但凡西南财经大学能多留教授一年,就不会成现在人家获奖了都没办法发个“祝贺我校金融研究院院长迪布韦克院长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尴尬场面。看看人家郑州大学的全网通告:恭喜!郑州大学迎来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全职加盟,实力更上一层楼!又或者是可喜可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外籍院士,全职加盟郑州大学!这么一对比,似乎西南财经大学好像就更加的“憋屈”了。借用网友的话来说,“曾经的他你爱理不理,现在的他你高攀不起。”对此你们有哪些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