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被中国大学解雇,原因竟是:业绩不达标...?
北京时间10月10日17点50分,2022年度诺贝尔奖的最后一个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
2022年度经济学诺贝尔奖授予了Ben S.Bernanke(本·伯南克)、Douglas W.Diamond(道格拉斯·戴蒙德)和Philip H.Dybvig(菲利普·迪布韦克),以表彰他们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他们将均分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按照目前汇率计算,人均奖金为211万人民币。
其中,菲利普·迪布韦克(Philip H.Dybvig)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在银行理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等方面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研究成果被认为“奠定了现代金融学的基础”。
最引人注目的是,菲利普教授曾担任我国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达11年之久,2021年因为国内双一流学科考核没有获得通过,被西南财大解聘“下岗”了。
不少网友直呼:西南财大没有续聘,错失诺奖啊!
而不续聘的理由也是众说纷纭,难道真是网传的考核不及格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原因很简单,他所在的“金融研究院”,更像是一个智囊机构,正规说法是“学校非编单位”。
也就是说,菲利普·迪布维格不需要考核,至少不需要大家想象的论文、KPI之类的考核。
网友们猜测的“KPI考核不及格”,只不过迎合了广大大学教师们的焦虑而已。
所以才有了网传的考核不及格但是却得了诺贝尔奖的说法。
如果真是“绩效不合格“,西南财经大学也不至于聘请菲利普·迪布维格在该校工作11年了。
在官方和本人发布真实的不续聘原因前,更多的人相信不续聘的原因是菲利普·迪布维格由于疫情,中美两头跑太不方便了。
在这个个体事件的背后,也揭示了全球疫情近3年造成的国际学术交流中断的现象。
这个现象所带来的影响才是最深远的。
大家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这件事:从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对海外教授在中国兼职明显查的严格了。
在特朗普任职的最后一周,2021年1月14日清晨,联邦特工冲进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陈刚家,把他的妻子和女儿从睡梦中叫醒,给他戴上手铐,然后把他关进了监狱。
美国司法部声称,陈刚在申请资助时并未按照美国能源部的要求,透露其与中国的长期联系。此外陈刚还被指控涉嫌电汇欺诈、未提交海外银行账户报告、纳税申报单上存在虚假陈述等。
在接下来的371天里,他和家人“经历了一个活生生的地狱”。他的研究小组也被迫重新安置。
直到2022年1月20日上午,美国马萨诸塞州当地法院撤销了对陈刚的指控。
陈刚说:“我最终被证明无罪——花了两年时间。然而,我痛苦地意识到,我是不幸中最幸运的一个。”
除了美国的相关严格政策,中国近年来对于海外教授来内地非全职工作的热衷度也有所下降。
再加上疫情,在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菲利普·迪布维格与西南财经大学“不续聘”也许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而至于这事的热度如此之高,也是因为菲利普·迪布维格今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如果没有,菲利普·迪布维格与西南财经大学的不续聘,也就没有那么的“不合理”了。
而且在“前员工”获得诺奖之后,西南财大并没有去“蹭热度”、“攀亲戚”,已经很难得了。
此外,知乎上有用户认为,西南财经大学能在十多年前就聘来诺奖级学者,不仅不是“有眼无珠”,反而是“慧眼识珠”。
还有一位网友的带来的真实情况还原:
图源(一亩三分地公众号留言)
对此,不知道各位有什么看法呢?
业务合作联系Alice老师
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