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不想赔钱上班,我辞职去胡同开小卖部

不想赔钱上班,我辞职去胡同开小卖部

文化
行李打理的小卖部

人类学硕士、出版社编辑、北京胡同小卖部店主、武当山义工、年过三十的新本科生。
 
以上所有标签,都来自同一个人。行李今年三十中半,读人类学出身,在出版社当过几年编辑。后来他辞职去胡同开小卖部,期间上武当山当了七八个月的义工,今年又重新高考,成为了一名准医学本科生。
 
这几年,他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在豆瓣、小宇宙等平台,引来了不少关注。很多人喜欢听他的小卖部故事,因为在他叙述的胡同世界里,能抓住一些钢筋水泥中找不到的市侩、情怀和活力。
 
行李也曾对大众的关注感到困惑,因为他真心认为,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这些年,和不同的朋友聊过后,他大概明白了为何有人羡慕自己的生活,因为衡量好生活的标准太单一,而他恰好不那么在乎那些标准。
 
黄丽群在短篇小说《卜算子》中写过,“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不算啦。”行李的故事,颇有几分“不如不算”的豁然。
 
人活着从不容易,每个人都要承受自己选择的人生的代价。活着一事,或许就像赵本山在《心病》里说的,既然那个小盒才是我们永久的家,那么在隐入尘烟之前,还是尽量不要被太多别的盒子困住。
 
以下是行李的自述。

 

1.
不想赔钱上班,辞职开小卖部去

 
我以前在一家出版社当了五年的编辑,主要做历史学和人类学领域的书,后来辞职有各方面原因。一个是,想做的书一直出不来,至少完整版出不来,五年里几乎有四年都耗在了这上面。另一个是,那时跟同事、领导的关系太稳定了,让我觉得我三十出头已经看见了六十岁退休的样子。
 
我觉得很没意思,不是说没人压榨你没意思,而是说,一个做书的人却没时间读书,每天都是凭着惯性工作。我觉得如果我未来三十年都这样,好像挺可怕的。有些人会觉得很好,因为它稳定,每天靠这种按部就班的惯性,就可以领到月底的工资。但对我来说,不刺激了。
 
有一段时间我很忙很累,身体和精神都有点受不了,每个月花很多钱做心理咨询、扎针灸,还要交房租。掐指一算,我在赔钱上班。那会儿我的房东临时要卖房,我妈妈的身体也不好,各种事情凑在一起,就想要不先辞职休息一段时间,想想我这几年到底都在干什么,以后想干什么。
 
我觉得好像付出了很多努力,自己的能力和各方面人脉关系,都在努力地往一个方向推进,可是却没有任何结果,没有取得任何成绩,甚至都没有一个让我感觉有存在感的阶段性成果。我开始怀疑我的存在性,我会觉得我干的这些事情,好像换条狗,给它拴块骨头,它也能干个差不多的样子。所以就想着先停下来。
 

决定开小卖部是刚好有个机会。我的亲戚在北京的一条胡同里有一间十几平米的公租房,原本租给别人做了个小超市,后来政策规定不许出租,再放下去可能就要被收回了。北京二环内的房子被充公,是一件多么令人心疼的事,所以我就说我可以去住,顺便把这个小店重新开起来。这样可以自给自足,养活自己。
 
接手后有过一些想法,比如把它改成书店,或者咖啡馆,甚至做成民宿。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发现根本不可能。小卖部的位置不好,而且由于房屋性质,什么执照都办不下来。所以后来就没有那么大的心思给它扩充了,就打算卖一点日常的东西,卖不掉也可以自己吃。
 
2019年我准备辞职的时候就开始惦记上这块地方,一边办离职手续,一边准备开店。我甚至从前单位的咖啡馆里,用我的购物卡余额买了些零食带过来,作为这家小卖部早期商品的一部分。
 
小卖部的启动过程也不复杂,就是在原有基础上,把它收拾得更干净一些,把过期的东西都扔掉。我大概规划出房间的前面做经营,后面是我的生活区域。然后是进货,我找到前任租客留下的进货单子,上面有货站的电话,就打过去问了一下,也告诉人家这儿重新开业了。
 
刚开始要挑什么货进,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本人不吃零食,我的生活里没有辣条、火腿肠、方便面。当时我先进了薯愿,想着非油炸的薯片会比较健康,还有太平洋苏打饼干,因为我胃不好的时候会吃它。后面我发现这些根本没人买,第一,薯愿太贵了,第二苏打饼干一点都不好吃。所以那些东西摆了很久都没有卖出去,最后只能自己吃了。
 

小卖部一角

后来调整进货策略,用到了一些人类学的方法。一个是靠观察,一个是参与观察,外加一些简单的街坊访谈。比如我观察了第一波来买东西的人,是附近的大爷来买烟酒,我就知道这些是刚需。喝酒抽烟的人,每天都要喝酒抽烟,不像咱们喝可乐,哪天肚子不舒服就不喝了,但他们肚子疼也不耽误抽烟喝酒。烟酒无非就几种,所以我把最主流的先补齐了。
 
饮料当时也选了最主流的几种进货,像可乐、雪碧、红茶、绿茶。后来发现还是远远不够,比如雪碧的保质期是四种饮料里最短的,别的有十二个月,雪碧大概只有九个月,然而买的人也不多,就逐渐少进了。可乐的话,有人喝可口有人喝百事,还有人喝无糖。红茶呢,有的人只喝康师傅就不喝统一的。
 
这样一补充下来,原来的四种商品就变成近十种了。我也会去周围的小超市逛一逛,看看他们货架上都有什么,落了灰的就不用考虑进货了。但是如果你在那儿站着都看见经常有人来买的,就要进一点。当时就靠这些观察。
 

2.
胡同小卖部的生存哲学

 
小卖部一般从早上七点半八点左右开始营业,一直到晚上十点,夏天还可能开到午夜。因为我就住在这里,所以只要我在家待着,胡同的人就默认开门了。甚至晚上我都关门关灯了,还会有酒鬼过来敲窗户买东西,但你跟他也没道理可讲。
 
在胡同经营小卖部主要就跟左邻右舍的老街坊们打交道,以及租房的外地租客。要做好小卖部的生意,需要圆滑变通的能力,但我很欠缺,因为我太讲道理了。我希望一件事既然是这个样子的,那么大家都应该去执行。你来我这儿买东西,就应该给我等价的货币,我给你相应的商品,交易结束。我也会对你态度好,不耽误时间。
 
但实际上,这放在任何一个小卖部里,都很难实现。我们去一些小店买东西,经常会发现老板正在玩游戏,《王者荣耀》马上该上高地了,等会儿。街坊邻居如果熟悉也理解,甚至可以先把东西拿走,待会再给你送钱,老板不会特别介意。这种时候需要一种熟人的默契,但是这种默契不是非常牢固。
 
我和一个邻居大哥非常熟,平时也经常在一起聊天,有一次他在我这儿买了啤酒,我收错钱,那一箱啤酒应该收60块,结果只收了20块,他就拿走了。我也知道他家在哪儿,心想一会儿会给我送回来的吧,结果并没有。等到第二天,他从我门口经过时我叫住他,话还没说完他就说,昨天那钱收错了吧?我说,你知道为什么不给我还回来?他说,我还以为你昨天打折。
 
指望他知错就改是不可能的,他会想,只要你不主动过来找我,我就不去找你。但如果换作在工作单位里,主动纠错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一旦被发现,会被追究责任。而小卖部的这种小事,诉诸公权没有太大的用处,顶多就是来劝一劝。
 
所以这里需要的智慧,就像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你要随时灵活变通。如果你在墙上写个告示:晚上十点以后不许敲我的玻璃了,晚上十点半以后不营业了,也没人会遵守——人们白天醒着的时候都不一定会看墙上的字,何况半夜喝醉了以后呢。如果有人晚上十二点半过来敲玻璃,你要是没有卖给他酒,周围的街坊可能还会骂你,会说你开店的,为什么不卖给他酒?他敲玻璃把我们都吵醒了。
 
胡同里的老百姓处理矛盾的关键,不是看谁对就向着谁,而是看谁熟,跟谁关系好,他就向着谁。很多时候你把事做对很重要,但是跟大家混熟更重要,混熟了之后这个事不对也没关系,大家也会向着你。
 

行李自制的小卖部广告


开小卖部的那段时间,我在胡同里的人缘还可以,属于互相敬而远之的感觉。我的办事风格和胡同风格不是很像,不是咋咋呼呼的,有人忘了给钱我也不会喊人家回来,大家会觉得有点奇怪。
 
不过,因为我的这种性格,经常会亏钱。之前有一个在附近租房的大哥来买东西,3块只给了1块,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往前走了10米。我看大哥带着孩子,想着如果大喊欠钱,可能会吓到孩子,又有那么多街坊看着,可能会对他造成不好的影响,就算了。很多1、2块钱就这么消散在胡同里。开小卖部的利润很低,如果差了10块8块就特别多了,这种我会纠结半天去人家家里问。
 
以前有一些人欺负我记不住价格。比如说不同的白酒有几种价格,分别是7块钱、15块钱和26块钱,有人买15块钱的酒,我收错成7块,人家拿着就跑了。我本来数学就不好,收钱的时候一紧张更算不好,所以这种事经常发生,我也没办法。
 
我挺被动的。之前有人来问有没有脉动,没有,过两天来再问,还是没有,然后我就去进了一点。第三回人家又来问,我终于有了,桃子味的,结果人家想喝柠檬味的,我这一箱脉动都进错。后来慢慢学精明了,人家问有没有东方树叶,我会说刚卖完,要不这次你先来点别的,过两天再来就有了。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很不成功的“奸商”。我从小到大不会说瞎话,一说整个人就很紧张,导致本来想多收人家2块钱,最后反而少收了10块。所以还是算了,老老实实按最简单的方法做买卖。
 
开小卖部好玩的部分和烦人的部分都差不多。你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心情好的时候,会有心情去观察他们,会觉得我学了这么多年人类学,都不知道人类还能这个样子?很烦的时候,就会觉得人类怎么是这个样子?
 
你能看到大家做很多用理性无法解释,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情。比如有人搬家,把一些不要的东西放在外头,叫了收废品的师傅来收走。有个邻居看中一个柜子,先回家收拾地方,一会儿另一个邻居出来拿着锤子把柜子砸了,然后把锤子藏起来,回家睡午觉去了。
 


还有人喜欢来我这儿贷款买饮料,3块钱的饮料从来不付全款,都是先给2块,欠我1块,明天再给。第二天过来,又给我2块,再拿包烟,明天一起付钱,最后欠了我10来块钱。
 
他每天都来,还坐在门口,我一出去管他要钱,他就把脸扭过去,装作看不见我。如果从经济理性上来说,欠的1块钱没有任何作用,除了招我烦之外。可是对他来说有意义,可能他会觉得他跟别人不一样,在你这儿说欠钱就欠钱。
 
这些事情平时想一想会觉得特别有意思,但是这种人多了,天天在眼前晃来晃去,这个欠我5毛,那个欠我1块,就特别烦。因为小卖部的利润非常低,底价3块钱一瓶的水,能挣9毛到1块钱就不错了。如果每天还要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去算计,很难不烦。
 
我甚至觉得,有些事效率很低,如果真的想做些什么,有更高效的方法,哪怕是个坏事,但你最后选择用一个很低效的方法做一件坏事,从哪个角度我都找不到做它的必要性。
 

3.
另一种生活状态

 
虽然有不少烦心事,但开小卖部还是能在北京养活自己的。
 
我卖的东西比较便宜,有时熟人来还会再便宜一点,所以街坊们也愿意照顾我的生意。虽然电商非常发达,但是有的老年人还是更相信实体店,而且我和很多老街坊都认识,他们觉得从我这儿买的新鲜,保证是真的。
 
在北京胡同里的生活成本其实可以很低。当然,我的前提是我住的这个小卖部是公租房,租金非常低,一年1000多块钱,租金涨幅远远低于工资涨幅,但房屋硬件不保证好。
 
我去买菜,拉一个小车大概走10分钟左右就有一个菜市场,如果不买红肉的话,在里面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也不超过25块钱。买一块鸡胸或者两个鸡腿就够我吃一天,因为家里还有其他常备主食。这么算下来,一天的花费如果按25块算,一个月不到800块钱,水费两个月交一次,大概20块钱左右,电费稍微高一点。小卖部经营的成本,可以平摊到生活里,最终一个月差不多1000到1500块钱。
 
我每天都在开店,也没时间出去玩,看演出、聚餐都没时间。我出去跟朋友吃饭的时候就会想,我花钱过来跟你们吃饭,还耽误我那边挣钱,等于赔了两份钱!所以,要吃饭的事就不要再找我了,你们要想跟我聊天可以直接来我这儿,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两瓶饮料什么的。
 
对我来说,物质需求就是每天能够吃三顿饭,甚至两顿饭就可以了,吃三顿饭属于超额完成任务。晚上能有一个不冷,而且很安全的地方睡觉,我觉得我的大部分物质生活就已经被满足了。
 
 
整天待在小卖部会有点无聊,我会看书、看电视、玩手机、写东西。写东西其实很耽误时间,坐在电脑前一写3个小时就过去了。当然,一般不会让你有这么大段时间去专注,总会有人过来买东西打断你,思路断了后又得重新想。这么一纠结,一天就过去了。
 
其实小卖部的生活,并没有比之前坐班好。对于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的小市民来说,我觉得所谓的好和不好也是在我这个维度里面比较,它无法跟更高维度的人比,那会很可笑。甚至就没有什么可比性,只是看自己这段时间更需要什么,或者怎样能让当下的自己更满足罢了。
 
如果要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挣钱养活自己,都是很辛苦的状态,没有谁比谁更好,你也很难说哪个更差。
 
我以前在出版社上班,每天好像混迹于文化圈当中,人人都叫你老师,每天接触的人可能是知名的作者、学者,顶级的媒体,比开小卖部肯定强多了。你的社会地位也高,有种名利双收的感觉。但是这些东西不属于你,你一旦从出版社里出来了,就会发现好像完全不一样了,原来那些资源我也不太能带走。那个圈子我并没有融进去。
 
回到胡同里,大家都认识。老街坊们知道我是谁谁谁的外孙子,会说当年我和你姥爷姥姥可熟了什么的。这些是我身上的印迹,是我在这个胡同里走到哪儿别人都知道的。所以,如果一定要比较,在出版社工作肯定显得光鲜亮丽,可是我觉得我也不属于那个圈子。
 
我是在胡同里长大的,我属于这个环境,但是好像又跟他们不太一样,他们为人处事的风格、做事逻辑我也并非都能接受。说到底,那边有那边的好处,这边也有这边的一份熟悉,很难比较哪个更好哪个更差。
 


小卖部从2019年开到去年,开了两年多。虽然时间不算久,但一直开下去的原因是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我们有时候总会说,你看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如我以前会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说,少数民族的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了,村子里只剩下小孩和老人,最后会导致传统文化传承不下去。
 
但我现在更想问一个问题,年轻人有其他选择吗?他为什么要出去打工?他为什么一定要背井离乡?因为他没有选择,他在家里待着挣不到钱,也没有好的生存资源。人为什么要往外走?因为人要活着。不是因为外面有多吸引他,而是因为他不走出去就没别的选择。
 
我开小卖部也有点这种意思,我没有发现更好的选择。虽然也有一些出版社问我要不要跳槽,但是我对比起来,觉得没有太大区别。
 
我在家开小卖部,和我在出版社上班,和我换一家出版社上班,本质上都是在整个资本流程中做一颗螺丝钉。而且越往上走,你消费的需求就越高,你挣钱的欲望就越大。你挣到钱以后没有让自己得到自由,不是通过劳动解放了自己,而是在被异化,你会产生很多你本可以没有的需求。伴随而来的,就是原本不属于你而是属于社会的焦虑,被自己内化了。
 
现在我们总说精神内耗,到底怎么解决精神内耗?我觉得解决不了,因为精神内耗的核心,是你内化了社会对你的一些外在消耗。就好比你穿着短袖站在大雪里,怎样才能取暖,让自己强壮起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问题不在于你,而在于你在一个错误的环境里。即便穿上棉袄了,躺在雪地里,也会冻死的。不是你不够强壮,不是这件棉袄质量不好,是因为你在大雪中。
 
所以我觉得所谓精神内耗,很多时候来自那些不属于你的焦虑,是全社会几代人的焦虑。可能我们父母那一代人的焦虑,没有很好地解决,就会砸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我们看似是在想怎么找一份好工作,能够在北京买房,找一个不错的伴侣,结婚成家生三胎,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但实际上你想想,你真的需要生孩子吗?你真的需要买房吗?这是你的需求还是社会的需求?只要处在这个环境里,你就会焦虑。
 
回到刚才说的,我觉得在小卖部会更贴近生活的本质。贴近生活的本质不是一种美化,只是说它更真实,没有说它是好还是坏。
 
比如大家就是会因为几毛钱的事找上门来,我就是会收到1块钱的假币,一捆电线、一把剪刀放在外面就是会丢。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这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他看见你门口这张桌子不错,夜里就能骑着电动车过来把桌子偷走。

小卖部“金库”及店面

那张桌子是我从收废品的师傅手里砍价砍到3块钱买回来的,就是被顺走了。原因是有人觉得他家里需要这件东西,他看到了就想拿走。这些就是生活的本质。
 
相较于那些被高深概念包裹起来的消费主义,小卖部是更直接的消费,你贵了5毛钱我就得跟你吵一架。虽然很残酷,但是它很真实,很直接。你看清楚了内核就是这样的,就是人的欲望,就是食色性也这点事情。无论最终包裹成什么东西,核心都是那点事儿。
 

4.
喝醉的人力气大

 
实话说,我觉得我的人生一直特别正常,不过没什么人同意这个观点。我一直觉得我在做一个特别平庸的小市民。
 
前段时间有人说我,你一个硕士毕业的人去开小卖部,浪费了国家资源,对不起社会的期待,也没有对父母尽到责任。我说社会总要有大多数人负责稳定,一小部分人负责可能性,负责精彩。对方说,你为什么觉得你是这一小波的人?我说我不觉得,我一直觉得我属于大多数,只不过你们不承认而已。
 
我一直觉得我做的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事情。比如我想学习,所以重新参加高考,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事,但为什么你们特别不能理解?我也很困惑。我只是想学一个新的专业,知识改变命运,我想转运,所以我重新参加高考,我觉得特别正常,合理合法。
 
我花了很长时间去问各种各样来这儿的人,问他们为什么对一个小卖部那么感兴趣?很多人从网上问我,你的小卖部在哪儿?我要去打卡。我都告诉他们不要来,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售卖小窗口。
 
后来很多人跟我说,因为大家的生活过于精致了,所以反而对这些原始的东西有一种情怀。我后来慢慢理解了,可能是因为小卖部承载了很多儿时美好的记忆。很多人童年的家附近都会有一个小卖部,哪天爸妈给零花钱,路过可以全款买一瓶北冰洋或者买包辣条,就特别高兴。
 
这种快乐非常简单,但是当你的工资一个月三五万,有了几十万存款,去买辣条不困难,但那个时候你看不见辣条,你看见的是房贷,是孩子的教育,是同事背什么包,用什么护肤品,或者家人的医疗账单。你发现自己手里这点钱什么都干不了,你只能不断地去努力挣钱。
 
大家现在重新看到一个小卖部,可能唤醒了对家乡和成长的一些回忆,所以有人愿意为情怀去消费。奈何我这个情怀又确实没什么大件商品,即便来这儿挥霍半天,最后也买不出50块钱以上的东西。
 
 
很多关注我的人有稳定的工作,有的在编制内,有的在大厂,有的自己创业,或者正在念书,穿得时尚长得也很好看,接触的环境也都很高级。当他们向下兼容来一个小卖部找昔日的感觉,我有一种被精准扶贫的欣慰,同时我的内心也很复杂,我会觉得你们有那么多值得我羡慕的东西,反而羡慕我。
 
或许是大家对成功的评判标准越来越单一了,越来越把它直接量化成钱和效率。像我们小时候学乐器,往往是因为考试可以加分,有助于考上好学校。考上好学校后下一个目标是学个好专业,找份好工作,再找个好伴侣,生个好小孩,并有钱支撑这一切生活。一旦从其中一环退出,就会变成异类。
 
至于你的兴趣是什么,你的人格如何能够更完善,成为一个更善良,更完整的人,大家其实不太关注,因为太难量化,唯一可量化的就是挣了多少钱。
 
有人觉得我重新高考很勇敢。我想的是你为什么不敢这么做?因为这样做挣钱的效率很低。很多人读完大学再读研究生其实是在做一笔投资,他用几年时间换取的学位,可以保证一个等级的工资水平。如果本来有学位又突然回去读书,等于你还没收回成本就又把自己为数不多的钱全都投了进去。万一生活出现什么急需钱的状况,就会透支。人们怕的是这个。
 
对我来说,我评价事情的标准不是这个,我很多时候看的是自己的兴趣,看的是怎样能够对我,或者对我周围的人更好一些。钱很重要,但是我也凭自己不懈的努力,穷到了现在所以感觉不一定需要太多的钱,才能生活得更好。
 
我的家庭于我而言,有点反面推动的作用。我从上大学以后做的所有事情,包括开小卖部、重新高考,我家人都不支持,我爸、我妈、我姑、我舅舅什么的,甚至全家人坐到一起跟我说不要这么干了。但是他们的不支持,往往是我做事情的动力。
 
我家人支持的事,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习惯按照标签生活,比如你一定得有个工作,不管怎么着也得结婚,不管怎么着那都是你妈,她说话你得听。这些都是标签,都是告诉你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生活就像打仗一样,战场上有什么规则吗?没有规则,谁活下来谁就是规则。
 
 
去武当山也是一拍脑袋就去了。我本来计划就待一两个月,结果因为疫情原因待了差不多七八个月。我在武当山每天跟道长们在一起,也跟上班似的,到点要去念经,扫地,搬运一些东西。中午吃完饭可以午休一会儿,没有疫情的时候要接待游客。
 
待的时间久了,他们一个月会发我几百块钱,也能好好地活着。我们现在花钱是因为交通要钱,吃饭要钱,住宿要钱,文娱活动要钱。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其实对于社会顶层的人来说,他们并不需要花这份钱,因为他们出行有司机,吃饭也不需要自己付,文娱活动有人安排。只要你周围的保障制度足够好,你不需要钱,你只需要去做这件事就可以了。
 
武当山上的道观也是这样,想烧香许愿就直接去抽两根香,不用给功德箱送钱,因为我天天在这边工作。饿了去斋堂有饭吃,穿的衣服是道教协会统一发的。
 
挣钱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但挣钱不是生活本身。金钱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但是如果它让你生活得更累了,那就考虑考虑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的理解,可能要比人想挣钱的意识更早,但现在挣钱成了生活的唯一,生命都退而居其次。所以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标准去评价我们的行为,去指导我们的行为,而不是只有一个“你要赚钱”。
 
 
接下来我准备开学,刚攒完2万多块的学费。但我不一定能念完,有可能念了一个学期,觉得实在学不会,或者这学校实在不怎么样,就不读了。

我以前会给自己很多预设,觉得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下一步该干些什么,后来发现没用,只会加重你的焦虑。但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之后的安排就白费了,所以我现在更倾向于见一步走一步。
 
我当时复习高考的时候也没觉得能考上,我觉得今年走一遍流程,不行明年再考,结果一看分数考上了,虽然分不高。考上了那就去读呗,就当充会员,先充一年体验一年,不行明年就不续费了。
 
练武术的人,很多时候出得最快的拳都是在放松的状态下打出来的。整个人紧绷的时候是很难发挥好的。所以为什么喝醉的人力气特别大,因为他的身体不在被控制的状态下。我不想当一个紧绷的人,不想给自己太多预设,所以就走到哪儿算哪儿吧。
 

🀄️ 📺
行李的播客指路,亲测好听
 
采写:林蓝
监制:猫爷
配图:《小小食杂铺》《请回答1988》
以及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定档了!香港置地×真叫卢俊,共同开播「置友来了」我在B站开小卖部,无意间卷入小学生的爱恨情仇“月薪两万,我在亏钱上班”上任不到2个月,英国内政大臣辞职!调查显示超五成英国人被迫节衣缩食:自带午饭上班,少买新衣服…很多时候时间会让真相浮现出来为赚36万,台湾高中生把2个发小卖到柬埔寨,背后更残忍的交易真相,让人不寒而栗...鹅杂米缐---被上纲上缐了-----“老板说周一上午不上班,40万粉丝为了让我们加班把App刷崩了”大千股坛一日一页校狗用树叶换零食,小卖部快被吃垮,直接限制购买次数了哈哈走!跟着「跳进兔子洞」,去胡同采集声音故事贷款上班,真的来了…白天上班,晚上捉鬼,超自然现象调查员到底是个怎样的工作?用复古胶片重新发现京味胡同,让平淡日子发出声响主人刷脸打不开小区门禁,狗子却一下子识别成功…网友:分不清大小王了吧坑同胞!德州华人伙同开发商诈骗百名中国投资者1.8亿!曾去杭州宣传...B站博主开小卖部,卷入小学生的爱恨情仇?26岁,不想上班,行不行?不用上班,靠塔罗月入2w+!最适合女性的神秘高薪副业!真能折腾30+辞职去上学,40+出书,50+二次创业,她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年度活动:声动胡同漫游指南40岁胡歌近况曝光,开小破车,拎塑料袋,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从高校辞职去做旅行视频博主?说说我的打算大学生毕业应该付费上班,专家这样建议。。。培养情绪力,TED 演讲者推荐的这部动画片比砸钱上培训班更管用!(附免费资源)恭喜固新生科技!三方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开发解决复杂重症情况下牙槽骨重建的创新产品萌宠 | 爸爸上班,我站岗!提问丨月入5万,我该辞职去香港读书吗?又放倒一棵大树青山周平:在胡同里设计未来,把年轻人带回老城[惊呆]美国这餐厅让女员工只穿内衣上班,绩效与身材颜值挂钩?!​胡同学失踪案,真相浮出水面那些辞职去隐居的人,90%后悔了习近平:继往开来,携手奋进 共同开创中海关系美好未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