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发财”后
第一次“发财”来得太早,在“万元户”时代,挣到了百万,人民币。
那是在二十年龄段。属“被动”发财。工作,收工资,收奖金。奖金的信封大得多,隔三岔五就有,是些什么钱不知道,签字收信封,不数,回家往抽屉里一放完事。
生活里的衣食住行。
房子一到单位就分,70平方米,几千买断。没两年,又分120平方米+楼顶平台相同面积使用权,退了70平米房又加几千块买断。房子在人眼中不值钱,再花钱装修,才是人评判房子的价值。第一次花了两万多,第二次花了二十多万。
买了部日本原装进口车二十多万,钱不是重点,那时能买到进口车才是人们眼中的价值。
吃饭一半时间是吃工作餐,不吃不行,一餐动辄成千上万,吃不饱。一半时间是吃感情饭,他请你请我请回请,一餐动辄成百上千,也吃不饱。
衣服要装几柜子,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衣服。在信封里也就有服装费这一名目,成千上万地发,成千上万地穿。穿衣不觉得是光鲜,反倒是累赘。
日子过得满载。工作很忙,吃饭做梦时都在想着策划。参加各种比赛,拿无数的奖,单位另发增光奖金,大多是些个人爱好,跟工作风马牛不相及。之外就是见缝插针地旅游旅游旅游。
看到这里,想必有人看到了人生的精彩,有人看到了人生的厌倦。看到了厌倦的人,可能就属于会去思考人生的类型。
在三十年龄段,我花了十年时间思考人生。与千百年前思考的人无异,就想弄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看了不少哲学,心理学,神学,社会学方面的书,与有些前人一样,最终开了点窍,参出了人生没有意义,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我得说,参出(悟出)与简单拿结论来用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心态,有意思的是,一种积极一种消极,积极心态容易表现出消极状,消极心态容易表现出积极状。很矛盾?确实。为什么呢,我的理解是,强大的内心能允许任何事情发生,强大的人能应对任何发生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笔财发得莫名其妙,去得也容易,当时放在股市里,别人说买什么就买了什么,赶上亚洲金融风暴,十不过剩下二三。与自己以为的百万够花一生相去甚远。
四十年龄段,也是美国投资的黄金年段。机遇敲门,又莫名其妙地发了点财。不过,这次不再需要思考人生了,因为知道了生活本身带来的感悟,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懂得了人生苦短,人会匆匆变老。坦然地接受变老的事实,我决定把六十年龄段的生活提前到五十年龄段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