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到黄沙,一路出塞。应和夕阳红红网友
夕阳红红网友写了篇有意思的文章,见 《凉州词二首·其一 》杂言。里面分析了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简单摘录一下:
由于此诗版本的差异,不少人在“黄沙”和“黄河”之间、“直上”和“远上”之间争论。
诗人的原句如果是“黄沙直上白云间”,因为这四个字准确地勾勒了狂风席卷起黄沙扶摇直上云天的塞外景象,不论从诗意还是诗境来说就都很贴切了,况且当时的大家皆用“黄沙”写塞外之景
如此而言,看来“黄沙”占了上风,否!程千帆、沈祖棻合作选注的《古诗今选》中提到,《凉州词》只是乐章名词,此诗另有一名“出塞”,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出征的军人走向边塞,首先看到的是“母亲河”(从现代说法有保卫黄河之意,呵呵),然后又走到万仞山中一片孤城,还要走出“春风不到”的玉门关!整首诗的意思完整了!
经过夕阳网友这么一分析,记了几十年的“黄河远上白云间”,换成“黄沙远/直上白云间”,好像也很合适。前几年我曾去过玉门关,那里四面都是戈壁、一眼望不到边,确实是黄沙连天,如果写“黄沙远上白云间”,则更显天地苍茫,比较写实。
但转念一想,另一个观点,说王之涣是一路出塞先看到黄河,然后才到春风不度的玉门关,我觉得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因为那次去玉门关前,我是先到了王维写“大漠孤烟直”的地方,在宁夏的沙坡头,正是黄河与沙漠交界之地,是大漠的起点。之后我从这里搭火车去敦煌玉门关。
会不会千百年前,王之涣也是走的这条线路出塞?他先在“长河落日圆”的地方看到了黄河和大漠的交汇。黄河冲击沙漠形成了绿洲,所以这一片号称塞上江南。之后他一路向西,走过戈壁,到达玉门关。从塞上江南到茫茫黄沙,故国渐远,四处凄凉,怎能不怨?!
给大家分享一些那次旅行的手机随拍照片:
宁夏的沙坡头,黄河与沙漠交界之地,号称塞上江南。 那湾水即是黄河,想不到风在吼马在啸的滚滚黄河在这里如此温顺:
这里也是大漠黄沙的起点,或者说黄河阻断了黄沙的延伸:
是王维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地方:
坐旅游专列去敦煌、玉门关,傍晚出发第二天早上到达,时间利用得刚好。车上都是舒适的软卧,坐在窗边悠闲看风景,夕阳下的戈壁放眼无际。千年前的王之涣,是走路还是骑马?忍过爆晒狂风饥渴,历时几个月,一路行过这没有人烟的荒凉:
小方盘城,即玉门关:
古朴的玉门关,在边塞诗人的作品中不断出现:
春风不渡的古关墙,千年后静默地伫立:
千年前黄土夯筑,如今只剩寂寥:
茫茫戈壁中的古关城,是故国与他乡的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