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以及達芬奇、王羲之、維拉斯開兹
名作《蒙娜麗莎》確實畫得好。單獨看還不明顯,有次吾看到多幅變體畫,没有一幅比得上達芬奇這幅。然而,畫中人的微笑也被過度神秘化了,這違反了藝術的初衷。事實上,這個所謂微笑之謎,吾用一個字就說明白:和 。
為了說清楚這個"和",引一段過去的文字:
有次偶然在画册上看到西班牙画人維拉斯開兹 (Diego Velazquez 1599 - 1660) 一幅作品的局部,忽生清氣灌心之感,blessing。後來從一則禅宗故事的動畫片裏聽到 "拟向即乖" 一語,頓時解釋了那幅作品的效應。再後來看到西方人的評論,説 Velazquez 可以在畫中 "completely efface himself",不禁會心一笑。
又有次買來多册字帖欣賞,忽領略到王羲之的好處:集衆美而歸於純一,善,和,大和,自在。其它幾帖相形均現出"煩惱相":多景楼显戾、松风阁显迫、东坡二赋显俗。反正都是偏执使性、满心烦恼的样子。王字却依旧祥云缭绕、欣欣向荣。
很久以後還做了一個夢,看到一幅Velazquez的大畫,藍色湖水,左面波浪是用靈動筆法寫實的,越往右筆法越飘逸,最終完全演變為王羲之的行草線條!
(引完)
蒙娜麗莎一畫即具備這種品貭,衹是表達方式不同:不用王羲之或維拉斯開兹的見筆触的抒寫,而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細膩平整,柔和均匀的,不見筆触的古典技法,把這種品貭注入畫中人的形像之中。因此,這種品貭既属於畫,也属於畫中人,是合一的。
達芬奇的一些素描也具備這種品貭,拉斐爾的也是。
吾貼圖不便,大家請看:
達芬奇素描一例:https://en.m.wikipedia.org/wiki/File:Leonardo_da_vinci,_Head_of_a_girl_01.jpg
拉斐爾的素描一例,吾覺得比他的油畫好:https://en.m.wikipedia.org/wiki/File:%22Head_of_a_muse%22_by_Raffaello_Sanzio.png
維拉斯開兹的那幅,吾當時看到的是肩以上的局部圖:https://en.m.wikipedia.org/wiki/Portrait_of_Mariana_of_Austria
看似刻板(這個品质属於畫中人,而非畫本身),是皇家肖像畫的要求。維拉斯開兹在這個框架之下依然達成了畫的飄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