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系列:聊聊59老伙计(5)技术兵种
(5)
技术兵种
坦克兵习惯称三大专业为三大技术,而对技术的强调和重视与首任许光达司令员是分不开的,许光达从军进入黄埔军校是炮兵科,1932年因治伤到苏联,学习见证了苏军的装甲兵体系,更加深对技术的理解以及技术对装甲兵的重要性。在中国装甲兵建设初期,就提出:“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
为了让正规正轨的走正路,首先是编写和审定装甲兵战斗条令、教程和教范。许光达司令员明白要让装甲兵具有超强的战斗力,在陆军起中坚力量,就要很抓技术,1953年许光达在装甲兵干部会议上又指出:
“坦克部队的战斗特性, 是依靠坦克本身的优良机械而产生的。为了充分发挥这种武器的威力, 必须懂得这个武器, 熟练地掌握和操纵它, 正确地使用和修理它, 经常地爱护和保养它。这样教育部队成员成为掌握坦克技术的能手, 就成为坦克部队的头等重要任务”。
我们坦克42团前辈五十年代在朝鲜
摒除从步兵到装甲兵过渡,重新建立条令条例和技术规范,所以坦克兵中步兵影子并不多,完全是一个全新军种,老司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装甲兵打下一个非常坚实基础。而海军建设初期有些差强人意,依然保持着许多陆军土八路的习惯和作风,即使今天舰艇数量质量已经超过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海军,并且已经有了三艘航空母舰,但与西方的贵族海军距离还是明显,这与建立海军初期从陆军过渡有关,为何毛选择肖劲光担任司令员?因为他曾经留苏懂俄语,连他自己都说自己是“旱鸭子”,晕海船,又不懂海军,哪里能当海军司令?对海军的了解熟悉是他担任海军司令以后。
国庆10周年东长安街接受检阅的坦克部队
下面聊几个装甲兵对技术的重视程度的侧面。
建立装甲兵技术部:
坦克部队团一级编制是整个坦克部队最完整的具体体现,在中国的坦克部队中没有独立坦克营、连,这是因为坦克需要的技术保障庞杂,假如一个独立坦克营、连二十几辆或者七八辆坦克,它所需要的技术保障部队与团一级没有多大区别,而且数量有限的坦克在战争中起到作用有限。所以中国装甲兵以团为标准建立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所以设定技术部,具体到实际应用就是坦克兵建立严格的车场制度。用车坦克分队进场必须完成登记才能进行保养,具体到保养条例制度非常细化。比如规定保养传动部分必须对坦克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柴油滤清器进行清洗。对坦克发动机、行动部分,火炮、并列、航向机枪、高射机枪、电台、车内通话设备进行保养、清洁、无故障核定。并对车体进行清洗工具点验。保养合格后要经过该车车长、炮长、驾驶员验收通过才能进行坦克交接。出场时,用车分队与该车乘员一起接受车场技术部检验,具体到变速箱变速挂挡完好,行动部分履带、主动轮、诱导轮、负重轮完好,火炮机枪电路完好,电台、车内通话器完好,只有完全合格坦克才能出场训练,而不合格的车辆要在车场内修理,修理合格后要再次经受车场技术部检验。虽然繁琐,但是保障了坦克使用完好率和训练。
自动射击结束擦炮
保障部队:
坦克分原地用车和行动用车,而行动用车包括驾驶员驾驶科目训练,驾驶与通信一同训练,射击训练、单车战术训练,坦克排、连、营战术训练。坦克连行军,坦克战斗射击、坦克演习等等,只要坦克一动,就必须有相应的修理分队、通信分队、运输分队、侦查分队、装甲步兵分队、高炮分队、卫生队保障并全程跟随。
训练团、 院校:
驾驶员、炮长必须经过坦克乘员训练团训练合格才能进入坦克战斗部队,前文已经叙述,这里不再细说。而早期坦克连队干部必须是坦克院校毕业,不能从战士中提拔。在文革和文革后一段时间从战士中提拔的干部都必须进院校深造,射击和通信在安徽宿县最后改到蚌埠的装甲兵学院,驾驶在长春装甲兵技术学院。连营以上主官到石家庄装甲兵指挥学院深造。所以装甲兵从最初建立就有了完整的学院学习系统。在我当兵期间,许多刚刚提拔的就被保送进院校,但是不经过考试。学习结束大部分回原连队。
1979年对越反击战的62式坦克
驾驶员培养过程:
五六十年代要成为坦克驾驶员,规定必须首先学会驾驶摩托,再者学会驾驶军车,两者都合格才能学习驾驶坦克。由摩托握把、汽车方向盘到坦克操纵杆的转换。这样形成六十年代尤其是大比武出来的坦克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最高,我76年当兵时的营长技术就十分了得。他是由驾驶员改为炮长。我们连副连长常常和我们聊起他刚当兵时,也是先开摩托再开汽车,最后才是坦克,当时有点不明白,其实就是找驾驶感觉,他讲教范规定就是这样。副连长技术了得,驾驶员都特别佩服。从装甲兵的沿革和发展中记录了在文革之前坦克兵驾驶员必须过这3关。直到批彭德怀的军事路线和罗瑞卿的大比武这一规定才取消。而七十年代的驾驶技术也是不错的,前段时间中央台军事栏目有档节目,介绍装甲兵比武、是我们连队与兄弟连队两个专业比武,驾驶员在高速情况下停车,那是一个有6年驾驶经验的驾驶员,把坦克开得的是前仰后合,开成那样真替他汗颜,他的水平在我们那个年代就是一个两年的驾驶水平。而高射机枪比武是将分解结合的高射机枪装在坦克上,结果掉零件,这在我们那个年代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连是红军连队,一直秉承着高水平训练传统,可是看到后辈们的训练,水分大华而不实,真是有愧于红军连队。而记者们不懂,以为还不错,其实比武双方水平都很差。可以看出部队训练水平不高,是不是独生子女多的原因还是干部训练方法有问题?当时比武用的就是59。再比如有人对仪仗队评价很高,但是我看到仪仗兵齐步走猫步就受不了,太娘了,不是部队队列条令要求的标准,好在部队没有受其传染。回过头在看看七八十年代的仪仗队,那气势是堂堂军人的威武、彪悍,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穿工作服的坦克兵
我当兵那时坦克兵定为特种兵(和现在的特种兵含义不同),服役期3年,步兵为2年。那时没有志愿兵,是79年以后才有了志愿兵,而一个连队只有一个名额。造成坦克乘员大量超期服役,以我们连队为例。我76年当兵时连里73年兵是主力。到我当兵5年退伍时,一同复员的竟有好几个是73年兵,也就是当了9年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坦克兵技术要求高,尤其是驾驶员从当兵到训练团训练一年后到坦克分队没有3-4年的时间坦克是开不好的,差不多到5、6年以上才能是好驾驶员,好驾驶员连队都舍不得放,久而久之就形成坦克分队老兵多。所以我当兵5年退伍连队就是不想让走。老兵多训练水平高,但是带兵就头痛,这个话题留在以后。
今天就聊到这,明天继续这个话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原创系列:聊聊59老伙计(4)陆之骄子 原創系列:聊聊59老夥計(3)騾子坦克 原創系列:聊聊59老伙计 (2)嫡系 原創系列:聊聊59老伙计 (1)慧眼識珠的林彪 軍旅故事原創系列(88)燴菜裏的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