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日常
经常感恩这辈子得到很多贵人相助,一点一滴永远铭记。
这些天经常感恩自己来到这个美丽的国度,生活没法跟很多城里的富人相比,能在57岁提前退休并相对舒适过日子,我已心满意足。
很多人不喜欢多伦多的冬天,冷,每年11月开始进入冬天,12月底开始下雪,一直到3月底,偶尔4月初还下,我LD每年都会记录需要铲雪的次数,不到10次吧。相比极度闷热的夏天(我在长沙广州上海的夏天生活过),我对这里的冬天还算适应(基本短袖外套件羽绒服出门,室内气温22-23度),如果春天能从4月初开始,秋天延至11月中,那就太美了,种菜时间多了很多。
夏天也有闷热的时候,但次数不多,很多时候虽然闷热却有微风。能记事的童年日子,夏天非常闷热,我家在山坡上,山坡边的竹林里乘凉没有一丝风,那个年代没电更别说电风扇了。广州生活的21年,夏天更长更闷,闷到无法呼吸的时候就会下一场暴雨;上海的夏天也同样闷热;好玩的是,我唯一的中暑却发生在8月的北京故宫。
我住奥克维尔,相对大多地区其它城市,下雨下雪量都少些,今年夏天,常常看到周围黑云密布,落下来的却是滴滴小雨或根本不下雨;小区各户人家的草地都干了,也几乎没人浇水了。虽然没雨,但气温却很宜人,25度上下,昼夜温差大,蚊虫很少,后阳台纳凉很爽。
我接触的99%的人,包括社区居民路遇的陌生人工作中的病人家属同事等都非常友好,遇到不顺心的事也很有耐心,糟心的事有没有?当然有,我某同事就有亲戚被人枪杀,大多地区有几个点治安非常差,没事别往那些地方跑,其它地方还是非常安全的,反正在大多地区几个城市生活工作了22年,我从来没有担心过安全问题,我属于那种喜欢到处开车玩的人也喜欢一个人在公园走路。
(某次上班,听同事跟她哥打电话吵架,她告诉我,她的非洲老家亲戚经常来她家住上几个月甚至一年,稍微不周到还到处抱怨,这次她哥一家4口要带2个邻居来她家住几周,她拒绝照顾那2个外人,结果她哥说她不近人情,哪个国家的人情世故都一样哈:)
退休后我家的饮食也改变了很多,肉蛋奶一直有机或无抗生素的 (喜欢farmboy的牛肉和农家蛋),LD的沙拉也是有机的,我的蔬菜出夏后自给有余,不见得有机但很新鲜。但有时候我想吃童年的记忆,那就不见得健康了。这不,前天突然想吃小时候吃过的甜甜的酸菜包,去中国店买了一大包宜宾芽菜,洗干净(说去免洗但很咸)后拌上牛肉,做了几十个,蒸出来还真有些甜味,不过我做的包子皮薄出气后很容易扁,好难看哈。
昨天去离我家比较远的superstore,面包一块钱一大个,新鲜出炉,如果住那附近,自己做面包干嘛呢?这周metro的排骨和牛肉馅3.99一磅,跟疫情前一个价,虽然疫情后物价涨了不少,如果经济紧张的家庭跟着打折传单买菜,生活费并不会涨太多。
上周照顾一个92岁的老人,上树摘桃子摔了,虽然病了但很乐观,思维非常敏捷,让我想起刚去天堂的老爸;记得嫂子说过老爸年初接种过疫苗,后来的脚肿是不是跟那有关,不得而知。这几个月我照顾了好几个重症高龄病人同时核酸阳性的,都接种过2-3剂疫苗,都没有太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康复不错。
说起照顾新冠病人,我就想起国内那些大白,那么严实的防护服,多闷热啊,我这几个月照顾了几个阳性的,也就戴N95口罩和护眼罩而已,口罩每4小时换一次,长时间戴N95口罩几乎都是张口呼吸,口干的厉害,想象不出穿那样的防护服是怎么样的感受。当医生的侄儿做过核酸,出汗很多差点半途晕倒。
嫂子说老家很热很热,38-40度快2个月了,天上连一丝云也没有,湿度大,闷热,她说今年的天气很反常,倒也是,几个大湖大江都干了很多,重庆那个热,都破历史记录了。听说大旱是大震前的征兆,希望这说法不会成真。
说句很不孝顺的话,老爸走了挺好,他不记得开电视几年没看过了,有空调但也不会用,多遭罪啊。
这2天LD不停的问,什么时候再出去玩?下个月周年,去哪里呢?还没想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