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选择的困惑

选择的困惑

博客
人是个很奇怪的动物。没选择的时候活得好好的,有了选择以后反而徒生烦恼,有时候怎么选都会怀疑那个没被选的可能会更好。这种压力反映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大到出国,找工作,买房子,生几个孩子,工作还是呆家里,孩子怎么选学校等等,都不是脑子里一闪念就能决定的事。总得花时间权衡利弊,计划安排,到头来还免不了纠结,后悔甚至捶胸顿足。如果知道上帝是怎么想的,如果能和上帝商量一下再做自己的决定那该多好啊!
 
小事就无所谓了,决定错了大都还有机会改正。当然生活大都由小事组成,日常的烦恼也大都来自琐碎的小事,这一地鸡毛的日子并不好过。事无巨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小事每天都有,抓不住的东西咱就不抓了吧。大事上决定对了就有了一大半的福气。至少我是这么看的。
 
出国后没有了计划生育的管制,我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没要两个孩子?开始我还不厌其烦地解释,恨不能把自己出国后吃过的苦都倒出来,让对方理解我只要一个的原因。后来被问的多了,而且大都不是熟人,就觉得他们不过是没话找话,并没有兴趣听我的长篇大论。加上自己还没有变成祥林嫂,没有见人便诉苦的爱好,就往往用一句话打发了:没那个本事。有时还补充一句:太累了!
 
在论坛里常看到有人咨询是否该要第二个孩子,甚至第三个。由于中国人的传统和习惯,倒是没什么人问是否该要孩子。于是就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反馈,往往楼主很少出声,跟帖者早已两派阵营打得热火朝天,旁边还有和稀泥的,坐山观虎斗的。不知道楼主是不是把这些意见拿回去,做出一个统计再按群众意见做决定。总之这种讨论是经久不衰的,属于容易引起关注的话题。
 
前不久开车时听了电台里的一档节目,是关于对丁克族的采访。随着孩子长大离开家,我内心里非常感激孩子在这些年里给我带来的快乐,幸福,和我自己因此而得到的成长,但同时我也更加理解了那些不要孩子的家庭。先不说我认识的没有孩子的家庭都过得安宁和谐,毕竟我认识的人有限,不好以偏概全。就从对社会的责任来讨论,不要孩子也是一种对社会的负责。如果自身没有对孩子的渴望,如果自认为没有能力把孩子养好,如果经济上只能勉强自己糊口,如果事业心太强,自认为不会为孩子做任何放弃,如果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不管哪一种理由,每个不要孩子的家庭都有自己的选择。这样的家庭不应该被指责为自私,对社会不负责任。毕竟如今地球上不缺人。相反,只生不养,把孩子都推到社会上去抢资源倒是不怎么环保的做法。要孩子与否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还有一个经常拿出来讨论的就是女方上班还是全职在家。如果经济上不允许,这好像没有多大的讨论余地。如果经济不是问题,或者经济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一个因家庭而异的选择。现在回想起来,就算当初经济上完全没有压力,我恐怕也不会选择全职在家。带一个孩子没有那么多事,如果在家反而会生出许多事。我会把孩子放学以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不知道会给孩子增加多少额外的负担而自己却不知道。很庆幸上帝没有给我提供在家全职的条件。尽管辛苦,我们还是一起成长了。
 
在国内商店里买衣服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越是高档一点的店就越明显。一进去就有人向你推销,你刚拿起一件衣服她就会马上说好话,这衣服有多合适,有多配你的身材和皮肤。如果你因为某个原因不满意,或者没有你中意的颜色,款式甚至号码,她都能想办法天花乱坠一番让你动心。也许这是不错的销售,但有时真的很烦,只好逃之夭夭。总结起来就是不再需要和喜欢由别人为自己做选择。每个人都有做决定的方法和程序,不需要旁人在边上指手画脚。
 
反观西方人的习惯就是尊重别人的选择。你可以请人帮你参考,但对方往往会反问你几个问题,从而自然导向你的决定,就像走流程图,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把你引向了下一步,最终走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选择是一种本能,选择是一种能力,选择是我们的权利。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不要后悔,因为后果也要由自己来承担。

后院里春天的花朵和女儿春假里插的几瓶花: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AprilMei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