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估的彭帅与朝鲜运动战
彭德怀元帅的军事才能被高估了
去年纪念中共建军90周年之际,习主席讲话列举出中共功勋卓著的将领,引起了网上的热议。很多网友把彭德怀元帅摆到了林彪元帅的前面,显然彭帅的军事才能被高估了。当然从政治上考虑这个排序可以理解,但如果说彭打仗比林强,感觉有些不符合历史事实。
彭帅打仗最出名地方的应该算朝鲜。但是朝鲜战争只能算惨胜,虽然胜利了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如果朝鲜战争是林彪或者粟裕指挥,估计损失会比彭指挥要小的多。朝鲜最后战线维持在三八线上,除了有毛在上层把关外,跟下面军、师、团,特别是营连指挥官的军事素质较高关系很大。这也是林彪、粟裕长期领兵打仗训练出来的,功劳全算到老彭身上,不事实求是。长津湖战役出现大量冻伤减员,这种出国作战的后勤问题不是下面的军、师、团指挥官能解决的,如果是林彪指挥不太会出现这么低级的失误。特别是五次战役,回撤时毫无章法,导致180师几乎全军覆灭,这也不是军、师、团指挥官的问题,彭的责任很大。彭自己可能不明白这一点, 从朝鲜回来自我感觉太好,上了庐山乱说一气,甚至曝粗口,毛进行处理也是应该的。不过刘主席在处理彭这件事上似乎很不地道,反党的帽子能乱戴么。中共高层最后对彭帅的处理可能也太过分了一点,其实让安排彭帅作军事学院院长、或其它名誉职务,现在看似乎也是可行的。
从中共军史上看,彭军事指挥的特点就是一个 “蛮”字,当年关家垴战斗就是一例。 朝鲜战争前,彭指挥过哪些像辽沈、平津、淮海那样规模的战役?彭有哪些战术经验向全军推广过?都没有。有网友说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这三仗打的不错。但是,前面两仗只是伏击战,只打了几个小时,蟠龙镇一仗是奇袭,也只打了两天多,这三仗每次歼敌也只 有几千人。同林、粟指挥的大战役相比,无论是战役的复杂程度、险恶程度,还是战役规模,彭都要稍逊一筹。邓上台后,有些人为了迎合上级,戏说历史、戏说军史,比如搞了个统计数字,说二野歼敌数量比四野还多,让人笑话。对彭也是一样,还是要事实求是,彭帅打仗的确不错,经验丰富,下决心后不动摇都是特点,但总的军事才能比林、粟还是要差一些的。所以说,如果林或粟去朝鲜指挥,应该比彭打的好一些。这也是为何出兵朝鲜时,毛首先靠虑林或粟挂帅的原因。当时林彪是第一人选,粟裕第二,都去不了,才让彭去。就像一支球队打比赛,主力队员不能上场,才让彭这个替补队员上。
惊闻“在朝鲜不能打运动战”
前几天我贴出评论彭帅军事才能的帖子后,有位爱好军事的网友发表高论,对我那篇帖子提出了批评。这位网友说:“林彪、粟裕打仗,最大的特点是运动战、机动战打得好,打的多,死拼硬抗的阵地战非其所长。而在朝鲜,东西两面是大海,地域的纵深与宽幅都很有限,缺乏打运动战、打机动战的地理条件。相反,这种地形却适合打仗较为呆板,但狠劲十足的彭总。”
这位网友的言下之意是“在朝鲜没有打运动战”或者“在朝鲜不能打运动战”。可是,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大家知道志愿军在朝鲜一共打过五次大的战役,这五次战役都是典型的运动战。其中志愿军的“迂回穿插”等战法打的十分精彩,已经成为军队院校教课书里的经典。通过运动战为主要战法的这五次战役,志愿军成功地将美军从鸭绿江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实际上美军在朝鲜打运动战也不示弱。志愿军入朝前,麦克阿瑟指挥的“仁川登陆”战役,通过大兵团的海上机动和登陆,一举扭转被动战局,创造了运动战的精彩一幕。李奇微创造的“磁性战术”,一改死守阵地的战法,通过全线部队的机动,在志愿军进攻时主动后退,一周后再主动进攻,抓住了志愿军后勤补给的弱点,使志愿军陷入很大的被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180师几乎被全歼,就是美军运用磁性战术、打运动战的战果。
当然朝鲜战争中也打过阵地战。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中共确定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新方针之后,志愿军的作战方式,才从运动战转入阵地防御战。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虽然上甘岭等阵地战打的十分残酷、十分震撼,但朝鲜战争的基本走向和胜负大局,是由志愿军和美军的运动战所决定的。因此可以说,朝鲜战争是一场以运动战为主的战争。从这里我们似乎也可以做出结论,如果是林彪元帅或粟裕将军指挥中共军队打朝鲜战争,这两位既擅长运动战、攻坚战又擅长坚守战的将领,加上熟悉的优秀部下和吃苦耐劳的战士,这场战争会打得更加得心应手一些,损失更小一些,胜利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