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IP狂热的背后
中国电视剧IP狂热的背后
经常在网上看到对中国的电视剧的吐糟,说中国电视剧从剧本、导演、演员,尤其是情节都很糟糕。
但是你看一下,中国电视剧的行情,会让你吃惊。
有新闻报道;《后宫·甄嬛传》仅仅宣布了周迅担纲女一号的阵容,还未开机,就已经定档于明年的东方卫视和江苏卫视,两家卫视分别出价300万元一集,加上腾讯视频拿到网络独家版权的价格是900万元一集,如此算来,该剧单集的版权已经达到1500万元一集,按照90集的体量来看,《如懿传》现在已经获得13.5亿元的资金,这也标志着国产电视剧正式进入10亿元时代,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另外,还在剧本创作阶段的《琅琊榜2》也被疯抢,版权费高达800万元一集,还计划网络付费观看,估计有千万。
这些电视剧的最大特点就是;每一部都是网络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中国人称为IP。
当IP成为电视剧提及率最高的词语,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的人都感觉到了IP这词的火热。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场关于IP的高烧就一直不曾退却。市场的狂热、资本的投机、概念的神秘,都足以让IP成为影视行业人必言之的产物。尽管严格来看,IP开发并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新事物。
如果提到IP,人们首先想到的只能是“IP地址”。只有特别指出,对方才能明白你说的是“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可是这概念最近却在中国火烧火燎,炙手可热,大有燎原之势。中国人真正重视这知识财产的概念了,非也,那只是局限于网络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这最重要的是将会有无数热钱被忽悠得栽在这个热词上。写作的人、电视制作人、导演、名演员运用这“知识财产”变成“可拍摄”、 “可融资”、 “可营销”、“可观赏”的电视剧,大把钞票就有了。
在去年,《花千骨》、《芈月传》、《琅琊榜》等IP作品相继收获高收视和高人气,在2016年,大热IP剧将继续霸屏,《幻城》、《诛仙》、《翻译官》、《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将接踵而至。演员也在分食这一块大蛋糕,从杨幂、郑爽、李易峰、杨洋、马天宇等当红小花旦小鲜肉都担纲主演,连周迅、范冰冰等也抵不住诱惑跳到小荧屏。毫不夸张地说,谁演了IP剧,就表示谁当红,而长期浸淫在现实题材的实力派也都表示很渴望参演IP剧。演员片酬水涨船高,去年已有演员一部电视剧开价6500万元,如今许多当红的电视演员已经开到8000万元甚至一亿元了。
也有人则有不同见解,钱多肯定好。有了一定价格才能让制作方做出品质好的东西。如果钱能给得更多,那就是最好的,但是市场很残酷,不要以为《琅琊榜》卖了天价,就觉得所有古装剧、IP剧都卖这个价,卖得好的还是极少数,这东西会给人造成幻觉。
有业内人士表示,许多影视公司都已经陷入了IP即将抢空,再晚就买不到了的恐慌潮。但从收视数据来看,IP剧在卫视播出表现并不理想,以东方卫视梦想剧场为例,2015年播出的18部电视剧中,IP剧占比44%,但收视表现一般。
在资本的加持下,市场对IP的热情仍将持续,最近一年来,IP中出现的爆款一个接一个,但有的并不能让观众买账,顶着大制作、高颜值主演的IP剧却不断让人失望,呈现水准与外界期待差距太大,《花千骨》就曾陷入争议,《何以笙箫默》就曾遭遇剧情幼稚的批评,即便是红极一时的《芈月传》,也被吐槽等。
这些事实已经足够让制片方警惕。IP也并非万能。现在的情况更多的是,制作方都急吼吼地趁着这股疯炒,把手里花大价钱囤积的IP变现,就请一些编剧日夜赶工,再加快进度拍摄,以赶上与观众见面的好档期。可是,创作本来是一件手艺活,急不得,赶出来的工程就会存在问题,你别以为有了网络小说庞大的阅读量,加上几个好看、有人气的演员,就能任性妄为。
其实,观众想要的很简单,甭管某一部戏是IP改编,还是原创,演员是小鲜肉,还是大叔,他们要看的始终是走心的表演,精彩的角色,触动心底的故事,颜值也只有依托于优质的内容才能闪闪发光,否则一切都是虚有其表。IP的拥有方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放弃基本的创作底线,要不然,你某一次卖个好价格又如何?欺骗了观众和市场,后果很严重。
现在有些土豪甚至一口气打包购买了某网络文学网站点击量前列的小说,其实他们并没有了解这些文章的内容适不适合改编,点击量是否含有水分。有些小说甚至还没有连载完,就已经被买下版权等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