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难舍木须肉,居然有多个版本
都说“出门在外,永远忘不了妈妈的味道”, 确实如此,咱也感同身受,出国这些年,留在记忆中老妈的点点滴滴,除了一份母子深情,剩下的就是抚育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衣食住行,其中每日三餐的美食, 恐怕要首当其中,这东东谁也离不开。从小到大父母吃的文化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口味,以致成家立业后,各自带着各家的口味生活在一起,估计也是酸甜苦辣, 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协调, 改变, 形成自家的新口味。
前两天写的一个关于【北京的好吃】的博客, 有一朋友留言道“特别,特别怀念木须肉。”一下就戳了咱的心, 没想到海外有如此“吃喝同道”的战友。说实话,留在记忆中老妈的味道,木须肉就是其中重要之一。记得临近高考那两年,父母提供了良好的衣吃等各方面的条件,我们只要上进努力学习即可。那时正是中国百废待兴之时,物质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但市场的供应好多了,常常是老爸骑车四处采购,老妈忙碌下厨。她会时不长地做顿北京的木须肉,猪肉、鸡蛋,黄花菜,黑木耳,和黄瓜炒在一起,色香味全。 通常一大盘摆上来,咱能吃掉大半,尤其那会还没有什么精瘦肉,肥瘦肉合体,更合口味....
时至今日,咱还是忘不了这道菜,时不时在家里还会舞动炒勺,解解馋。有次在家里搞聚会,朋友带上各自的拿手佳肴,一起分享,咱下厨就做了一道有“妈妈味道”的木须肉, 待咱喊着菜名端上来之时, 一朋友说他们家也备上了木须肉, 于是摆在一起 PK, 大伙一看居然不一样, 人家的如此简单,就是鸡蛋炒肉, 后来大伙聊起来, 朋友说,他们是沈阳的木须肉,咱就好奇您这菜里何来”木须“, 哥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可就是说当年在国内,他们沈阳就是如此称这道菜是木须肉, 都是朋友,不必争个子丑寅卯... 可咱心理还认为北京的最正宗 -:)
早年有次到一家中餐馆与朋友聚会,现想不起来是广东人还是台湾人开的了?大家一起点菜, 咱翻着翻着看有一道菜名曰木须肉,让咱有点小兴奋,没想到在海外餐馆还能吃上“妈妈味道”, 于是就点了,朋友也各自找到喜欢可口的菜肴,过了不大多一会,菜上来了,其中有一盘是像是京酱肉丝和一些脆脆的类似米花的东东, 边上放了一盘薄薄的春卷皮, Waiter 说这就是木须肉,你们拿边上的皮子卷着吃就可以了, 听此,咱是大眼瞪小眼, 这是哪家的木须肉, 醉了 -:)
【木须肉】 介绍 (取自网上):
木须肉原名木樨肉,是一道常见的特色传统名菜,属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孔府菜,俗语常读作为木须肉、苜蓿肉等。其菜以猪肉片与鸡蛋、木耳等混炒而成,因炒鸡蛋色黄而碎,类似木樨而得名。清人梁恭辰在其《北东园笔录·三编》中记载:“北方店中以鸡子炒肉,名木樨肉,盖取其有碎黄色也”。据现有记载,木樨肉原出现于曲阜孔府菜单中,其原料除猪肉和鸡蛋、木耳外,还包括有玉兰片。该菜传入北京等地后,由于北京一带缺乏竹笋,玉兰片逐渐为黄花菜、黄瓜片等取代。
木樨肉是典型的北方菜,原料除了猪肉、鸡蛋和黄花菜,山东孔府的做法要有黑木耳和玉兰片(笋片),北京的做法要有黑木耳,金针菜和黄瓜。此菜胜在制作方便,原料随手可得;味道清新,口味鲜美、口感丰富、营养丰富、老少咸宜。不需准备很多,对于不经常下厨的人 ,是一个很容易的生活体验。